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管 巧管 才能好管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管”,指的是为了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行为。而当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笔者曾对自己所在地区的12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尤其是初中学段表现最为突出。
  在学校生活中,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
  
  甲:××太不好管了!
  乙:不好管就少管!别给自己找麻烦!
  丙:管不了就松手,顺其自然!
  ……
  
  据了解,有教师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常常躲着“不好管”的学生走,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也难怪,平时我们经常会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有关因为老师的几句批评而导致的离家(校)出走、自残乃至自杀等极端事件的报道。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生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仅父母疼爱,自己也特别娇气、任性、散漫、个性脆弱、心理承受力低,由此导致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严重违反校规的现象频频发生。而这些学生经不起一点儿打击和挫折,经不起教师的批评教育,教师确实不好管教他们。
  尽管如此,对于“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躲着‘不好管’的学生走,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的做法,笔者并不赞同。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育人,育人就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要育人就离不开批评教育,批评教育学生是师者的天然职责,自古至今也从未废止过。“教不严,师之惰”,对教师来说,批评学生的权利本来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进行批评教育就是教师的失职。
  如今很多同行都在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批评教育的手段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说法。也有很多学校大力倡导“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多表扬学生,少批评学生”,这虽然是很时尚的教育,但笔者还是认为,无论是批评教育,还是赏识教育,教师都应该鼓起勇气“敢管”才对。
  《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误,都有凭一己之力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点。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之责,见到学生的错误就必须纠正,对于学生的弱点和缺点诚意指出并帮助其克服,而在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的过程中,批评教育的手段自然不可或缺。对于那些“不好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敢于管”的勇气,同时还要“巧妙地管”,凭借高尚的师德和管理的智慧,想出各种各样巧妙的方法,以达到“好管”的目的。
  一、“敢管、巧管”就是要用“真爱”唤醒学生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较大,他们在家中备受呵护,地位之高有时超过父母。对于他们,有的父母不善于管教,有的父母不敢管教,还有的父母居然管教不了。此种情况就增加了教师管教的难度,特别是父母管教不了的那一部分学生。另外,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也普遍存在父母管不了的现象。
  
  七年级班上曾有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与任课老师“顶牛”是他的家常便饭。给他讲道理,他不听;请家长,家长管不了;对其惩罚,也不管用。批评稍严厉些,他就嚷着“不上了”。在“控辍保学”的背景下,任课老师们对其错误行为只能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了。
  为了挽救这个孩子,笔者努力寻找适合教育他的方法。一天的放学路上,他被四个大个子同学围攻,笔者拉开了他们,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土的他一个劲儿地哭。看来他是真的受了委屈,怜爱之情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了解情况之后,笔者狠狠地批评了那几个同学,对于这位同学只是安慰了几句。由于顺路,笔者和他一起走。路上,与他谈了许多与学习、学校无关的事,他懂得的社会知识很多,笔者不时夸他两句,这样我们谈得很投机。以后的日子里,笔者努力接近他,关心他,渐渐地,他懂事了,能够接受笔者的批评教育。现在与任课老师的关系也不再紧张了。
  
  有一段时间的课堂上,女生谢某总爱把头趴在课桌上。为了让她认真听课,笔者经常抓机会到她的座位前站一会儿,效果较好。可到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无论站多长时间,她还是趴着不动,让人又急又气。找一个中午时间,笔者以极大的耐心和她谈话。当让她坐下来谈时,她有些不安地说:“老师,您不怪我吗?上课时我趴着,您到我位前,我都没坐好。我没尊敬您,可您这样尊重我,真对不起您!”“傻孩子,你是我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我还能怪你吗?……”因受到尊重而感动的她向老师说明了一切。因为成绩差,一点儿学习的信心都没有了,她很想退学。经反复劝说,她下定决心要好好上学,以后的课堂上她听课特别认真了,彻底告别了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的样子。
  
  回顾整个教育过程,是“敢管”的勇气和“真爱”之心唤起了学生的醒悟。
  二、“敢管、巧管”就是要批评中
  伴随着“疏导”
  所谓疏导,一般是指“清理水道,使之畅通”,也就是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如《朱子语类》卷二十:“正如疏导沟渠,初为物所壅蔽,才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将其应用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则可以认为是开导、打通学生的思想。可以说,疏导在学生管理中意义重大。一个班级,要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就必须化解学生们的内心矛盾,妥善地解决他们成长发展中的一切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靠强制性的批评教育往往不能奏效,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心情不舒畅,与老师貌合神离。因此,教师行使批评措施就必须把握尺度,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严和爱,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人自助、助人自助”的疏通引导,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都会有很深刻的体会:大多数问题不是出在该不该批评上,而是出在师生之间是否良好沟通上。
  我们必须将学生视为是发展和成长中的人,其偶尔犯错是正常的,是情理之中的事。错了就该批评,这无可非议。而批评管教学生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使受批评者被强力征服,被迫就范,而是促使学生向善、向上,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对自己的过失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承担后果。因此,批评一定要伴随着疏导,在明白中加着一点糊涂,效果会更好一些。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早恋现象有日趋增多的趋势,这是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难题。据了解,一提学生早恋,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犯愁,他们认为只能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如果管不好,定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常常导致早恋的学生躲着老师走,师生关系疏远;还可能会使学生增加神秘感,产生“你越不让早恋我越要早恋”的对抗心理;更可怕的是学生因为感到不安和惊慌而采取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遇到早恋现象,笔者采用的便是“明白中加一点糊涂,批评中伴随着疏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一定要避开“早恋”、“恋爱”这样的词语,让学生以为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事儿,凭借理性引导学生,必要时教给学生一些交往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异性交往,使其把对对异性的好感发展成真诚而纯洁的友谊。多年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效果一直很好。
  
  一些学生重复犯错误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时,我们的批评往往言词激烈,情绪偏激,这会影响学生的认真反省。有教师认为对学生批评了,学生就改正,这往往导致教师会由此形成对批评的依赖。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不知道该如何改正错误,只是一错再错,使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在批评后,一定要再和学生在无他人在场的情景下谈谈心,充满真情地把关怀送给学生,促进学生反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给学生指明发展的方向。批评之后,教师还要留心观察被批评过的同学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对进步之处在班上给予适度的表扬,为其再进步提供动力。对于存在的缺点,再单独与其交换意见并提出希望。这样反复几次,一般才能够收到“好管”的效果。
  三、“敢管、巧管”的理想境界是轻松管理班级、快乐教育学生
  实践证明,灵活运用各种巧妙的管理方法,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这还不是理想的境界。“敢管、巧管”的理想境界是“轻松管理班级,快乐教育学生”。为达到这个理想境界,笔者进行过下面的探索。
  (一)成立“学生互动小组”,让学生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
  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躲着“不好管”的学生走,对其错误行为视而不见,让其放任自流,这给学生走下坡路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而有时“不好管”的学生又不是教师严厉管教就学好了,笔者在实践中经过尝试发现,有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很是有效,即成立“学生互动小组”,让学生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学生自由结组,每个小组由五至六个成员组成。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责任感强、思想积极向上的学生为组长。小组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小组具体情况,时间长短由组长掌握。活动中,先由小组中的一个成员汇报自己近期在学习、纪律和生活方面或其中一个方面的情况,再由其他各成员对其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改正的建议和具体措施。按照这样的方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议,相互帮助。
  
  开展“学生互动小组”活动以后,全班同学均有程度不同的进步,无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和生活方面。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分享快乐,述说困惑,群策群力解决疑难。以前,学生有了缺点错误,笔者由于要想方设法进行教育而耽误了备课的时间,影响了教学方面的精力。而如今,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改正错误,彼此信服,乐意接受。有的同学还将好的建议摘抄下来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笔者感到轻松了很多。
  (二)让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在体验感悟中接受教育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近些年,学校附近的村庄出现了很多养猪大户,笔者便组织学生参观几个养猪场。
  
  在猪场,学生亲眼目睹养殖人员喂猪的场面、清理猪粪的场面、给小猪防疫的场面……这些活儿都很累人,而且随时就可能将衣服乃至手、脸弄脏,养殖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的情形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回校后,笔者问学生:“吃猪肉香不香?”“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可养猪又累又脏,多不容易啊!”笔者说,“与养猪这个道理相同,学有所成时是幸福的,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同学们,为了那份幸福,怎么办?”“努力学习!”学生回答道。从那时起,班中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就连以前因成绩不理想而厌学的学生也找回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另外,学生再次参加劳动时也不再有嫌脏和喊累的了。
  每一学期接七年级新班的日子,笔者总是亲自带着学生打扫校园的卫生。打扫完毕后,请学生谈劳动体会,待学生都认识到打扫卫生不容易时,启发学生要为值日生着想,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再随手扔垃圾了。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就是这样养成了。一直到九年级毕业,每次卫生评比,笔者所在班级始终是优秀。
  
  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相比,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的教育是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印象必然更深刻。此时学生改正错误、养成好习惯的态度更自觉。
  (三)搭建网络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学生
  如今的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的现象很普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校长也因此要求过学生不要沉迷于网络,上学禁止带手机,但仍屡禁不止。老师们普遍认为,莫说学生在家上网游戏,就是把手机带到学校玩儿,如果老师没发现,也没有好的办法。因为老师没有权力检查学生的衣兜和书包。面对这一难题,笔者坚持要敢让学生接触网络,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上网,并尝试下面的方法。
  1. 让学生搜集身边与上网有关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辩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上网。
  2. 建立属于本班的QQ群,邀请本班任课教师、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和家长加入群,定时上网聊天,聊天时间定在每周六7点至8点,话题多种多样,并且都是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如何学好××科”、“理想”、“理解”、“金钱观”、“怎样看待上网游戏”、“怎样看待网恋”等。学生、老师、家长可以各抒己见。
  3. 与家长取得联系,明确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责任。在家里,家长要监督孩子上网的内容并限制上网的时间;另外,每天给孩子的零花钱不宜过多,以免为孩子创造因有钱而去网吧游戏或聊天儿的机会。在学校,老师要细心观察,留意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变化,留意学生言谈举止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有沉溺网络、行为举止异常或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状况的学生,及时沟通交流,疏导帮教,力求把工作做得再细些。
  4. 定期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这处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作为班主任,笔者有意识地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倒这座心墙,将爱心与这种立体、便携的沟通模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家校联动和谐的成长环境。笔者很早就把自己的电子邮箱、QQ号、手机号告诉学生和家长们,并向他们说明,有不愿意说的话和难以启齿的事情,都可以通过QQ或发Email与班主任交流,必要时还可以发短信与老师联系。家长对老师及班级工作有什么建议或意见,也可以通过这些新的方式向班主任反映。后来,还建立了班级博客,这更使班主任老师及时获得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真实信息,家校联系更加密切。
  
  上述活动的开展,不仅避免了学生盲目上网聊天和游戏的行为,远离了不健康的内容,而且缩短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集大家的智慧教育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还经常借助班会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以班级模拟聊天室、讨论、辩论会等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舆论,使学生自我认识缺点并加以改正,从而养成良好习惯。如此,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到了快乐,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感到了轻松。
  总之,教育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只要拥有一颗爱心,遵循教育规律,运用高尚的师德和智慧去善待学生,一定能调教出“好管”的学生。为了孩子们光明的前途,让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巧妙地去“管”吧!
  
  【庞海侠,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镇吕良峪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虽然与其他家长有共同规律,但也有它独有的优势和劣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过于规律、稳定的生活会使孩子缺乏应变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稳定、规律且清静。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学习无疑是有利的,所以教师的孩子“问题生”占的比例很少。但是,这种稳定、规律、清静的生活,对孩子也可能有害处,会使有的孩子缺乏应变能力,因
[摘要]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幸福的德育是一种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内在追求与发展的德育。探索和实践为了幸福的德育,需要对现行学校德育进行反思和整体设计。  [关键词]幸福;德育;反思;整体设计  [作者简介]程方平,中央教科所,研究员    幸福,是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和讨论的概念和话题,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者越来越明确的追求目标。大家之所以都在讨论和关注德育与幸福的话题,是渴望探究一种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
大多数中上层洄游性鱼类均为褐色鱼肉。每年在我国渔获量都较大。褐色鱼为低值鱼。如何进行加工增值是很重要的。但褐色鱼肉在僵硬期内就会产生鱼臭,使力。工受到很大限制。鱼
在一个学校里,即使一个最普通的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长处。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发现班级中的人才和一个班级整体的强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放大,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名片”。所谓的“班级名片”,就是在一个学校中,你的班级能被识别的特色,就是被别人所羡慕的过人之处,它是班级凝聚力的象征,是班级自信的源泉。  在“班级名片”的选择上,可选择“成绩名片”与“文化名片”。“文化名片”更能体现一
我国的冷藏事业,解放后得到充分发展.大小冷库遍及全国各地,这些冷库在“菜篮子”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老冷库年久失修,目前大多数冷库正处于大
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具有乙级城乡规划资质、乙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丙级土地规划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摘 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关 键 词] 幸福;德性;关爱  [作者简介] 冯光,浙江嘉兴学院思
[摘要] 陶行知训育方法是其生活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关键还是要看其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效。在训育方法方面,陶行知有其独到之处,包括教训合一法、教学做合一法、小事大做法、集体生活教育法以及兴趣教育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 键 词] 训育;方法;生活  [作者简介] 何增光,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博士    陶行知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温家宝总理2011年8月28日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讲话时,再次强调要“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温总理的讲话,句句实在,高瞻远瞩,不仅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意义
[摘要]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应当为学生人生的幸福奠基。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教育观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幸福缺失的理论根源,课程评价是让学生幸福缺失的主要现实因素。优化课程实施应从如下四个角度入手:重塑课程目标,变革教学策略,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评价内容。  [关 键 词] 幸福;教学策略;课程目标;课程资源  [作者简介] 牛文明,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    幸福是人类一切生活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