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生活化·创造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che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生活化·创造化——让课堂中的“写”更鲜活
  马亚雄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提出了“生命体”的概念,即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而学生生命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个性实际上是一笔最宝贵的生命财富。因为个性意味着创造,而雷同无疑是平庸的代称。在充满挑战、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中,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写作教学就应个性化、生活化、创造化。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除了灵活地根据教材安排的习作训练加强指导外,还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挖掘“写”的训练内容,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写”的训练,切切实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典型处仿“写”。教材中选取了好多经典性文章,规范着学生的语言,因此,我们可以精心地选择,选出那些构段方式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学习了《生物角》一文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的教室设计一个红领巾之角,先设计红领巾之角的样子,再设计红领巾之角里可以陈列些什么,并根据自己的设计画一画。然后再引导学生模仿作者介绍生物角的样子用文字把自己的设计展示一下。在此基础上,举行最佳红领巾之角设计评选,在交流中互评,在互评中欣赏。这样的系列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二、空白处补“写”。留下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遐想。如果能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补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作者感情的进一步把握,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蜜蜂引路》一文写列宁利用蜜蜂找到了养蜂人。在叙述时,缺少了当时列宁的想法,而这想法正是列宁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推断的过程,恰好反映了列宁不但观察仔细,而且进行正确的推断,从而解决了问题——没有向导,自找“向导”。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试写当时列宁的心理活动,然后再交流,进一步认识列宁同志。
  三、根据处扩“写”。名篇名作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中不乏高度概括的语句,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精炼”之处设计,引导学生扩写,使学生在写的训练中更好地体会文童的精髓,达成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沟通。如学习古诗《竹石》,诗中有这么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在学生理解了诗句意思后,先引导学生说说破岩中的石竹会遇到什么磨难,学生说有台风,有雷击,有冰雹,有暴风等等,然后让学生试写“有一回,一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石竹依然挺立在那儿”。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有一回,天气骤变,又是刮风,又是下雨,雨越下越大,瓢泼似的。一会儿,地上汇成了小溪。山上的泥水不断地冲下来,从石竹身上冲过,冲走了岩石缝中的沙泥。石竹不停地在风雨中摇晃,竹叶被刮落了不少。暴雨下了一个多小时,石竹周围有些小树被冲倒了,可石竹依然挺立在那儿。”尽管笔头较嫩,但对刚上三年级的小学生能这样大胆想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已经是不容易,至少他们更深地理解了“千磨万击还坚劲”这句话。
  四、精彩处变“写”。美文我们不必作过细的分析,这一点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因为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把完整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了文本应有的典范性和语言魅力的感染性。对于这一类文章我在引导学生美读、品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的训练,改变其原来的文体。让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文章,更好地积累语言,当然也为提高他们的写作服务着。如学习《“东方之珠”》一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香港不愧为一颗无比璀璨的“夜明珠”。然后,我就指导学生把文章改写成一首诗歌。
  五、结尾处续“写”。文童的结尾往往简洁扼要,以精练的语言来总结全文,点明主题。为此,我们也可以从结尾处入手,让学生接着写。如我在教学《称象》一课,就引导学生抓住“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句话,扮演曹操手下的人,尝试称一称象。让学生把自己称象时的过程写下来。这时,学生可以借鉴文中的语言,但必须经过组合、重构(如:改变人称等)。因为文中是曹冲在介绍,而作为动手称象的“下人”时语言表述要有所变化,这中间学生必须把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转化为书面语言。这一过程其实就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并学着运用了语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插图处练“写”。文中的插图有些是对文本语言的形象化,而有的却不是。如丁氏第三册有一篇文章《谁最美》,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熊猫正在救火,另一幅是大伙儿在赞美熊猫。文章只对前一幅图作“熊猫勇敢地去救火。”一句表述,后一幅图作“大家都说熊猫最美。”一句表述。而从两幅图画面看,内容很丰富,尤其是第二幅图,有小猴子送画给熊猫;小乌龟送来一束花……因此,我就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大胆想像,想像小动物会怎样说,怎样做。然后,让学生用笔写下来,而且写在插图下面,作为插图的补白。看看写写中孩子们对熊猫更佩服了,当然更大的收获还是让学生得到一次写的练习,写的锻炼。
  
  将良好习惯内化为语文素养——谈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陆 英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非常自觉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由此看来,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有道理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力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要关注学生写字姿势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写字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正确不动笔”的习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即一尺、一 寸、一拳。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就能越写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们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像,在头脑里“放电影”。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在以读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善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兴趣。因此,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含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多写日记、书信、随想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有一位作家就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小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
  
  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首先,要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要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因此我就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像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说有内容可说。
  课堂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个人说,小组评;小组推选代表说,全班听。在全班评说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应当说什么,评什么,怎样说怎样评,从而掌握说和评的一般规律,提高说话能力。
  听说仅仅靠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课外进行训练。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练习说话。结合课堂内容举行复述、描述故事,口头作文训练。总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自行组织话语内容,多说多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我认为,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主要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另外还有如写日记习惯.搜集名言警句的习惯,背诵、赏析美文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也是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儿童与材料互动,创意点亮空间
“我发现公开讲演时常强迫我对一个讲题做有系统的和合乎逻辑的构想,然后再做有系统的又合乎逻辑学和文化气味的陈述!”的确,我们成年人都与胡适先生一样用经验验证了演讲的实效性。我想:只要我们每个教师坚持将演讲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相信学生在毕业前,亦能验证这句话。  以下演讲五式是我在这几年实验的总结,分别从时限安排、训练层次、演讲内容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演讲的操作步骤。    —、常剪羊毛式(从演讲时
【活动背景】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弘扬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推进“手拉手”活动向纵深发展,北塘区少工委决定在全区少年儿童中开展“太湖延河水相连,北塘安塞情相系”系列活动。    【活动目的】    1.通过该主题系列活动,让全区少年儿童对改革开放、奔小康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为“实现宏伟蓝图做
苗慧影,1988年毕业于黑龙江省阿城师范学校。现担任大庆市幼教中心教学干事。曾获“大庆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区骨干教师”等称号。  她趣味广泛,深谙幼儿创意美术。她把“情”与“美”作为教育的突破口,通过灵巧的手工创意,开启幼儿“独立善思,敢想能辨,富于审美,敢于创造”的智慧之门。从想象、构思到创意、制作,她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动脑机会,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更激发了幼儿想象、组合和再造能力。
一、活动设计    StepⅠ:热身(Warm-up.)  1.Let’s do.(学生借助大屏幕边听边做相应的动作。)  Feed the hens.Ride a horse.  Milk a cow. Shear a sheep.  2.Play a game“Lucky star”.  T: Now, let’s play a game“Lucky star”. Please choose
精心的预设 精彩的生成  黄言灿    课堂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教学过程具有丰富和鲜活的生成性。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生成并非信马由缰,随处都要探究,随便都能生成。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预设具有探究意义,有弹性的、柔性的深究点;预设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怎样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深入思考;预设课堂生成的前景,应变的策略,并留有弹性的空间。课堂实施中,教师要活用预设,巧用自
浅谈让学生如何学做人、学思想、学求知  陈东畅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论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学校传授给下一代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学做人、学思想、学求知。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学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使学生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长为符合社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且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也作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教师应该也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那么,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应扮演一种怎样的角色呢?    一、教师是引领学生开始课外阅读的良师    没有阅读的学习生涯是残缺不全的,而没有读到合适读物的学生同样是不
等,让课堂更和谐  顾正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然而。许多新课标下的课堂却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方案,老师不愿耗时“等”或终止学生未充分进行的探究活动,或提前结束了学生的探索……这样的课堂,只是好学生的表现舞台;这样的课堂,只能是越来越不和谐。相反,有些专家的课。以及笔者自己的实践证明:等,能让课堂更和
充分注重学生活动的“四性”  王卫华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向我们的教育提出适应新形势的教育要求,新课程标准及时提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我们学校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学校、质量优等学校、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我们在致力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探索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教育性”,紧密有机结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