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念书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当年上映后好评如潮。这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直面生活传达精神上的共鸣,实现影视艺术的真实性;鲜明的艺术特色。但该系列影片也存在一些瑕疵,第二部影片的艺术质量不如第一部,主题应该落脚在“念书”和“孩子”上。
关键词:留守 进城 《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主要以开开这个儿童为线索,讲述了九岁的他在老家时和爷爷、一只小狗相依为命的一系列故事,以及开开进城后与流浪狗小胆儿之间的友情。该系列影片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获得第九届和第十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第一部还被教育部列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电影。该系列影片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论。
一、儿童题材的“问题电影”
一如“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一样,所谓的“问题电影”,就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随着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行讲话,中国的天空便充盈着“闯”和“冒”的呼声。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需求大量劳动力,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发展却很缓慢,于是一支庞大的农民工大军蜂拥而入到城市去寻求他们的梦想。由于户籍的限制、高额择校费的束缚,这些农民工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在广大的农村,几乎只剩下留守的儿童、老人和青年妇女。虽然有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把子女带在身边,但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呢?为了反映这一社会问题,影视界拍摄了一些有关这方面题材的电影,如《念书的孩子》系列影片。
第一部主要反映了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孤独。特别是爷爷煤气中毒后,开开拨向爸爸的电话却关机。儿子最需要依靠爸爸的时候,爸爸不在身边;父亲最需要儿子照顾的时候,儿子不在身边。令人心酸的是,爷爷临死之前都没能看上儿子一眼。照顾家庭与生计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所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有开开进城后的教育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热点。这也反映了编导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严肃审视。第二部开开进城了,但他的精神家园却在老家。他想爷爷,想小胆儿,开开走进和爸爸妈妈组成的家里,却感到如此的陌生。这其实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的与孩子之间的隔膜,也就有了后面开开借钱给小胆儿打电话而父母被蒙在鼓里的事情。编导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这也反映了编导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一如冰心的“问题小说”面对的一些社会问题,该系列影片所开出的“药方”就是“爱”。但这些“药方”不是万能的,在人为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保证“药到病除”。如:留守的儿童和老人需要年轻一代的关爱,进城后的开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虽然留守老人没有等来儿子的侍奉,但进城后的开开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胆儿回到自己身边。开开和父母之间的心灵距离缩短了,自闭症也没有了,这都得力于“爱”的力量。但像其他社会问题涉及各种因素,不是个人力量所能解决的。
二、影视艺术的真实性
该系列影片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切合于生活原貌的开开留守与进城后的一系列故事,叙事自然质朴。而且摄像镜头也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故事,无论是山中枯黄的树叶、房顶的炊烟、红红的灶火,还是拥挤的人群、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都忠实地记录了我国21世纪初期城乡生活情景。另外演员也进行了真实的表演,开开的扮演者李佳琪恰到好处的哭泣、爷爷的扮演者江化霖神似极了的咳嗽、朱靓的扮演者孙艺铭狡猾的神态、开开爸爸的扮演者原明轩质朴的话语……演员真情的表演也为该系列影片大大加了分。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机械地复制实际生活。在我们看来,所谓‘真实性’,指的是艺术形象中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①该系列影片还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人共同的精神状态——孤独。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影片中。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城乡之间占有的资源差距越来越大。青年人不得不抛家别子另寻出路,因此也有了电影中的开开由于父母爱的缺失导致的心灵孤独,爷爷晚年也没享受到儿子陪伴左右而遗憾地离开人世。爸爸是家庭中的经济支柱,但生活总不可两全,面对家中的一老一少,谁又能说爸爸的心中没有孤独感呢?儿子爸爸爷爷,其实这正代表了我国当下整体社会人。
三代人不同的孤独感,影片中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对于开开内心的孤独,影片中多用哭的动作或语言来体现。影片的开头,村口一辆公交车疾驰而过。随后开开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爸爸妈妈追了过来,一个特写镜头——泪水从开开的眼里夺眶而出。对于父母爱的得而失去的感受,开开用他的梦境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梦里梦见爸爸妈妈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可突然发现他们丢了,四周寻找无人搭理……这个梦境其实是开开心灵孤独的体现。影片的最后,开开在飞驰的客车上哭泣,小胆儿就在宽阔的大路上追赶,但终究还是消失在路的尽头。此时的小胆儿是另一个开开,爸爸无情地抛弃了小胆儿,无异于把开开的灵魂切割了一半。开开只会走向更孤独的境地。
第一部影片中爸爸的镜头并不多,爸爸内心的孤独需要观众来品味,如“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这也许会成为爸爸心中永远的伤痕。还有在爷爷去世后,一天爸爸返回家中看望开开,给开开做了一顿好吃的。开开却说:“谢谢爸爸。”本是世界上最具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也是世界上最亲的亲人,却给人的感受是如此的遥远,仿佛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爸爸流下一行酸涩的泪水,愧疚之情溢于面部。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一名父亲心中的痛苦无奈。爷爷的孤独主要通过守望这一行为表现出来。漫漫长夜守望着那台只能接不能打的电话,白天望着远方掐着手指算着到春节的天数,但即便煤气中毒后瘫在床上也没能等来儿子。“养儿防老”的这一传统理念在物质至上的今天悄悄流產了。
第二部影片主要真实地表现了孩子纯真的情感。开开用捡瓶子的钱给老家的小胆儿打电话,另一边燕子非常默契地准时接电话。在朱靓的帮助下,小胆儿得以回到开开的身边。同学们都喜欢和小胆儿玩耍的那份童心,以及小胆儿因车祸身亡后的痛苦流泪……那份情感之真,那份人性之美,无不让生活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成年人感到汗颜!无不让生存在竞争残酷的成年人感到怀念! 无论是留守还是进城,该系列影片都能够直触社会,传达一些精神上的共鸣,引起心灵上的震颤,这才是影视艺术的真实性所在。
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丰富的主人公人物形象
该系列影片主要塑造了一个聪明、善良、调皮、有担当、懂事的儿童开开,具体体现在:一次课堂上,开开因分心被老师问,勾践为何尝苦胆?答曰,苦胆是肉,大王要吃肉。问,苦胆是甜的还是苦的?答曰,既不苦也不甜,苦胆是香的。狡猾的回答中无不透出一个孩子的童真童趣。上学的路上开开故意摔倒在一个土坑里,待到爷爷走近忽然站起跑开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开开映在银幕之上。开开与一只流浪狗为伴,体现了孩子的憨态和情趣。为了更好地照顾小胆儿,开开向爷爷提出分屋睡,让小胆儿睡到他床上。这些都体现了开开的善良和童真。开开对小胆儿自始至终不离不弃,当听说爸爸要接自己去城里上学时,他掏空了书包,把小狗装进里面想带着一起进城。谁知到村口上客车时,爸爸却要求扔掉小胆儿。开开的反应是不进城也要照顾它,这反映了未被世俗间的臭铜污染的纯净的心灵,也反映了开开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物。
开开这个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丰富起来的。开开见爷爷咳嗽得厉害,就主动跟着爷爷学会了做饭蒸馒头擀面条。爷爷煤气中毒后,爸爸联系不上,小小的年纪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重任。当他提着饭推开病房的门时,开开睁大眼睛紧张地看着床前的鞋子。最后确认爷爷没事之际,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这件事让开开成长蜕变了许多,懂事了很多。从此开开不再闹着交电视费。开开进城后,为了能给小胆儿打电话又不给父母增加负担,自己捡垃圾挣钱,这都看出开开是个有担当的孩子。
(二)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细节
该系列影片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反而是以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细节来打动观众。爷爷去世了,世上最亲的亲人离他而去,开开体验到了心中的疼痛、亲情的可贵。所以开开要守护着那份感情,拒绝进城,因为家里有着和爷爷的回忆。这些都说明了开开是个重感情的人。没有了爷爷,开开做饭总是把饭烧糊,在爷爷的遗像前习惯性地念书。这都说明了开开对爷爷精神上的依赖。进城之前,开开在爷爷的坟前说:“燕子的姥姥说,人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一死,就都好了……”纯真质朴的语言中载满了对爷爷浓浓的爱。小胆儿因车祸被送往医院后,医生说无法救治了,这些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钱,眼中透出让人心酸的渴望之情。这些充满真情的细节在升华故事主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小故事大主题
该系列影片立足于“小”,小场景、小细节、小情趣、小孩子、小故事。无论灯光下祖孙相依为命的人伦温暖,还是父母质问贷款的钱从何而来;无论老师表扬开开的作文好,还是开开进城读书;无论开开对流浪狗的精心呵护,还是众多的孩子对小胆儿的挑逗……都能以小见大,表现了大主题,即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流浪狗、农民工、农民工子女,这些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编创人员通过该系列影片向观众传递这种指向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些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
四、该系列影片的局限性
该系列影片的导演原雅轩说:“小胆儿有没有追上公交车?如果没有追上公交车,小胆儿去了哪里?开开进城后,他的生活学习是个怎么样的状态?这让每个观众深深牵挂。”第二部电影可能是为了顺应观众的期待视野,所以艺术质量上远远不如第一部。第二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友谊和死亡,内容难免单薄。笔者认为既然系列影片的名字是《念书的孩子》,那么第二部就应该沿袭第一部的话题,落脚在“念书”和“孩子”上。“念书”可以从家庭教育缺失的开开进城后学习上所面对的一些挑战入手,从而反映出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达到影视艺术“干预生活”的目的。“孩子”二字应落脚在“人”上,可以展示主人公开开进城后的成长与迷茫,加深探讨“人”本身的话题,才是影视艺术亘古不变的议题。另外,第二部影片上燕子用肉來喂小胆儿,对于一个贫困的山村来说,这点失去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作 者:王东旭,硕士,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关键词:留守 进城 《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系列影片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主要以开开这个儿童为线索,讲述了九岁的他在老家时和爷爷、一只小狗相依为命的一系列故事,以及开开进城后与流浪狗小胆儿之间的友情。该系列影片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获得第九届和第十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第一部还被教育部列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电影。该系列影片产生如此大的轰动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论。
一、儿童题材的“问题电影”
一如“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一样,所谓的“问题电影”,就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随着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行讲话,中国的天空便充盈着“闯”和“冒”的呼声。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需求大量劳动力,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发展却很缓慢,于是一支庞大的农民工大军蜂拥而入到城市去寻求他们的梦想。由于户籍的限制、高额择校费的束缚,这些农民工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乡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在广大的农村,几乎只剩下留守的儿童、老人和青年妇女。虽然有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把子女带在身边,但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呢?为了反映这一社会问题,影视界拍摄了一些有关这方面题材的电影,如《念书的孩子》系列影片。
第一部主要反映了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孤独。特别是爷爷煤气中毒后,开开拨向爸爸的电话却关机。儿子最需要依靠爸爸的时候,爸爸不在身边;父亲最需要儿子照顾的时候,儿子不在身边。令人心酸的是,爷爷临死之前都没能看上儿子一眼。照顾家庭与生计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所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还有开开进城后的教育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热点。这也反映了编导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严肃审视。第二部开开进城了,但他的精神家园却在老家。他想爷爷,想小胆儿,开开走进和爸爸妈妈组成的家里,却感到如此的陌生。这其实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造成的与孩子之间的隔膜,也就有了后面开开借钱给小胆儿打电话而父母被蒙在鼓里的事情。编导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这也反映了编导的强烈的人文关怀。
一如冰心的“问题小说”面对的一些社会问题,该系列影片所开出的“药方”就是“爱”。但这些“药方”不是万能的,在人为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保证“药到病除”。如:留守的儿童和老人需要年轻一代的关爱,进城后的开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虽然留守老人没有等来儿子的侍奉,但进城后的开开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胆儿回到自己身边。开开和父母之间的心灵距离缩短了,自闭症也没有了,这都得力于“爱”的力量。但像其他社会问题涉及各种因素,不是个人力量所能解决的。
二、影视艺术的真实性
该系列影片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切合于生活原貌的开开留守与进城后的一系列故事,叙事自然质朴。而且摄像镜头也真实地再现了这个故事,无论是山中枯黄的树叶、房顶的炊烟、红红的灶火,还是拥挤的人群、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都忠实地记录了我国21世纪初期城乡生活情景。另外演员也进行了真实的表演,开开的扮演者李佳琪恰到好处的哭泣、爷爷的扮演者江化霖神似极了的咳嗽、朱靓的扮演者孙艺铭狡猾的神态、开开爸爸的扮演者原明轩质朴的话语……演员真情的表演也为该系列影片大大加了分。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机械地复制实际生活。在我们看来,所谓‘真实性’,指的是艺术形象中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①该系列影片还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人共同的精神状态——孤独。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影片中。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城乡之间占有的资源差距越来越大。青年人不得不抛家别子另寻出路,因此也有了电影中的开开由于父母爱的缺失导致的心灵孤独,爷爷晚年也没享受到儿子陪伴左右而遗憾地离开人世。爸爸是家庭中的经济支柱,但生活总不可两全,面对家中的一老一少,谁又能说爸爸的心中没有孤独感呢?儿子爸爸爷爷,其实这正代表了我国当下整体社会人。
三代人不同的孤独感,影片中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对于开开内心的孤独,影片中多用哭的动作或语言来体现。影片的开头,村口一辆公交车疾驰而过。随后开开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爸爸妈妈追了过来,一个特写镜头——泪水从开开的眼里夺眶而出。对于父母爱的得而失去的感受,开开用他的梦境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梦里梦见爸爸妈妈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可突然发现他们丢了,四周寻找无人搭理……这个梦境其实是开开心灵孤独的体现。影片的最后,开开在飞驰的客车上哭泣,小胆儿就在宽阔的大路上追赶,但终究还是消失在路的尽头。此时的小胆儿是另一个开开,爸爸无情地抛弃了小胆儿,无异于把开开的灵魂切割了一半。开开只会走向更孤独的境地。
第一部影片中爸爸的镜头并不多,爸爸内心的孤独需要观众来品味,如“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这也许会成为爸爸心中永远的伤痕。还有在爷爷去世后,一天爸爸返回家中看望开开,给开开做了一顿好吃的。开开却说:“谢谢爸爸。”本是世界上最具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也是世界上最亲的亲人,却给人的感受是如此的遥远,仿佛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爸爸流下一行酸涩的泪水,愧疚之情溢于面部。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一名父亲心中的痛苦无奈。爷爷的孤独主要通过守望这一行为表现出来。漫漫长夜守望着那台只能接不能打的电话,白天望着远方掐着手指算着到春节的天数,但即便煤气中毒后瘫在床上也没能等来儿子。“养儿防老”的这一传统理念在物质至上的今天悄悄流產了。
第二部影片主要真实地表现了孩子纯真的情感。开开用捡瓶子的钱给老家的小胆儿打电话,另一边燕子非常默契地准时接电话。在朱靓的帮助下,小胆儿得以回到开开的身边。同学们都喜欢和小胆儿玩耍的那份童心,以及小胆儿因车祸身亡后的痛苦流泪……那份情感之真,那份人性之美,无不让生活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成年人感到汗颜!无不让生存在竞争残酷的成年人感到怀念! 无论是留守还是进城,该系列影片都能够直触社会,传达一些精神上的共鸣,引起心灵上的震颤,这才是影视艺术的真实性所在。
三、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丰富的主人公人物形象
该系列影片主要塑造了一个聪明、善良、调皮、有担当、懂事的儿童开开,具体体现在:一次课堂上,开开因分心被老师问,勾践为何尝苦胆?答曰,苦胆是肉,大王要吃肉。问,苦胆是甜的还是苦的?答曰,既不苦也不甜,苦胆是香的。狡猾的回答中无不透出一个孩子的童真童趣。上学的路上开开故意摔倒在一个土坑里,待到爷爷走近忽然站起跑开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开开映在银幕之上。开开与一只流浪狗为伴,体现了孩子的憨态和情趣。为了更好地照顾小胆儿,开开向爷爷提出分屋睡,让小胆儿睡到他床上。这些都体现了开开的善良和童真。开开对小胆儿自始至终不离不弃,当听说爸爸要接自己去城里上学时,他掏空了书包,把小狗装进里面想带着一起进城。谁知到村口上客车时,爸爸却要求扔掉小胆儿。开开的反应是不进城也要照顾它,这反映了未被世俗间的臭铜污染的纯净的心灵,也反映了开开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物。
开开这个人物形象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丰富起来的。开开见爷爷咳嗽得厉害,就主动跟着爷爷学会了做饭蒸馒头擀面条。爷爷煤气中毒后,爸爸联系不上,小小的年纪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重任。当他提着饭推开病房的门时,开开睁大眼睛紧张地看着床前的鞋子。最后确认爷爷没事之际,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这件事让开开成长蜕变了许多,懂事了很多。从此开开不再闹着交电视费。开开进城后,为了能给小胆儿打电话又不给父母增加负担,自己捡垃圾挣钱,这都看出开开是个有担当的孩子。
(二)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细节
该系列影片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反而是以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细节来打动观众。爷爷去世了,世上最亲的亲人离他而去,开开体验到了心中的疼痛、亲情的可贵。所以开开要守护着那份感情,拒绝进城,因为家里有着和爷爷的回忆。这些都说明了开开是个重感情的人。没有了爷爷,开开做饭总是把饭烧糊,在爷爷的遗像前习惯性地念书。这都说明了开开对爷爷精神上的依赖。进城之前,开开在爷爷的坟前说:“燕子的姥姥说,人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一死,就都好了……”纯真质朴的语言中载满了对爷爷浓浓的爱。小胆儿因车祸被送往医院后,医生说无法救治了,这些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钱,眼中透出让人心酸的渴望之情。这些充满真情的细节在升华故事主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小故事大主题
该系列影片立足于“小”,小场景、小细节、小情趣、小孩子、小故事。无论灯光下祖孙相依为命的人伦温暖,还是父母质问贷款的钱从何而来;无论老师表扬开开的作文好,还是开开进城读书;无论开开对流浪狗的精心呵护,还是众多的孩子对小胆儿的挑逗……都能以小见大,表现了大主题,即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流浪狗、农民工、农民工子女,这些弱势群体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问题。编创人员通过该系列影片向观众传递这种指向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些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
四、该系列影片的局限性
该系列影片的导演原雅轩说:“小胆儿有没有追上公交车?如果没有追上公交车,小胆儿去了哪里?开开进城后,他的生活学习是个怎么样的状态?这让每个观众深深牵挂。”第二部电影可能是为了顺应观众的期待视野,所以艺术质量上远远不如第一部。第二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友谊和死亡,内容难免单薄。笔者认为既然系列影片的名字是《念书的孩子》,那么第二部就应该沿袭第一部的话题,落脚在“念书”和“孩子”上。“念书”可以从家庭教育缺失的开开进城后学习上所面对的一些挑战入手,从而反映出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达到影视艺术“干预生活”的目的。“孩子”二字应落脚在“人”上,可以展示主人公开开进城后的成长与迷茫,加深探讨“人”本身的话题,才是影视艺术亘古不变的议题。另外,第二部影片上燕子用肉來喂小胆儿,对于一个贫困的山村来说,这点失去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作 者:王东旭,硕士,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