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体备课误区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备课是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整体提高备课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提高教师素质、探索教学规律的科研活动。集体备课作为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与研究活动,可以有效地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这对于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怎样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备什么?集体备课过程前后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等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笔者接触和观察到的教师集体备课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感受,肤浅的谈一下目前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目前教师集体备课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无“备”而来
  集体备课的时间,常常是在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的催促下,教师们才陆陆续续到集中地点,大家随意聊着其他话题,眼看时间过半,组长才说:大家看看,我们今天备什么内容?老师们于是七嘴八舌,最后,组长确定一个话题让大家讨论发言,时间一到,老师们各自散去。
  这样无准备的集体备课活动,因为事先教师缺乏思考,组长也是根据学校的工作布置,临时召集教师集中,对备课活动的内容缺乏科学的设计,很容易导致集体备课变成走过场的形式,影响集体备课的质量,长持以往,也会导致教师对集体备课产生抵触情绪。
  误区二、集体备课变成“一言堂”
  目前的集体备课,很多学校都提出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所以很多时候的集体备课基本上都变成了备课组内某些骨干教师一个人在讲,其他教师认真听、认真记,有时虽然指定了中心发言人,但随着备课的深入进行,往往又是骨干教师接过话题,一讲到底,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可能因为自己教学经验欠缺,很少主动参与。
  集体备课活动的宗旨是整合和优化集体的智慧,统一教学思路的过程。这种骨干教师“话语霸权”现象的出现,会使得青年教师产生依赖性,被动聆听、照搬摘抄、随声附和,集体备课活动缺乏争论。久而久之,教师会将集体备课活动当成“听课写课”,影响了质量。
  误区三、集体备课变成“轮流备课”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严格集体备课制度,规定集体备课的终极就是形成集体意见,要求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作业、统一检测。还让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的研究,拿出统一的方法并按照实施,学校领导随机听课,检查执行情况。于是,在集体备课中,出现了备课组每次活动都有一个或几个主备教师讲课的设计,其他教师听写,完成统一的教案设计。
  这种将集体备课变成“轮流备课”的做法,表面看减轻了不备课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因为这部分教师没有参与备课,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自己组织教学时,是按照别人设计的路走的,缺乏自己的个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误区四、集体备课无视“备学生”
  目前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看似开展得有声有色,十分注重教材和教学方法上的准备,他们安排教师学习课标、研讨教材、制定计划。还让教师分工从网上搜集教案、资料,制作成课件。好像只要把教学方案准备充分了,什么样的学生都能教。但在整个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无视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
  备课环节中,备学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听课习惯,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都应该是集体备课中应该重视的问题。要做到因材施教,“备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五、集体备课缺乏“课后研讨”
  目前集体备课中,很多学校的学科组常常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商讨和研究比较注重,但是对曾经集体商议并已经开展了教学实践的内容缺乏“课后研讨”。当时的研究和布置是不是合理?实际教学效果是不是满意?还存在哪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注意等问题没有加以重视。
  实际上,课后的集体研讨和反思是很必要的。一方面通过集体商议和反思,可以总结前阶段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共性的问题,为后阶段的教学工作找准方向;另一方面,这种“课后研讨”也会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吸引力。
  应该说,目前的集体备课模式与单枪匹马、各自为政式的备课模式相比具有很显在的优势。然而,由于现实操作中的一些偏差,集体备课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名不符实,形式远大于内容,起不到预定的效果。
  思考一、是什么原因使得集体备课活动常常变成走过场的形式活动了呢?
  1、学校不合理的管理方式与评价监督机制
  一方面,学校管理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数学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评价监督过分注重教师集体的活动质量,忽视了教师个体在集体备课中的活动质量。
  2、繁重的工作负担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热情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越加重视,教师的承担了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加上各种学生辅导、培优、谈心、批改作业,还有不少老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另外,学校的各种活动很多时候也使得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一些诸如时间不充分、地点难固定、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
  3、在思想认识上对集体备课存在偏差
  集体备课活动的本质是要实现资源共享,然而,外部激烈的竞争氛围使得教师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与强化。部分教师“坐享其成,无偿地占有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做法导致那些“贡献者”不愿再将自己的东西“和盘托出”,而是给自己“留一手”,有的教师甚至会知而不言。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也会极大的影响数学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教师参与的热情。
  4、很多青年教师随波逐流,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
  目前很多学校过于强调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业,导致集体备课多数情况被简化成备课组长或者某些骨干教师“一言堂”的活动,“话语霸权”现象比较普遍。很多的青年教师缺乏个人对教学内容的主动设计,集体备课中表现被动,敷衍了事。   思考二、如何有效开展集体备课
  针对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的误区和暴露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前备课阶段、备课阶段与后备课阶段三方面对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构建。
  (一)前备课阶段
  1、宏观把握、有序分工
  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是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前的第一要务。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课程结构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与实施意见,为个人初备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备课组长应熟悉教材,确定学期教学计划。开学初,备课组长按照教材内容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安排给组内的每一个教师,并据此排出本学期备课分工一览表。这样既明确任务又便于检查。
  2、个人初备
  集体备课各成员应做到有“备”而来,具体来说,要做到活动前阅读“三书”,即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参;做好“ 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与备方法;找出“ 八点”,即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和考点。初备时,教师应简要地写出备课提纲.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设想并记下有疑问的地方。个人初备能使教师对备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带着自己的疑惑与想法进入集体备课环节,这是集体备课的重要准备阶段。
  (二)备课阶段
  1、主备人说课
  主备人宜采用说课的教研形式。主备人事先应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与教参,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写出完整、系统、详细的课时教案,为说课作好充分准备。
  说课的内容要素应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等。说课的具体操作可以具体描述为: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并逐一说明理由;按照教学环节简述教学进程,说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说明各项教学操作,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释疑点,布置作业,展开板书等。
  2、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环节。集体研讨出成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每一个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都是带着自己在初备时碰到的疑惑而来的。集体研讨要求全体教师根据主备人的说课内容加以评议、质疑与补充。备课组教师轮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既有肯定,也要有建议,这样才可以做到整合集体智慧,发挥出合力。
  3、修改教案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教案,整合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通过集体备课,要求同一层次班级的教师在教学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外练习、统一组织考试。这也就形成了集体备课后的“共案”,对个人的二次备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4.、个人二次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个“个人——集体——个人”的过程。在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都应结合不同的学情与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个案”。由此可见,个人二次备课是教师将集体备课成果运用到自己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个案”实际上也就是“共案”的本“班”化。
  (三)后备课阶段
  1、个人课堂实践
  基于“共案”的教学“个案”是否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因此,个人课堂实践是集体备课活动的延续。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后“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也不失为一种同伴检验的好途径。
  2、课后总结、反思提高
  课后研讨是集体备课的反馈与总结环节,这一环节容易被忽视。每一个教师上课之后, 可根据课堂运行情况、学生在课上的种种反馈、教师个人的感觉与体验、教学效果等对教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小结,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再备课提供依据。备课组长可以组织课堂教学归来的备课组教师集中反馈教学效果,讨论课堂成败得失,将改进的内容以教学札记的形式写入教案,以供教师借鉴参考。
  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一种群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如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学校不断的完善评价制度,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加以重视和积极参与,更需要学校与广大教师不断地实践与思考。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20年里,普及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我国在已经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
毛细管粘度检定过程中,影响检定准确度的因素有多种,如温度、装液误差、垂直度、计时误差以及震动等.本文对毛细管粘度计检定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
笔者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一节内容,刚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后,我问学生:直线和射线哪个长?”甲学生说:“一样长”。没想到他的意见马上遭到乙同学的反对:“直线比射线长。”问题一出,教室就像炸开了的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本想阻止,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好时机吗?于是把学生们分成“两派”争论起来。认为一样长的为正方,认为直线长的为反方。反方:射线只能向一端无限延长,直
一、挖掘教材的内涵  我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够说出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一节课时,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问题,自己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知识体系的平衡。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创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比如: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工作多年,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接受能力快、打球、跳绳、跑步样样在行,并且为班级争得不少荣誉;可就是贪玩、不爱学习、上课经常打不起精神,作业也常常拖拉不做,下课铃一响,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说起玩来,头头是道,与他们谈心,结果还是左耳进,右耳出,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他们对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很差。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专家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仍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如何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略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  多少年来,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的综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知识的巩固,方法的优化,思维的提高都需要通过习题课的教学来实现,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习题课往往会成为“做题课”,学生做题老师讲题,通过就题论题来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学生死做题的恶性循环。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习题课中积极思考,激发思维活力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用创设好问题情景,用教材好例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解题过程,是我们很好的选择。波利亚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中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MG-63)中microRNA-150(miR-150)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对实时定量PCR检测人骨肉瘤细胞系S
进城务工的农民作为处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各方面的权益都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相当之大,如果要到公办学校就读必须缴纳对民工可以称得上是“
国债管理体制是一国政府国债运用和监管能力的制度化设计,是我国金融经济体制的基础制度保障。国债管理体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具有控制财政风险、提高市场效率和维护市场秩序等作用,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国债运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国债管理体制为对象,主要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国债管理的理论进行梳理、回顾,其次介绍了国债管理体制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再结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