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阅读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后练习,不难发现,这些课后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了字、词、句、段、篇螺旋式上升,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打破在学课文之后才做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课后练习,一览文本之脉
许多课文后面的练习,涉及到文章的结构层次,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往往是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契机。如五下《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个问题不仅暗示了文章的脉络,还隐形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体现出训练的阶梯性。教学时,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可开门见山地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感悟这些句子的中心句作用,音乐之都维也纳美誉的原因也就体现出来了。再如,四下《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后第4题是这样的:“‘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这一题不仅向学生指明了学习感悟的方法,还暗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我”在叙述母亲的往事时,心理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我”“责怪自己——深感愧疚——崇敬、爱戴”的情感变化,从而厘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课后练习除了能指导师生抓核心句、循情感变化理清脉络外,还可以从文章的表达顺序来疏通课文。
二、课后练习,统摄文本之魂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很多课后练习是针对课文特点、重难点而设置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例如,四下《最佳路径》的课后练习第4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所在,是统领全文的灵魂性问题。思考这两个问题,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能让学生认识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是最佳策略。课堂上,让学生抓住这个着眼点,让学生讨论归纳,可凸显重点,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再如五下《爱如茉莉》一文的课后第3题:“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高年级学生应该注意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品析。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统领了教者整堂课的教学。
三、课后练习,咀嚼炼字之精
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咀嚼文字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课文课后有许多题目也可以引领学生一起来“咬文嚼字”。如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课后第4题:“‘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当学到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就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伴’是陪伴的意思,用鲜花陪伴邓爷爷,他在天堂不会觉得孤单。而‘拌’是搅拌的意思,鲜花和骨灰搅拌在一起,只是增加色彩。”有的说:“用鲜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陪伴邓爷爷,是寄托了我们对邓爷爷的崇敬、感谢和深切永久的怀念,暗含着邓爷爷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而‘拌’却没有这种美好的感情。”还有的说:“‘伴’字这个富有人情味的字也能体现人间的爱与不舍;而‘拌’只是一个中性词,它不能传达人们心中的温度。”……对一个字的“咬文嚼字”,上演了一次热烈而深刻的讨论,学生通过朗读、体味、揣摩,谈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读出了新意,读出了独特的感受。
四、课后练习,关注留白之韵
许多课文的语言凝练且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想象表达,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才可得到和谐共进。四上《普罗米修斯盗火》课后第5题:“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耐心读、仔细想,拨动情感之弦拨动着,表达欲望被激发。有的说:“孩子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狂奔呐喊,有的围在大人的身边叽叽喳喳,表达心中的快乐。”有的说:“老人们在火上添加枝叶,使火越烧越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幸福。”……学生用真挚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学生的创作想象,在完成了练习的同时,也丰富了文本。
五、课后练习,揣摩文法之妙
打开高年级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课后练习就相应地安排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如五下《大江保卫战》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围绕这个题目阅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第2自然段总体写四百多名官兵抗洪保堤的群体场面,以突出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让读者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第4自然段具体写连长黄晓文的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险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个典型,生动地反映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写一个人,代表的却是整体。这样点面结合,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地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通过这个课后练习,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为学习如何刻画人物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宜兴市桃溪小学)
一、课后练习,一览文本之脉
许多课文后面的练习,涉及到文章的结构层次,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往往是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契机。如五下《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个问题不仅暗示了文章的脉络,还隐形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体现出训练的阶梯性。教学时,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可开门见山地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感悟这些句子的中心句作用,音乐之都维也纳美誉的原因也就体现出来了。再如,四下《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后第4题是这样的:“‘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这一题不仅向学生指明了学习感悟的方法,还暗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我”在叙述母亲的往事时,心理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我”“责怪自己——深感愧疚——崇敬、爱戴”的情感变化,从而厘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课后练习除了能指导师生抓核心句、循情感变化理清脉络外,还可以从文章的表达顺序来疏通课文。
二、课后练习,统摄文本之魂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很多课后练习是针对课文特点、重难点而设置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例如,四下《最佳路径》的课后练习第4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所在,是统领全文的灵魂性问题。思考这两个问题,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能让学生认识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是最佳策略。课堂上,让学生抓住这个着眼点,让学生讨论归纳,可凸显重点,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再如五下《爱如茉莉》一文的课后第3题:“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高年级学生应该注意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品析。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统领了教者整堂课的教学。
三、课后练习,咀嚼炼字之精
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咀嚼文字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课文课后有许多题目也可以引领学生一起来“咬文嚼字”。如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课后第4题:“‘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当学到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就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伴’是陪伴的意思,用鲜花陪伴邓爷爷,他在天堂不会觉得孤单。而‘拌’是搅拌的意思,鲜花和骨灰搅拌在一起,只是增加色彩。”有的说:“用鲜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陪伴邓爷爷,是寄托了我们对邓爷爷的崇敬、感谢和深切永久的怀念,暗含着邓爷爷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而‘拌’却没有这种美好的感情。”还有的说:“‘伴’字这个富有人情味的字也能体现人间的爱与不舍;而‘拌’只是一个中性词,它不能传达人们心中的温度。”……对一个字的“咬文嚼字”,上演了一次热烈而深刻的讨论,学生通过朗读、体味、揣摩,谈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读出了新意,读出了独特的感受。
四、课后练习,关注留白之韵
许多课文的语言凝练且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想象表达,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才可得到和谐共进。四上《普罗米修斯盗火》课后第5题:“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耐心读、仔细想,拨动情感之弦拨动着,表达欲望被激发。有的说:“孩子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狂奔呐喊,有的围在大人的身边叽叽喳喳,表达心中的快乐。”有的说:“老人们在火上添加枝叶,使火越烧越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幸福。”……学生用真挚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学生的创作想象,在完成了练习的同时,也丰富了文本。
五、课后练习,揣摩文法之妙
打开高年级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课后练习就相应地安排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如五下《大江保卫战》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围绕这个题目阅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第2自然段总体写四百多名官兵抗洪保堤的群体场面,以突出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让读者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第4自然段具体写连长黄晓文的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险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个典型,生动地反映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写一个人,代表的却是整体。这样点面结合,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地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通过这个课后练习,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为学习如何刻画人物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宜兴市桃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