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代后,一轮又一轮的教学改革与近年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改革,教材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以及诸方面的改革层层展开,但是,最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手段——考试仍然没有改变。学生要分数,家长要分数,老师要分数,学校要分数,致使教师抓应试教育成为别无选择的方法。我们必须清楚的地认识到,考试改革这个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没有攻破,分数第一的局面不能根本地改变,教育改革可能功亏一篑。因此,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进而阐述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生素质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人人均有特质。这种特质的潜力或被发现,或未被发现。凡被发现潜力而被挖掘之并悉心培养的学生,便有可能在这一方面出类拔萃。普通儿童、智障儿童概莫能外。丁俊晖从小具有打台球的兴趣爱好与潜能,其父亲慧眼识金,干脆不让其上学,专心习练台球。丁俊晖15岁时就夺得第一个台球亚洲冠军,后荣获世界职业台赛球冠军。郑渊洁未满十岁时,曾被被老师要求他对着全班学生说100遍:“我是全班最没有出息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小学四年级辍学,后念干校子弟学校被开除,最高毕业证书是驾驶执照的人,现在成为童话大王。1993年郑渊洁当选北京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舟舟是先天愚型儿,智商仅有30,相当于一个四、五岁的儿童。但是,舟舟具备超乎常人的潜能,他对音乐指挥情有独钟,当音乐响起时,舟舟就会拿起指挥棒,挥动短短的手臂,象真正的指挥,直到曲终。舟舟的这一特质经过精心培养,终能和乐指挥,挑起中国交响乐队大梁,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殊潜能,如能发现并培养这种特殊潜能,人人都有成为某方面的专才,大才。可惜,学校的现代教学为适应现代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像工厂里生产产品一样,将具有各种各样特殊潜能的学生改造成为几乎千篇一律“产品”。仔细分析,学科设置、考试、分数等这些制度、办法、形式等成为抹杀个人特殊潜能和个人兴趣的超级杀手。应该说,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初期,这种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相当程度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也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一步入信息时代中期,这种教育制度所派生的的各种手段、形式、评估标准等都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据科学家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只要2%人口即可生产人类所有的物质需要,也就是说,全世界只要1亿6千万左右的人生产的物质就可以满足世界80亿左右人的物质需求。到那时,行业丛生,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社会需要要求教育必须先行一步,教师的选择可能极为严格,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身怀绝技并一专多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我们的万世先师孔子早就运用过:针对颜回的的守信用而教他变通,针对子贡的聪明而教他谦虚,针对子路的勇敢而教他的谦厚、忍让,针对子张的处事谨慎、为人严肃教他让人亲近。当然,将来的教学不是孔子因材施教中抑优扶劣法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教师扬长扶短,使受教育者能够较全面的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又有一技之长用以谋生。
综上所述,目前的教学评估手段是以压抑、埋没学生某方面的才能为代价而为目前的社会大生产输送所需要的人才而为出发点的,随着社会进步,这种教学评估手段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像我国这种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分数的局限性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科学院教授王汉清率领的课题组,研究1年,得出悖于人们传统印象的“结论”——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新能力。“结论一: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智力水平。结论二: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造力倾向。结论三: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科技成果水平。这个结论也被多次证明,中等学校或薄弱学校学生的科技小发明比重点学校多得多。
应该承认,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手段,评分数与评等级的方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培养人才起一定的作用。物理诺贝尔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从小就是学业优秀的学生;距离摘取歌德巴赫猜想皇冠上的珍珠仅有一步之遥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另两位著名的中国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当年数学高考分别以十九分钟与二十分钟完整准确地做好数学考试卷,双双获得一百分,在不同的地点分别被作为标准答案卷。这些例子说明分数对人才的选拔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和一切事物一样,分数也有两重性,是一把特征明显的双刃剑。纵观历史,李白、蒲松龄、曹雪芹等大文豪都不是状元、进士出身,他们的成就远非状元进士所及。横观中外,爱迪生因为考试成绩差,老师认为他太愚笨了,将他撵出学校,他的母亲亲自执教,使爱迪生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摘自柳永忠老师所著《由45%诺贝尔奖得主引发的思考》。)但是,袁隆平成为中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一份资料说明,专家对有详细传记材料的100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中小学学业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时学业成绩中等而获奖的比例竟高达45%。更令人惊奇的是,在100名获奖者中,竟有6例在中小学时学业成绩较差。这些例子都说明考试、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尺。
根据上述选取古今中外的例证和摘录老师,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手段,它的许多局限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深入逐渐显现出来。
注一:为了阐明本论文所说明的观点,本文摘录苏州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柳永忠老师所著《由45%诺贝尔奖得主引发的思考》和网络文章《随机调查显示:学习成绩好未必创新能力强》中的一小部分。
一、学生素质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人人均有特质。这种特质的潜力或被发现,或未被发现。凡被发现潜力而被挖掘之并悉心培养的学生,便有可能在这一方面出类拔萃。普通儿童、智障儿童概莫能外。丁俊晖从小具有打台球的兴趣爱好与潜能,其父亲慧眼识金,干脆不让其上学,专心习练台球。丁俊晖15岁时就夺得第一个台球亚洲冠军,后荣获世界职业台赛球冠军。郑渊洁未满十岁时,曾被被老师要求他对着全班学生说100遍:“我是全班最没有出息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小学四年级辍学,后念干校子弟学校被开除,最高毕业证书是驾驶执照的人,现在成为童话大王。1993年郑渊洁当选北京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舟舟是先天愚型儿,智商仅有30,相当于一个四、五岁的儿童。但是,舟舟具备超乎常人的潜能,他对音乐指挥情有独钟,当音乐响起时,舟舟就会拿起指挥棒,挥动短短的手臂,象真正的指挥,直到曲终。舟舟的这一特质经过精心培养,终能和乐指挥,挑起中国交响乐队大梁,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特殊潜能,如能发现并培养这种特殊潜能,人人都有成为某方面的专才,大才。可惜,学校的现代教学为适应现代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像工厂里生产产品一样,将具有各种各样特殊潜能的学生改造成为几乎千篇一律“产品”。仔细分析,学科设置、考试、分数等这些制度、办法、形式等成为抹杀个人特殊潜能和个人兴趣的超级杀手。应该说,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初期,这种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甚至相当程度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也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一步入信息时代中期,这种教育制度所派生的的各种手段、形式、评估标准等都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据科学家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只要2%人口即可生产人类所有的物质需要,也就是说,全世界只要1亿6千万左右的人生产的物质就可以满足世界80亿左右人的物质需求。到那时,行业丛生,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社会需要要求教育必须先行一步,教师的选择可能极为严格,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身怀绝技并一专多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我们的万世先师孔子早就运用过:针对颜回的的守信用而教他变通,针对子贡的聪明而教他谦虚,针对子路的勇敢而教他的谦厚、忍让,针对子张的处事谨慎、为人严肃教他让人亲近。当然,将来的教学不是孔子因材施教中抑优扶劣法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教师扬长扶短,使受教育者能够较全面的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又有一技之长用以谋生。
综上所述,目前的教学评估手段是以压抑、埋没学生某方面的才能为代价而为目前的社会大生产输送所需要的人才而为出发点的,随着社会进步,这种教学评估手段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像我国这种以分数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分数的局限性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科学院教授王汉清率领的课题组,研究1年,得出悖于人们传统印象的“结论”——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新能力。“结论一: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智力水平。结论二: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创造力倾向。结论三:学习成绩基本不能反映科技成果水平。这个结论也被多次证明,中等学校或薄弱学校学生的科技小发明比重点学校多得多。
应该承认,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手段,评分数与评等级的方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培养人才起一定的作用。物理诺贝尔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从小就是学业优秀的学生;距离摘取歌德巴赫猜想皇冠上的珍珠仅有一步之遥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另两位著名的中国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在当年数学高考分别以十九分钟与二十分钟完整准确地做好数学考试卷,双双获得一百分,在不同的地点分别被作为标准答案卷。这些例子说明分数对人才的选拔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和一切事物一样,分数也有两重性,是一把特征明显的双刃剑。纵观历史,李白、蒲松龄、曹雪芹等大文豪都不是状元、进士出身,他们的成就远非状元进士所及。横观中外,爱迪生因为考试成绩差,老师认为他太愚笨了,将他撵出学校,他的母亲亲自执教,使爱迪生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袁隆平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国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摘自柳永忠老师所著《由45%诺贝尔奖得主引发的思考》。)但是,袁隆平成为中国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一份资料说明,专家对有详细传记材料的100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中小学学业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学时学业成绩中等而获奖的比例竟高达45%。更令人惊奇的是,在100名获奖者中,竟有6例在中小学时学业成绩较差。这些例子都说明考试、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尺。
根据上述选取古今中外的例证和摘录老师,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手段,它的许多局限性随着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深入逐渐显现出来。
注一:为了阐明本论文所说明的观点,本文摘录苏州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柳永忠老师所著《由45%诺贝尔奖得主引发的思考》和网络文章《随机调查显示:学习成绩好未必创新能力强》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