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简史:
一个看起来坏坏的男人,做着最时髦的手机游戏,2002年开始入行,当年即实现盈利,随后获得西门子公司投资,2005年将公司成功出售给一家美国企业,卢勇用短短4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的增值过程,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增值。
卢勇的公司坐落在北京奥体中心下面的一个场馆式的大房间中,虽然他的身材不够高大,但是,习惯在宽大的环境中办公却是他创业之初就形成的爱好。这个身材矮小精明的中欧学子凭借自己的超前意识和聪明脑瓜儿,在历经困境后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的投入迅速变现了。
1997年,从事行业的卢勇加盟法国的一家游戏公司做传统游戏,一呆就是3年,从总经理助理一直做到北京分公司代表。卢勇思想活跃,在习惯按规矩行事的外资企业中,他感到很难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因为长期从事游戏产业,使他对游戏行业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得多,也敏感得多。他意识到游戏产业在中国仍旧处于市场导入阶段,还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正好此时公司有一位同事也有同样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放弃在外资企业的高薪工作和优厚福利待遇,放手一搏。
出师不利遭遇“假投资”
按照商机理论,在决定创业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中,商机的发现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与商机配合的是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带头人)与资源,三者要力图达到匹配与平衡,创业才有最大的成功把握。按照这套理论,组建创业团队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先有团队,然后根据团队优势寻找商机,一种是由创业带头人首先发现商机,然后根据商机的需要组建团队。其中前者“因人设事”,所以发现商机不是大就是小,很难与团队及资源达到完全的匹配与平衡;后者则是“据事找人”,基本不存在匹配与平衡的问题,所以,用后面一种方式的创业者,其创业成功的比率要比前者大得多。根据这一创业指导原则,卢勇决定按照自己设定的业务模式寻找比较合适的人搭建创业团队,一共找到了6位志同道合者。理智的选择,为他后来开创事业,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并以令人眩目的速度达致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创业团队组建以后,他们并没有马上成立自己的公司,而是冷静地分析行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经过半年多的筹划,他们才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选定的业务方向是做手机游戏。当时手机上网刚推出不久,市场上还很少有针对手机平台开发的专门游戏,他们认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一定后悔。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手机游戏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手机游戏或许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创业机会。中国有8000万网民,却有3亿手机用户,你想想就知道这个空间有多大了。”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初次创业者,能够作出如此冷静的选择,卢勇至今仍为此感到自豪。
“当时大家的担心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不错,但是能不能尽快吸引到投资,却是谁心里也没数。6个伙伴,虽然大家从前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都有一些积蓄,但是我们盘算了一下,光靠我们自己这点资金,要想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远远不够。”所以,从一开始卢勇和他的伙伴们就把目光瞄准了风险投资,为此,他们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精心构思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当时我们大家的心态都是希望先“骗”到一笔可观的风险投资,再来大展宏图。”卢勇笑着说。
为了找寻投资,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曲里拐弯,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找到了一家专门做种子期投资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这个美国风险投资公司还在国内搞了一个类似“孵化器”的东西,他们顺利入驻这家美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孵化器”。“孵化器”的条件非常好,一开始就能够入驻这样一间高档的办公楼,而且不用花一分钱,这使卢勇和他的伙伴感到非常兴奋。然而.他们的高兴劲儿并没能持续多久,通过3个月的接触,他们发现这个“孵化器”的主人也在满世界找钱。对方的办法就是先把众多拥有优质项目的中国创业者“诱骗”进他们设置的“孵化器”,然后,再拿着这些中国创业者的项目到国外融资。即使最后融到资,能不能用到这些项目上,还是一件未知的事情。说白了,对方就是在做一种以小博大的投机买卖,这种方式显然与卢勇他们想很职业、很认真做项目的初衷背离,脱离这家美国公司的“孵化器”势在必行。
卢勇的麻烦是,原先他曾向几位团队伙伴保证过工资不变、所有待遇不变,带领他们“安全地”开展一项新业务,做一家有前途的公司,如今却变成了大家不仅没有工资,还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过日子的苦境。团队成员的心态至此发生了变化,卢勇面临着是坚持下去还是立即散伙的窘境。卢勇只好努力说服大家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他很真诚地对几位合作者说:“我自己很认同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不相信像我们这样一群聪明的、在各个领域都很专业的人才做不好这件事。现在我们的困难就是暂时没有资金,但是我们都还很年轻,赌一把的话,对各位的职业生涯应该是没有太大影响的,万一赌不成,大家可以另谋高就,还来得及,但是,如果我们万一赌成了,那种局面大家可以想一想。如今我们面临的情况与我当初对大家的许诺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现在大家可以自己决定,是为了将来光明的前途赌一把,冒一冒风险,还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下少受一点苦,马上退出去寻找一份新的工作?我尊重大家的意见! ”
卢勇的口才很好,他这么一说,大家顿时安静了。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结果是一致认可卢勇的目标,认为他们选择的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愿意跟着他背水一战。
无奈中转变业务模式
2001年1月1日,是卢勇和他的伙伴们的“新空气”软件公司正式成立的日子。公司一共有4个工程师,一个游戏研发人员,一个负责公司全面运营的人员,构成了一个新公司的核心阵容。搬出那家美国公司的“孵化器”后,他们花了很少的钱,在一家倒闭的食品厂租了一间60平米的破烂房子,办公家具都是二手货,必不可少的电脑则由各人自备,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6个伙伴开始了创业征程。
几个人一边埋头苦干,一边积极寻找新的没资者。有些投资商对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很有兴趣,但是这时正赶上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接连倒闭,整个IT业都不景气。虽然不少投资商感兴趣,但真的要掏出真金白银的时候,又纷纷退缩了。卢勇觉得这样下去,早晚会把他们拖死,整个团队都可能人心涣散。所以,他跟伙伴们商量,是不是大家都拿点钱,不要再等投资商,先把事情干起来再说。他说如果能够用事实证明他们的商业模式真行的话,他相信肯定有人会给他们投资。
卢勇的好口才再次说服了大家,在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中,6个伙伴纷纷解囊。有钱好办事,公司的业务框架很快就搭起来了,但是,他们的钱实在太少,架子刚刚搭起来,资金又 断流了。那段时间对卢勇来说,就好像生活在炼狱里,每天都在经受着煎熬。
俗话说,自助者天助。卢勇不知道,他和伙伴的创业精神,感动了一位“天神”。这位“天神”是卢勇的一位校友,当时应卢勇邀请,担任卢勇他们公司的财务顾问。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毫无保障。没有分文收入的情况下苦苦挣扎,大家守望相助,斗志昂扬,非常感动,就自愿充当起了“天使投资人”的角色,零零散散支撑他们的日常花费,前后共投入了近40万元。这些钱终于使卢勇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梦想继续下去。
最初的时候,卢勇他们本来是打算做手机无线上网游戏的,后来发现这种业务投入太大,而且当时手机无线上网尚处于萌芽阶段,消费者对手机无线上网业务认识不多,成长期拉得过长。卢勇他们当时的情况需要立刻有收入,以便生存下去。于是他们决定调整经营策略,将目标放到为手机生产厂商“贴牌”开发手机本地游戏上,就是类似于每部诺基亚手机里都会附带的“贪吃蛇”这样的游戏。这种手机本地游戏不需要依托于手机的无线互联网。平台的转换,使他们躲开了市场开发中的一大瓶颈。
因为6个创业伙伴都是首次与手机行业打交道,大家没有可利用的人脉资源。他们只好采取硬碰硬的方法,直接与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当时的几大手机生产厂商联系,提交自己的创意、商业计划书和合作计划。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做得非常扎实,从行业现状、市场规模、自己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可能拥有的市场份额及其依据等,都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附有详细的财务预算。在商业计划书中,他们还特别表明了自己的团队优势:都有游戏行业长期的工作经验;拥有游戏开发的丰富经历,在业内具有相当的名望;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意识——从他们能够先人一步看到手机游戏这个潜在市场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投资商不请自来
他们扎实的工作终于打动了一个客户。这个客户就是在国内以生产家用电器著名的山东海信集团。海信当时也正在尝试发展手机业务,正苦于找不到突破点。卢勇他们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正是天赐良机。双方一拍即合。卢勇他们的“新空气”公司在空转将近一年后,终于拿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大”单子——海信的5万元手机游戏定制费。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没有业务的时候,大家都不来,任凭你如何苦苦叫唤“芝麻大门”,大门就是紧闭不开。一旦有一家开始上门,大家就都跟着蜂拥而来。紧随海信之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生产大户也陆续找上门来,“新空气”开始火起来,几个创业伙伴的劲头也都跟着起来了。
2002年的一天,西门子突然自己找上门来谈投资,毫无准备的卢勇开始有点犯懵:西门子找上门,要求给我们投资,这是真的吗?会有这样的好事吗?开始的时候,卢勇还以为是竞争对手派来的探子,直到西门子传真过来名片、公司介绍及营业执照后,他们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几个创业伙伴激动得都快要哭了。
这个时候,他们的帐上已经拥有了200多万元的存款,家底比较厚实了,而且发展势头看好,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需要接受这笔投资?此外,他们的客户中有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这些都是西门子的竞争对手,如果拿了西门子的钱是否会影响和这些客户的合作关系?他们想来想去,觉得按现在这种模式做下去,虽然衣食不愁,可以落个小康,但是要想企业有大的发展,还是必须借助外力。西门子打算投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西门子可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级企业,借助西门子的名声,他们就有机会将企业开上快车道。几个创业伙伴最后决定接受西门子的投资。西门子为此投入了65万美金,占2596的股份.以此计算,西门子对当时“新空气”的估值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期待新的财富奇迹
靠着西门子这块大牌子,自此”新空气”顺风顺水。卢勇感到比较满意的是,西门子从不对他们的经营策略进行干涉,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展业务和管理公司。但是,曾经经历过苦日子,他们仍旧保持着谨慎低调的运行模式,在花每一分钱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在人员上,绝对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招聘和安排。
有公司优良的经营状况做后盾,同时,为“新空气”领先的技术所吸引,2005年,卢勇他们又“拣”着了一个大饽饽,一家在无线媒体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美国公司看中了“新空气”,希望将其收编,为此投入了一大笔资金。关于这笔资金的数目,卢勇不肯跟记者多说,不过,从他开心的笑容中,记者看得出他对这笔投资的数目非常满意。现在,卢勇他们正为上市做准备,谁能肯定这几个年轻人未来不会再创造出一个类似“盛大”和”分众传媒”般的财富奇迹!
卢勇自述:我对创业的5点感受
让我谈自己创业的感想真觉得特别志忑:一方面因为我现在还在为合并后的公司忙业绩——我还没完全解套,另一方面如果仅以公司没有最后走到破产当作成功标准的话,我的这次创业大概可以勉强算及格。我说这些只是希望能够给准备、或正在创业过程中的朋友们壮壮胆、打打气。
回头看我和我的创业伙伴4年的创业经历,我有这样一些感受:
一、商业模式。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开始。对于启动资金微薄的创业者而言,在短期内有盈利模式的商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创业的设计时对业务的盈利点还觉得模糊不清的话,那么创业的计划应该是不完善的,如果贸然去做的话,除非你有超强的运气,基本上你的商业运作的可行性是不大的。特别是如果商业运作的模式是跟随投资的热点,只是认为迎合了投资商或者所谓未来的趋势,那么商业运作的可能性在现实中就大打折扣了。比如免费的WAP网站,我个人认为其在目前的社会及商业运作中没有很现实的盈利模式,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随便的一个小站长,制作一个类似个人网页的手机WAP站点,再花点心思集合一些盗版的手机游戏、信息,捎带上一些黄、赌、毒擦边球的内容,再编个软件刷一下网站的流量,大概就可以获得上百万美金的投资,这样的原始积累也太容易了。如果创业的动机仅仅基于这一点,那么假设你吸引到了投资商的热钱,现实的问题就是下一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花掉一半的融资后还没找到现实的盈利点的话,那么很现实的就只剩下资本运作了……
二、创业团队,人多力量大。如果是初次创业,我认为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多一些大概会加大成功系数,这是不是普遍的规律,我觉得尚有待验证。我的初次创业经历如果没有其他6位合伙人的共同努力,我确信在创业的第一年之内这家公司就应该夭折了,所以我对第一次创业的人的建议是,最好能找到7个志同道合而又不在个人利益上太斤斤计较的创业伙伴。
三、人脉资源的影响。中欧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中欧的校友网络成为我创业过程中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正是在中欧一些同学的帮助下,我才度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可以说没有在中欧读书时结识的这笔宝贵的人脉资源,我的创业可能很难获得成功。
四、无论做什么,都要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做游戏要对游戏的玩家负责,做企业要对企业的员工负责,人家投资你就要对股东负责,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我认为这是创业者制胜的法宝。
五、我也犯过错误。因为在互联网拼命烧钱的时代,我们看多了企业的破产,导致以后自己有机会时也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刚开始拿到西门子风险投资的时候,我们就比较保守,只能顾眼前利益,尽量想维持安定。在一些值得投入的新业务上,因为太注重短期回报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做。拿SP来说,当时我们正赶上SP行业扩张的阶段,如果那时候我们勇敢进入,有可能现在发展的步伐会更快一些。
一个看起来坏坏的男人,做着最时髦的手机游戏,2002年开始入行,当年即实现盈利,随后获得西门子公司投资,2005年将公司成功出售给一家美国企业,卢勇用短短4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本的增值过程,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增值。
卢勇的公司坐落在北京奥体中心下面的一个场馆式的大房间中,虽然他的身材不够高大,但是,习惯在宽大的环境中办公却是他创业之初就形成的爱好。这个身材矮小精明的中欧学子凭借自己的超前意识和聪明脑瓜儿,在历经困境后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的投入迅速变现了。
1997年,从事行业的卢勇加盟法国的一家游戏公司做传统游戏,一呆就是3年,从总经理助理一直做到北京分公司代表。卢勇思想活跃,在习惯按规矩行事的外资企业中,他感到很难发挥自己的能力,同时,因为长期从事游戏产业,使他对游戏行业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得多,也敏感得多。他意识到游戏产业在中国仍旧处于市场导入阶段,还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正好此时公司有一位同事也有同样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放弃在外资企业的高薪工作和优厚福利待遇,放手一搏。
出师不利遭遇“假投资”
按照商机理论,在决定创业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中,商机的发现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与商机配合的是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带头人)与资源,三者要力图达到匹配与平衡,创业才有最大的成功把握。按照这套理论,组建创业团队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先有团队,然后根据团队优势寻找商机,一种是由创业带头人首先发现商机,然后根据商机的需要组建团队。其中前者“因人设事”,所以发现商机不是大就是小,很难与团队及资源达到完全的匹配与平衡;后者则是“据事找人”,基本不存在匹配与平衡的问题,所以,用后面一种方式的创业者,其创业成功的比率要比前者大得多。根据这一创业指导原则,卢勇决定按照自己设定的业务模式寻找比较合适的人搭建创业团队,一共找到了6位志同道合者。理智的选择,为他后来开创事业,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并以令人眩目的速度达致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创业团队组建以后,他们并没有马上成立自己的公司,而是冷静地分析行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经过半年多的筹划,他们才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选定的业务方向是做手机游戏。当时手机上网刚推出不久,市场上还很少有针对手机平台开发的专门游戏,他们认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我们一定后悔。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手机游戏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手机游戏或许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创业机会。中国有8000万网民,却有3亿手机用户,你想想就知道这个空间有多大了。”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初次创业者,能够作出如此冷静的选择,卢勇至今仍为此感到自豪。
“当时大家的担心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不错,但是能不能尽快吸引到投资,却是谁心里也没数。6个伙伴,虽然大家从前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都有一些积蓄,但是我们盘算了一下,光靠我们自己这点资金,要想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远远不够。”所以,从一开始卢勇和他的伙伴们就把目光瞄准了风险投资,为此,他们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精心构思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当时我们大家的心态都是希望先“骗”到一笔可观的风险投资,再来大展宏图。”卢勇笑着说。
为了找寻投资,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曲里拐弯,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找到了一家专门做种子期投资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这个美国风险投资公司还在国内搞了一个类似“孵化器”的东西,他们顺利入驻这家美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孵化器”。“孵化器”的条件非常好,一开始就能够入驻这样一间高档的办公楼,而且不用花一分钱,这使卢勇和他的伙伴感到非常兴奋。然而.他们的高兴劲儿并没能持续多久,通过3个月的接触,他们发现这个“孵化器”的主人也在满世界找钱。对方的办法就是先把众多拥有优质项目的中国创业者“诱骗”进他们设置的“孵化器”,然后,再拿着这些中国创业者的项目到国外融资。即使最后融到资,能不能用到这些项目上,还是一件未知的事情。说白了,对方就是在做一种以小博大的投机买卖,这种方式显然与卢勇他们想很职业、很认真做项目的初衷背离,脱离这家美国公司的“孵化器”势在必行。
卢勇的麻烦是,原先他曾向几位团队伙伴保证过工资不变、所有待遇不变,带领他们“安全地”开展一项新业务,做一家有前途的公司,如今却变成了大家不仅没有工资,还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过日子的苦境。团队成员的心态至此发生了变化,卢勇面临着是坚持下去还是立即散伙的窘境。卢勇只好努力说服大家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他很真诚地对几位合作者说:“我自己很认同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不相信像我们这样一群聪明的、在各个领域都很专业的人才做不好这件事。现在我们的困难就是暂时没有资金,但是我们都还很年轻,赌一把的话,对各位的职业生涯应该是没有太大影响的,万一赌不成,大家可以另谋高就,还来得及,但是,如果我们万一赌成了,那种局面大家可以想一想。如今我们面临的情况与我当初对大家的许诺确实有很大的距离,现在大家可以自己决定,是为了将来光明的前途赌一把,冒一冒风险,还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下少受一点苦,马上退出去寻找一份新的工作?我尊重大家的意见! ”
卢勇的口才很好,他这么一说,大家顿时安静了。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结果是一致认可卢勇的目标,认为他们选择的业务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愿意跟着他背水一战。
无奈中转变业务模式
2001年1月1日,是卢勇和他的伙伴们的“新空气”软件公司正式成立的日子。公司一共有4个工程师,一个游戏研发人员,一个负责公司全面运营的人员,构成了一个新公司的核心阵容。搬出那家美国公司的“孵化器”后,他们花了很少的钱,在一家倒闭的食品厂租了一间60平米的破烂房子,办公家具都是二手货,必不可少的电脑则由各人自备,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6个伙伴开始了创业征程。
几个人一边埋头苦干,一边积极寻找新的没资者。有些投资商对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很有兴趣,但是这时正赶上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接连倒闭,整个IT业都不景气。虽然不少投资商感兴趣,但真的要掏出真金白银的时候,又纷纷退缩了。卢勇觉得这样下去,早晚会把他们拖死,整个团队都可能人心涣散。所以,他跟伙伴们商量,是不是大家都拿点钱,不要再等投资商,先把事情干起来再说。他说如果能够用事实证明他们的商业模式真行的话,他相信肯定有人会给他们投资。
卢勇的好口才再次说服了大家,在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中,6个伙伴纷纷解囊。有钱好办事,公司的业务框架很快就搭起来了,但是,他们的钱实在太少,架子刚刚搭起来,资金又 断流了。那段时间对卢勇来说,就好像生活在炼狱里,每天都在经受着煎熬。
俗话说,自助者天助。卢勇不知道,他和伙伴的创业精神,感动了一位“天神”。这位“天神”是卢勇的一位校友,当时应卢勇邀请,担任卢勇他们公司的财务顾问。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毫无保障。没有分文收入的情况下苦苦挣扎,大家守望相助,斗志昂扬,非常感动,就自愿充当起了“天使投资人”的角色,零零散散支撑他们的日常花费,前后共投入了近40万元。这些钱终于使卢勇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梦想继续下去。
最初的时候,卢勇他们本来是打算做手机无线上网游戏的,后来发现这种业务投入太大,而且当时手机无线上网尚处于萌芽阶段,消费者对手机无线上网业务认识不多,成长期拉得过长。卢勇他们当时的情况需要立刻有收入,以便生存下去。于是他们决定调整经营策略,将目标放到为手机生产厂商“贴牌”开发手机本地游戏上,就是类似于每部诺基亚手机里都会附带的“贪吃蛇”这样的游戏。这种手机本地游戏不需要依托于手机的无线互联网。平台的转换,使他们躲开了市场开发中的一大瓶颈。
因为6个创业伙伴都是首次与手机行业打交道,大家没有可利用的人脉资源。他们只好采取硬碰硬的方法,直接与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当时的几大手机生产厂商联系,提交自己的创意、商业计划书和合作计划。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做得非常扎实,从行业现状、市场规模、自己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可能拥有的市场份额及其依据等,都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附有详细的财务预算。在商业计划书中,他们还特别表明了自己的团队优势:都有游戏行业长期的工作经验;拥有游戏开发的丰富经历,在业内具有相当的名望;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意识——从他们能够先人一步看到手机游戏这个潜在市场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投资商不请自来
他们扎实的工作终于打动了一个客户。这个客户就是在国内以生产家用电器著名的山东海信集团。海信当时也正在尝试发展手机业务,正苦于找不到突破点。卢勇他们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正是天赐良机。双方一拍即合。卢勇他们的“新空气”公司在空转将近一年后,终于拿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大”单子——海信的5万元手机游戏定制费。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没有业务的时候,大家都不来,任凭你如何苦苦叫唤“芝麻大门”,大门就是紧闭不开。一旦有一家开始上门,大家就都跟着蜂拥而来。紧随海信之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生产大户也陆续找上门来,“新空气”开始火起来,几个创业伙伴的劲头也都跟着起来了。
2002年的一天,西门子突然自己找上门来谈投资,毫无准备的卢勇开始有点犯懵:西门子找上门,要求给我们投资,这是真的吗?会有这样的好事吗?开始的时候,卢勇还以为是竞争对手派来的探子,直到西门子传真过来名片、公司介绍及营业执照后,他们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几个创业伙伴激动得都快要哭了。
这个时候,他们的帐上已经拥有了200多万元的存款,家底比较厚实了,而且发展势头看好,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需要接受这笔投资?此外,他们的客户中有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这些都是西门子的竞争对手,如果拿了西门子的钱是否会影响和这些客户的合作关系?他们想来想去,觉得按现在这种模式做下去,虽然衣食不愁,可以落个小康,但是要想企业有大的发展,还是必须借助外力。西门子打算投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西门子可是赫赫有名的世界级企业,借助西门子的名声,他们就有机会将企业开上快车道。几个创业伙伴最后决定接受西门子的投资。西门子为此投入了65万美金,占2596的股份.以此计算,西门子对当时“新空气”的估值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期待新的财富奇迹
靠着西门子这块大牌子,自此”新空气”顺风顺水。卢勇感到比较满意的是,西门子从不对他们的经营策略进行干涉,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展业务和管理公司。但是,曾经经历过苦日子,他们仍旧保持着谨慎低调的运行模式,在花每一分钱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在人员上,绝对按照业务发展的需要招聘和安排。
有公司优良的经营状况做后盾,同时,为“新空气”领先的技术所吸引,2005年,卢勇他们又“拣”着了一个大饽饽,一家在无线媒体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美国公司看中了“新空气”,希望将其收编,为此投入了一大笔资金。关于这笔资金的数目,卢勇不肯跟记者多说,不过,从他开心的笑容中,记者看得出他对这笔投资的数目非常满意。现在,卢勇他们正为上市做准备,谁能肯定这几个年轻人未来不会再创造出一个类似“盛大”和”分众传媒”般的财富奇迹!
卢勇自述:我对创业的5点感受
让我谈自己创业的感想真觉得特别志忑:一方面因为我现在还在为合并后的公司忙业绩——我还没完全解套,另一方面如果仅以公司没有最后走到破产当作成功标准的话,我的这次创业大概可以勉强算及格。我说这些只是希望能够给准备、或正在创业过程中的朋友们壮壮胆、打打气。
回头看我和我的创业伙伴4年的创业经历,我有这样一些感受:
一、商业模式。简单清晰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开始。对于启动资金微薄的创业者而言,在短期内有盈利模式的商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创业的设计时对业务的盈利点还觉得模糊不清的话,那么创业的计划应该是不完善的,如果贸然去做的话,除非你有超强的运气,基本上你的商业运作的可行性是不大的。特别是如果商业运作的模式是跟随投资的热点,只是认为迎合了投资商或者所谓未来的趋势,那么商业运作的可能性在现实中就大打折扣了。比如免费的WAP网站,我个人认为其在目前的社会及商业运作中没有很现实的盈利模式,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随便的一个小站长,制作一个类似个人网页的手机WAP站点,再花点心思集合一些盗版的手机游戏、信息,捎带上一些黄、赌、毒擦边球的内容,再编个软件刷一下网站的流量,大概就可以获得上百万美金的投资,这样的原始积累也太容易了。如果创业的动机仅仅基于这一点,那么假设你吸引到了投资商的热钱,现实的问题就是下一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花掉一半的融资后还没找到现实的盈利点的话,那么很现实的就只剩下资本运作了……
二、创业团队,人多力量大。如果是初次创业,我认为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多一些大概会加大成功系数,这是不是普遍的规律,我觉得尚有待验证。我的初次创业经历如果没有其他6位合伙人的共同努力,我确信在创业的第一年之内这家公司就应该夭折了,所以我对第一次创业的人的建议是,最好能找到7个志同道合而又不在个人利益上太斤斤计较的创业伙伴。
三、人脉资源的影响。中欧的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中欧的校友网络成为我创业过程中一笔极其宝贵的资源,正是在中欧一些同学的帮助下,我才度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可以说没有在中欧读书时结识的这笔宝贵的人脉资源,我的创业可能很难获得成功。
四、无论做什么,都要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做游戏要对游戏的玩家负责,做企业要对企业的员工负责,人家投资你就要对股东负责,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我认为这是创业者制胜的法宝。
五、我也犯过错误。因为在互联网拼命烧钱的时代,我们看多了企业的破产,导致以后自己有机会时也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刚开始拿到西门子风险投资的时候,我们就比较保守,只能顾眼前利益,尽量想维持安定。在一些值得投入的新业务上,因为太注重短期回报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做。拿SP来说,当时我们正赶上SP行业扩张的阶段,如果那时候我们勇敢进入,有可能现在发展的步伐会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