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出土明代古尸防腐条件初探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80-2011年间,泰州地区先后发现了4具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尸.这4具古尸集中分布在不到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保存条件.通过对古尸埋葬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死者去世后长时间的停柩,使得尸体得以充分脱水,成为干尸,这是古尸得到保存的基本条件;遗体下葬后,在恒温、恒湿、抑菌、密闭的条件下,继续以湿尸的方式得以保存。

其他文献
在近代之前,中医药学术也曾有过数次比较大的变化。但在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学术所发生的变化与近代之前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这种变化直到现在仍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期刊
马文植是清末孟河医派最著名的医生之一.曾奉召进宫,并成功地为慈禧皇太后治病.他在日记性著作《纪恩录》里曾记载了那段时间发生的一切,但书中语焉不详或刻意回避之处,也给我们留下许多遐想.我们从其他著作中找到了一些与此事相关的材料,对全面、完整地了解此事件的详情当有裨益。
期刊
程之范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医史学家,自1950年毕业留校至2002年退休,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工作外,从未离开过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教研室.程之范教授倾心教学,努力探索在中国进行医学史教学的主旨和方法,积极编写医学史教材,拓展医学史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医学史师资力量,在国内外交流中不忘介绍和推动我国的医学史研究.程之范教授在北京医科大学工作半个多世纪,为北京医科大学医史教研
《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内丹》是李约瑟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的第5分册,是“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专题研究的第4部分。此书中文译本已于2011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
美国内战前,护理工作由未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和宗教妇女团体完成.内战的爆发,使得更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到军队医院的护理工作中.美国的护理也从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活动和分散进行的简单工作,转变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职业,并由此发展起来.在内战中,一方面是优秀护士的工作和奉献,挽救了战士的生命,降低了伤亡,并逐渐得到医生、战士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未受培训护士不具备战争救护和应对灾难的能力.这种矛盾
明代王拳所撰《大河外科》为图文并茂的中医外科专著,国内,且在其他医药古籍中鲜见提及,20世纪末发现的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050-0004号藏本,Ⅰ)的《大河外科》万历三十八年(1610)刊本曾一度被视作孤本,学术价值极高.该书的其他名称、作者里贯、成书年代及版本传承情况等均疑而未详.经深入考察表明:①该书有一别名为《回生外科医方》,其正文内容与《大河外科》完全相同;②“大河”乃系明代驻兵
近代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使许多国人对中医学持否定态度.中医药自身的经济价值、社会各界对中医的经济支持,对于民国时期中医救亡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临床和行政,无不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分析经济因素对中医存续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医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既要把中医药产业视为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把中医药事业当作国家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并妥善处理中医
明代珍本医籍《大河外科》中所载赤疔为一急重病症,不易治疗,在现代中医学中无对应病名,少数医籍认为其为红丝疔的别名.《大河外科》用马蹄香治疗,可药到病除,堪称“绝品”;《疮疡经验全书》亦谓其“服之立愈”.经过深入考察发现:①赤疔首载于《中藏经》;②宋、元、清代医籍中较少提到赤疔,只有明代文献对该病有较多记载;③心疔、火焰疔是赤疔的异名;④经对比分析赤疔与红丝疔的病因、病位、症状、病势和病图,证明二者
回顾正史中的医家传记以及历史上有关医家传记的专著或专篇,可知医家传记主体部分是传主生平和医学成就,其他部分则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家庭背景、蒙童求学、个性、喜恶、特长、游历、医德、简评、医学外成就等,虽着墨较少,但可使传主形象更为丰满、鲜活.中医医家传记的写法,应在真实性前提下,科学性与普及性有机结合,力求写得更有文采.传记作者应内史与外史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传主的医学工作,同时了解传主所处的时代
沈伟东先生著《医界春秋(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1926—1937)》一书已于2011年8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