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对风险问题的探究,可以寻找有效地内部审计调控措施,增强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加快其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20801
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现状及问题
1.1 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中起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有效措施,关注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风险,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以间接地创造效益,才能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银行长期风险策略和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参与对风险策略的计划编制与实施过程的监督,可以调控和指导银行的风险管理。各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推进银行内审工作的改革和完善,这些在防范银行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存在的问题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内部审计的两项重要原则,其独立性主要包括目标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以及独立评价等内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与树立审计权威结合起来的,惟此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而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将内审部门置于总行和各级分行支行的行长管理,分支行的内审部门由分支行的行长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对行长负责,内审人员的工资报酬、晋升由管辖的行长决定。如下图:
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会很自然地把盈利性作为其经营的主要目的。作为行长为了业绩容易只注重银行的利润和经济效益,愿意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内审部门因为服从分行行长的领导,即使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但可能因为涉及本行的领导或影响银行的经济利益,会在提交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敢提出客观的审计建议或者即使提出问题分行领导也不会予以重视。审计部门从设立开始就缺乏独立性,因此权威性也无法保证。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研究
2.1 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型审计是根据银行内各领域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小来确定审计对象、内容和时间,而且内审部门还要对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与审计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力求在确保控制企业主要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性,这是比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更为先进科学的全面风险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活动的各因素,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及审计风险可容忍的范围。它立足于对组织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它要求审计人员重视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以达到高效率的审计工作,是迎合高度风险社会的产物,是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发展。
2.2 重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或事件进行评价的一个专业判断过程。风险评估使首席审计执行官能够确定审计工作日程安排的先后次序,利用来自风险管理过程的综合性信息,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风险评估过程,有别于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对组织管理风险进行的评价工作。根据《标准》,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内部审计部门至少一年制定一次审计计划,以确定符合内部审计部门章程和目标的工作重点。首席审计执行官通常对高风险的活动优先考虑实施审计,审计委员会要求的活动不一定比管理层要求的活動风险更高,按照识别可审计的活动,分析被审计主体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及对风险进行排序的步骤进行,最后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2.3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贯彻于战略制定和业务经营各个环节,覆盖各种风险类别,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达到银行增值目标。在经济发展较快、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情况下,尤其需要加强银行风险监控,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之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完整地实现对银行各类风险的有效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2.4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应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做到“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漏秘密、玩忽职守”。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金融财会知识、审计知识、银行信贷、结算等知识,还要掌握经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熟悉本银行的业务,具备综合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叶斌.商业银行审计[M].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55170.
[2]汤家传,马庆.谈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J].江西审计与财务,1999,(4):3233.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20801
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的现状及问题
1.1 内部审计在防范风险中起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有效措施,关注组织内部的各种经营风险,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以间接地创造效益,才能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银行长期风险策略和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参与对风险策略的计划编制与实施过程的监督,可以调控和指导银行的风险管理。各城市商业银行积极推进银行内审工作的改革和完善,这些在防范银行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存在的问题
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巴塞尔委员会关于内部审计的两项重要原则,其独立性主要包括目标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以及独立评价等内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与树立审计权威结合起来的,惟此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而我国商业银行仍普遍将内审部门置于总行和各级分行支行的行长管理,分支行的内审部门由分支行的行长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对行长负责,内审人员的工资报酬、晋升由管辖的行长决定。如下图:
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殊企业,会很自然地把盈利性作为其经营的主要目的。作为行长为了业绩容易只注重银行的利润和经济效益,愿意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内审部门因为服从分行行长的领导,即使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但可能因为涉及本行的领导或影响银行的经济利益,会在提交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敢提出客观的审计建议或者即使提出问题分行领导也不会予以重视。审计部门从设立开始就缺乏独立性,因此权威性也无法保证。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对策研究
2.1 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型审计是根据银行内各领域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小来确定审计对象、内容和时间,而且内审部门还要对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与审计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力求在确保控制企业主要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性,这是比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更为先进科学的全面风险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活动的各因素,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及审计风险可容忍的范围。它立足于对组织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它要求审计人员重视对企业环境和企业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以达到高效率的审计工作,是迎合高度风险社会的产物,是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发展。
2.2 重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或事件进行评价的一个专业判断过程。风险评估使首席审计执行官能够确定审计工作日程安排的先后次序,利用来自风险管理过程的综合性信息,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风险评估过程,有别于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对组织管理风险进行的评价工作。根据《标准》,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内部审计部门至少一年制定一次审计计划,以确定符合内部审计部门章程和目标的工作重点。首席审计执行官通常对高风险的活动优先考虑实施审计,审计委员会要求的活动不一定比管理层要求的活動风险更高,按照识别可审计的活动,分析被审计主体会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及对风险进行排序的步骤进行,最后确定审计先后次序。
2.3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是贯彻于战略制定和业务经营各个环节,覆盖各种风险类别,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达到银行增值目标。在经济发展较快、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情况下,尤其需要加强银行风险监控,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之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完整地实现对银行各类风险的有效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2.4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应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做到“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漏秘密、玩忽职守”。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金融财会知识、审计知识、银行信贷、结算等知识,还要掌握经济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熟悉本银行的业务,具备综合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叶斌.商业银行审计[M].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55170.
[2]汤家传,马庆.谈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J].江西审计与财务,1999,(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