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后练习”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细阅读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后练习,不难发现,这些课后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了字、词、句、段、篇螺旋式上升,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打破在学课文之后才做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课后练习,一览文本之脉
  许多课文后面的练习,涉及到文章的结构层次,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往往是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契机。如五下《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个问题不仅暗示了文章的脉络,还隐形地体现了文章的结构,体现出训练的阶梯性。教学时,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可开门见山地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感悟这些句子的中心句作用,音乐之都维也纳美誉的原因也就体现出来了。再如,四下《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后第4题是这样的:“‘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这一题不仅向学生指明了学习感悟的方法,还暗示了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我”在叙述母亲的往事时,心理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我”“责怪自己——深感愧疚——崇敬、爱戴”的情感变化,从而厘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课后练习除了能指导师生抓核心句、循情感变化理清脉络外,还可以从文章的表达顺序来疏通课文。
  二、课后练习,统摄文本之魂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很多课后练习是针对课文特点、重难点而设置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例如,四下《最佳路径》的课后练习第4题:“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这两个问题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所在,是统领全文的灵魂性问题。思考这两个问题,找到它们的必然联系,能让学生认识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是最佳策略。课堂上,让学生抓住这个着眼点,让学生讨论归纳,可凸显重点,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再如五下《爱如茉莉》一文的课后第3题:“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高年级学生应该注意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品析。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统领了教者整堂课的教学。
  三、课后练习,咀嚼炼字之精
  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训练的关键是抓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咀嚼文字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课文课后有许多题目也可以引领学生一起来“咬文嚼字”。如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课后第4题:“‘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当学到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就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伴’是陪伴的意思,用鲜花陪伴邓爷爷,他在天堂不会觉得孤单。而‘拌’是搅拌的意思,鲜花和骨灰搅拌在一起,只是增加色彩。”有的说:“用鲜花这样美好的事物陪伴邓爷爷,是寄托了我们对邓爷爷的崇敬、感谢和深切永久的怀念,暗含着邓爷爷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而‘拌’却没有这种美好的感情。”还有的说:“‘伴’字这个富有人情味的字也能体现人间的爱与不舍;而‘拌’只是一个中性词,它不能传达人们心中的温度。”……对一个字的“咬文嚼字”,上演了一次热烈而深刻的讨论,学生通过朗读、体味、揣摩,谈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他们读出了新意,读出了独特的感受。
  四、课后练习,关注留白之韵
  许多课文的语言凝练且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想象表达,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才可得到和谐共进。四上《普罗米修斯盗火》课后第5题:“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耐心读、仔细想,拨动情感之弦拨动着,表达欲望被激发。有的说:“孩子们有的唱,有的跳,有的狂奔呐喊,有的围在大人的身边叽叽喳喳,表达心中的快乐。”有的说:“老人们在火上添加枝叶,使火越烧越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幸福。”……学生用真挚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学生的创作想象,在完成了练习的同时,也丰富了文本。
  五、课后练习,揣摩文法之妙
  打开高年级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课后练习就相应地安排了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练习。如五下《大江保卫战》课后第4题:“默读课文,说说第2和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围绕这个题目阅读课文。通过讨论,学生感受到:第2自然段总体写四百多名官兵抗洪保堤的群体场面,以突出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让读者看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第4自然段具体写连长黄晓文的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险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个典型,生动地反映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以点带面的写法,写一个人,代表的却是整体。这样点面结合,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地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表现出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通过这个课后练习,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为学习如何刻画人物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宜兴市桃溪小学)
其他文献
在对西安碑林的多次观摩学习之后,我们便有了对陕西第二碑林——药王山碑林探寻的向往,其中药王山的“魏碑三宝”最具价值。于是辛卯初夏,我们随导师张岩先生对药王山碑林进
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飞扬  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环境、情感氛围的营造,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尽可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之感到亲近。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过人的才智,具备丰富的才情。  除此之外,教师应关爱每位学生。事实证明,热爱学生才能被学生所爱。课堂上,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的首肯和赞
王春艳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一课,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言语形式的揣摩高度融合,和谐统一,带领学生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阵清风,对大家有一定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教学片段】  师: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样写的角度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写石猴的遣词造句上有很多秘密,谁发现了?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课改以来,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堂争论去进行教学,对其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有了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认识课堂争论的意义  1.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封闭系统,教与学是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看上去平稳,但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非自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课堂争论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能
阅读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情感品味文本中的情味,构筑起“情感场”?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情感元素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去。  一、创设情境,情感参与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我经常利用情态语言激情,以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激情故事、悬念等创设情境,让情景剧表演“入情”,促使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如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要把教学宗旨从了解“课文内容”转移到引导“语言表达上来。因此教师要潜心于文本引导学生在领悟文本表达秘妙的过程中从读学写促进读写结合。  一、探寻遣词造句的秘妙,揣摩内化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特别是优美的语言更是学生习得的好范例。教师要发掘那些精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西湖》一课中有四个比喻句:“平
地膜栽茶技术 近年来,湖北宜都市在引种定植无性系良种茶苗建园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地膜栽茶技术,这一技术能显著提高茶苗移栽的成活率,避免移栽茶苗受冻害、干旱等灾害性气
在春风送暖、桃红柳绿的季节,我想到了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的习作。按照以往的思路,学生往往不约而同地会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习作,交上来的可能就是千篇一律的春景习作。这次我想改变一下教法,试着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性。  一、诱趣激情,促进发散,启迪灵性  师:今天我们要做几个词句小游戏,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尤其是能“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学生们跃跃欲试)师:
The English writings of many translators are not accepted by the readers.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is no correct translation idea,th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期刊
一、以课文为源点击留白抒童心  课本是低年级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沃土课堂内指导学生小练笔的价值则取决于教师能有效地利用隐性资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真情实感会汇流于笔尖。  【案例一】  师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一读《找春天》一文中的第4~7自然段中四个相似的句子。(生各自朗读)  师我们还会找到哪些春天的美景呢?请看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柳条,那是春天的  吧?春风,那是春天的  吧?)生柳条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