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探讨了其运用原则和内容。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美术教学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人体大脑创造力的形成过程为观察——思考——创意——表现。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儿童美术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思考、想象和表现的行为,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美术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感官经验,通过艺术形成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欲望大打折扣。
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课制宜的原则
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的时候,可选用录像;当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直观性原则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形象资料,充分利用动画优势,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化,让学生充分观察、感悟、分析。
3.趣味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提供的形象资料应生动、有趣。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运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因动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的高度“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就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学习活动之中。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学生现场可观可听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等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充分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为“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又叫“比葫芦画瓢”。通常是老师按照教材画一幅示范画,学生照着画,没有任何的创造性。课堂教学单调沉闷,学生消极被动,无法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的欣赏力、创造力等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视听媒体有效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教法模式中教师“单一口授、粉笔板书”的格局;教法上出现了传播方式上的多元性,学生接受讯息的方式上的多样性,师生之间的交互,生生之间的交互,人机之间的交互,出现丰富多样、多元的格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人文关怀、情感交流性增强,知识被激活、学生兴趣被激发, 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随时被调动,实现教师“主导”意识的教育模式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学习模式的最优化。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生理、环境等特点,生活视野受到一定的制约,所创作的主题缺少生命力,所表达的画面缺乏表现力,这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能提供直观、生动、多彩的形象。通过电脑美术设计, 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时空界限,以其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辅助教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了更多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
[3]王倩.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美术教学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人体大脑创造力的形成过程为观察——思考——创意——表现。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或叫做视觉艺术,儿童美术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思考、想象和表现的行为,每节课都离不开具体的、可视的形象。形象的视觉效果,往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传统的美术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感官经验,通过艺术形成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欲望大打折扣。
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组合在一起,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器官,在教学中实现了教育信息传输的高效率,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课制宜的原则
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的时候,可选用录像;当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直观性原则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形象资料,充分利用动画优势,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形象化,让学生充分观察、感悟、分析。
3.趣味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提供的形象资料应生动、有趣。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运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因动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的高度“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就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进入学习活动之中。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学生现场可观可听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等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充分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为“语言+静止图片+演示+练习”,又叫“比葫芦画瓢”。通常是老师按照教材画一幅示范画,学生照着画,没有任何的创造性。课堂教学单调沉闷,学生消极被动,无法实现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的欣赏力、创造力等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视听媒体有效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教法模式中教师“单一口授、粉笔板书”的格局;教法上出现了传播方式上的多元性,学生接受讯息的方式上的多样性,师生之间的交互,生生之间的交互,人机之间的交互,出现丰富多样、多元的格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人文关怀、情感交流性增强,知识被激活、学生兴趣被激发, 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随时被调动,实现教师“主导”意识的教育模式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学习模式的最优化。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小学生由于其所处的年龄、生理、环境等特点,生活视野受到一定的制约,所创作的主题缺少生命力,所表达的画面缺乏表现力,这一直是美术教学中的难题。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中,能提供直观、生动、多彩的形象。通过电脑美术设计, 以其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使学生在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 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拓展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时空界限,以其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辅助教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了更多自主、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
[3]王倩.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