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国家建设大业需要大批英才群策群力,艰苦奋斗。但是,有些部门在选拔人才时,却存在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甚至卖官鬻爵、损公肥私的现象。譬如众所周知的苏荣案,其塌方式腐败,流毒之广,可谓触目惊心。选用人才,须唯德唯能,注重真才实学,唯其如此,才能夯实社会主义建设大厦的基础。
“德者,才之帅也。”选拔人才,应以德行为先。道德品行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着其才能施展的效果。之所以屡有“高材生”之称的官员以权谋私、沦为国之蠹虫现象的发生,不正因为这些人“官德”修养的严重缺失吗?孔子云:“为政以德。”自古以来,为政者,都须以德服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郑板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这些古圣先贤,他们治国理政,莫不以自身仁民爱物、公而忘私的大胸襟来取得人民的信赖与拥戴。非独为政如此,各行各业,选拔人才首要在于考其德行风操。寡廉鲜耻、贪赃枉法、结党营私、鱼肉百姓、巧取豪夺,有诸如此类的恶德丑行的人,无论其才华如何横溢,本领怎样高强,皆不可委以重任。
“才者,德之资也。”选拔人才,应重真才实学。光有高尚德行,而无真才实学,也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选才任人,需唯才是举,要看真学问,要凭真本事。曹操用人唯贤,不拘小节。在他看来,“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他打破东汉末年选才讲出身、重门第的迂腐条框,以求贤若渴之心招纳了一大批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得力将领,帮助其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正是他“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的用人智慧,方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局面的形成。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选拔英才,要眼光向下,从基层中物色实干家。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二十七岁担任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知县,任职三年,“治绩大举,民称其德”,为以后革新变法打下了基础。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古代名臣,都有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选拔人才,不可唯学历、唯资历、唯出身,而应重能力、重实干、重业绩。团天津市委“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农民和外来务工青年中选拔英才担任团干部。马庆坤和刘丹,一个是外来务工的修理工,通过不断改进工艺,生产出来的手表零件精度更高、走时更精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工友中的“明星人物”;一个是种植蔬菜的农民,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乡亲掌握更多的生态蔬菜种植技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家乡经济。他们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演绎精彩的青春,成为大家的楷模。提拔他们任团干,对他们自身而言是一种激励,对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示范与引领。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振兴中华,要广聚英才,德才兼顾,以德为先,务本求实,不拘一格。如此方能群贤毕至,成就伟业。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标题表明论旨,挈领全篇。引论部分(第1段)引“功以才成,業由才广”这一名言,点出人才与国家建设的紧密联系。接着转折一笔列述当下社会任人唯亲、损公肥私的腐败现象,从反面作了警示。再从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本论部分(第2至4段)分三层,分别从以德为先,唯才是举,着眼基层物色实干家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引名言,举实例,讲道理,论证颇有说服力。结论部分(第5段)引名言,强调“振兴中华,要在广聚英才”,将本论三个分论点作一归结,点扣题旨,使结构浑然一体。通观全文,语言畅达,句式灵活,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引言丰富、得当,不乏文采。
“德者,才之帅也。”选拔人才,应以德行为先。道德品行的优劣,从根本上决定着其才能施展的效果。之所以屡有“高材生”之称的官员以权谋私、沦为国之蠹虫现象的发生,不正因为这些人“官德”修养的严重缺失吗?孔子云:“为政以德。”自古以来,为政者,都须以德服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郑板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这些古圣先贤,他们治国理政,莫不以自身仁民爱物、公而忘私的大胸襟来取得人民的信赖与拥戴。非独为政如此,各行各业,选拔人才首要在于考其德行风操。寡廉鲜耻、贪赃枉法、结党营私、鱼肉百姓、巧取豪夺,有诸如此类的恶德丑行的人,无论其才华如何横溢,本领怎样高强,皆不可委以重任。
“才者,德之资也。”选拔人才,应重真才实学。光有高尚德行,而无真才实学,也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选才任人,需唯才是举,要看真学问,要凭真本事。曹操用人唯贤,不拘小节。在他看来,“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他打破东汉末年选才讲出身、重门第的迂腐条框,以求贤若渴之心招纳了一大批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得力将领,帮助其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正是他“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的用人智慧,方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想局面的形成。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选拔英才,要眼光向下,从基层中物色实干家。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二十七岁担任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知县,任职三年,“治绩大举,民称其德”,为以后革新变法打下了基础。狄仁杰、包拯、海瑞等古代名臣,都有丰富的地方从政经验。选拔人才,不可唯学历、唯资历、唯出身,而应重能力、重实干、重业绩。团天津市委“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农民和外来务工青年中选拔英才担任团干部。马庆坤和刘丹,一个是外来务工的修理工,通过不断改进工艺,生产出来的手表零件精度更高、走时更精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工友中的“明星人物”;一个是种植蔬菜的农民,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乡亲掌握更多的生态蔬菜种植技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家乡经济。他们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华,演绎精彩的青春,成为大家的楷模。提拔他们任团干,对他们自身而言是一种激励,对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示范与引领。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振兴中华,要广聚英才,德才兼顾,以德为先,务本求实,不拘一格。如此方能群贤毕至,成就伟业。
点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标题表明论旨,挈领全篇。引论部分(第1段)引“功以才成,業由才广”这一名言,点出人才与国家建设的紧密联系。接着转折一笔列述当下社会任人唯亲、损公肥私的腐败现象,从反面作了警示。再从正面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本论部分(第2至4段)分三层,分别从以德为先,唯才是举,着眼基层物色实干家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引名言,举实例,讲道理,论证颇有说服力。结论部分(第5段)引名言,强调“振兴中华,要在广聚英才”,将本论三个分论点作一归结,点扣题旨,使结构浑然一体。通观全文,语言畅达,句式灵活,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引言丰富、得当,不乏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