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让思绪在五千年间纵横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b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始祖炎帝,历史教科书有故事,民间有传说。
  相传,炎帝神农氏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因误食“断肠草”而崩。人们抬着他的遗体经鹿原陂时,一条曾被神农氏救治过的小龍因感念其恩,掀起风浪挽留。人们以其为天意,便卸棺造陵,小龙这才停歇风浪,自身则化身石龙,默默守护炎帝陵旁。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据宋代罗泌撰《路史》记述,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说的就是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鹿原陂。在这里,恢弘的炎帝陵雄踞万阳山脚而立,陵前洣水环绕,气象开朗。
  从唐代开始,当地就有了对炎帝的祭祀活动,千百年来,陵前的祭祀活动历久不衰,绵延不断,终年不绝。官吏商贾,文人墨客,多有篡志书史,诗文题咏,而民间群众,则以村俗民风,故事传闻,留下许多炎帝和炎帝陵的珍贵史料和千古情思。
  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巍巍圣陵,赫赫农皇,炎帝陵正以跨越时空的张力吸引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探源、祭祖谒陵。
  炎帝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地标,情感纽带,精神家园”,“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透过袅袅青烟和闪闪烛光,所有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的眼神久久地停留在炎帝的祀像上,任思绪在五千年间纵横驰骋。
  迄今为止,炎帝陵祭祀仪式不再只是古代传统的进供、上香、焚冥钱等基本祭祀形式,而是发展演绎成集文祭、乐祭、龙祭、鼓祭、舞祭、药祭、神祭等门类众多的祭祀形式。
  非遗接力
  炎陵县是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有着浓厚的炎帝文化、客家文化和民俗文化。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炎陵中学历时两个多月建成怀德堂,内设太古开蒙、炎帝出世、炎帝功德等9个板块。该校每周组织学生参观怀德堂,接受炎帝文化的熏陶。
  沔渡镇有着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其歌曲《客家山歌》和舞蹈《客家三人龙》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镇中小学把《客家山歌》和《客家三人龙》列入学校音乐、体育课程,发扬推广。
其他文献
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在张家界市桑植县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  以歌代语 以歌传情  桑植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动。古代濮人长期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溪河间,走过了一条从渔猎到农耕的
期刊
“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家里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因为有了“爱”这个音符穿插其间,才使爱的协奏曲更动听。每每这首歌的旋律在我耳畔响起,我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里。  看!爱的协奏曲奏响在餐桌上。好不容易盼来了假期,我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每次吃饭前,爷爷奶奶都会在厨房忙上大半天,荤素搭配,营养健康。我最爱吃的香喷喷的排骨,滑溜溜的土豆丝,爸爸最爱吃的笋片炒肉,妈妈最爱喝的
期刊
若你看了吴天明导演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你就会知道唢呐和喇叭原来是同一乐器。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关于唢呐和艺术传承的故事,电影里的老匠人焦三爷对唢呐的尊重与自豪,对唢呐艺术的欣赏与陶醉,令人感动和难忘。而在现实中,在湘潭县青山桥地区,有那么一些非遗传人,为了留住走街串巷的唢呐声,他们在年复一年的传承。  湖湘风韵 曲艺无双  关于青山唢呐的起源,难以确切考证。相传,周朝有一位宫廷乐师从京都
期刊
“手拉风箱,呼呼的响,火炉烧得红旺旺,女婿来补锅,瞒了丈母娘……”这是湖南有名的花鼓戏《补锅》中的一段唱词,其曲调活泼轻快,是不少老年人甚至部分青年人的KTV 必点曲目。湖南花鼓戏虽赫赫有名,《补锅》《刘海砍樵》等被大家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花鼓戏是起源于洞庭湖区一种叫做地花鼓的民间小戏,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根植于民间文化沃土  地花鼓,意即“在地上打的花鼓”,一般是在广场、晒谷坪、
期刊
篝火把整个夜的黑暗推开的时候,音乐声响了起来,一群穿着稻草、茅草、树叶、苞谷叶、棕丝、辣椒扎成的衣服,脸面用稻草、树叶、棕丝盖住,头上扎着长长的棕叶瓣子的演员纷纷上场,跳起了毛古斯舞。那装束就如原始人一般,演绎的就是土家族先祖生活的那个时代。粗犷的舞姿,原始的呐喊,让人震撼。  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将学校作为传承非遗的最佳场所,将学生作为传承非遗的最佳主体,将教师作
期刊
为达到“一拓四进”(“一拓”即学生非物质文化素养拓展;“四进”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本进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进学生口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的工作目标,衡阳市于2016年5月启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2017年6月,衡阳市出台《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17年9月,“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启动,衡阳戏曲文化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祁剧是衡阳的地方大戏,
期刊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长沙铜官窑(也称长沙窑)的诗文壶,千古盛名。2018年1月14日,在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栏目里,长沙铜官窑出土的国宝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通过荧屏与观众见面了,她承载了长沙千年的文化与历史,见证了大唐时期长沙的热闹与繁华。节目中,当国宝守护人何炅用长沙话呼喊:“长沙窑,大唐造。大唐造,长沙窑”时,很多人都热泪盈眶了。湘博馆藏数以万计,为何选择她?
期刊
140人畅享9位教授的深度培训  1月25日,在长沙市第一中学图书馆,全国首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练高端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国14个省、直辖市的140名高中优秀生物老师、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教练、教科院(所)高中生物教研员齐聚一堂,共同聆听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领域顶尖专家的教学经验。此次培训由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中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会务执行。  当天,正值湖南降
期刊
在永州,每一个村落的炊烟竹影、青砖黛瓦、门楼戏台、井巷街坊都是女书的历史见证,据悉,女书传承人如今只剩不到10人。为保存这上古时代的文化“活化石”,江永县在该地建立了女书园,园内设女书学堂、女红厅、女书书画作品展厅等。来到这里,相信你会被女书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所折服。  近年来,在江永县政府的支持下,江永不少学校积极开展“女书进校园”活动。上江圩镇中心校开设了女书文化兴趣小组,接下来该
期刊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1月10日上午,益阳市赫山区桃花仑小学一年级262班的学生齐声朗读古诗《风》,班主任蔡益蓉接手262班之前刚带完有94个学生的六年级毕业班,而现在所在班里只有54个学生,她上课不再需要借助“小蜜蜂”,工作量也相应减少,和孩子们的关系更密切了。  2017年秋季,桃花仑小学一年级共开设11个班,相比2016年新增了4个班级,每个班的学生数量至少减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