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争创重庆市优质院校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本科“双一流”建设,分析总结了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内容,从建设必要性、建设内容、预期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优质院校 建设工程管理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08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9%;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19%,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66%。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2016年底,福建、山东、四川、湖北、河南、广东、湖南、重庆等8个地区从业人数均超过200万人,重庆为209.08万人,建筑业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增加,劳动生产率达历史新高。
一、专业学科建设必要性
(一)建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行业发展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信息化发展、建筑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以及其他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在招生、就业以及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为了专业群稳定发展和持久生存,必须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抢抓优质院校建设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专业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把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打造成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增强专业竞争实力。
(二)优质专业建设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成为最受家长和学生青睐的专业之一。据统计,截止2017年,全国有1346所高职院校,开设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300余所,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该专业分布面广。但该专业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师资、实训条件也不均衡。这就迫切需要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将示范成果推广,通过优质高校专业科学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专业资源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整合度差等问题,推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人才培養的质量。
二、专业学科建设内容
(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1.构建“标准引领、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行校企合作,引入国家及行业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岗位知识模块→知识模块集成→标准引入→任务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编制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行校企合作,以能力与任务衔接为基础,基于教学做三融合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能力为目标,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内容,以任务为载体,“封装”能力、知识/技能、任务和相关教学条件、教学资源,预留与其他能力、任务之间的衔接点,形成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和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服务和帮助。选取典型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录播,作为网络资源共享共用。
4.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能力强、业务精、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构建中青年教师成长梯队。
(二)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内培外引、顶岗锻炼、出国培训等方式,本专业培养专任专业带头人。保证专业群内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业务知识过硬、工作认真的“教练型”专业带头人和1名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技术服务能力强、具备中(高)级职称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调动和整合行业资源,创新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建专业教学资源,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拓展生产与实训紧密结合的实训基地,打造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每年选拔工作积极、业务精干、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在名师的引领下,参与团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开发与改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师资队伍。
(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参加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培训,重点培养掌握BIM 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师资力量,使专业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始终与行业的前沿发展保持一致。
在深度合作企业中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培训基地,构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流动站,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企业轮训”覆盖全体教师。
(五)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优质院校建设期间,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先进性要求,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确保实训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遵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依托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技术服务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服务中心,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主动面向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利用平台面向社区开展服务、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
2.辐射带动建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结合起来,通过建设“建筑施工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仿真中心”、“校企合作工作室-校中厂”等实训条件;开发《建筑工程施工综合实训》《钢结构施工综合实训》等新的综合实训课程;研究并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标准;培养新的市级职业鉴定项目,申报国培、省培项目,大力培训高水平实训师资。成为重庆市建筑行业产业化、特别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重庆市的排头兵,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专业学科建设预期效果
通过优质高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除了可以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之外,还可以取得以下预期效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优质院校建设期间,可以紧紧抓住BIM技术发展的契机,以BIM大赛为突破口,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各级各类BIM大赛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师队伍获得职业成长
專业教师可以通过出国交流学习、企业顶岗、校内外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三)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增强
通过优质院校建设,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可以为建筑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一线技术管理工作。技术服务团队可以承担科研技术服务项目,特别是为重庆市建筑行业地方标准的编制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企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四)专业社会声誉有效提升
开展校企合作,提升重点专业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校企深度合作,优化育人环境,打造了实景育人场景;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对口支援,指导对口支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训室建设规划,培养对口支援学校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名,提升了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了解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社会声誉。
四、结束语
通过改建、新建校内实训室,建成一个满足学生实训要求,集教学、培训、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全市一流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深受行业企业的认同。【课题名称: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7-GX-46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职教论坛,2017:(1).
[2]郑小明.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
[3]邵明颖.创建优质院校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6).
[4]徐明亮等.优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试点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12).
[5]吴渝玲.“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神州印象,2018:(3).
[6]付小凤,吴渝玲等.“双一流”背景下优质高职院校专业学科建设研究——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成功,2018:(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优质院校 建设工程管理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08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9%;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19%,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66%。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2016年底,福建、山东、四川、湖北、河南、广东、湖南、重庆等8个地区从业人数均超过200万人,重庆为209.08万人,建筑业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增加,劳动生产率达历史新高。
一、专业学科建设必要性
(一)建筑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行业发展背景和人才需求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看好,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信息化发展、建筑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以及其他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在招生、就业以及专业建设和发展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为了专业群稳定发展和持久生存,必须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抢抓优质院校建设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专业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把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打造成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增强专业竞争实力。
(二)优质专业建设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成为最受家长和学生青睐的专业之一。据统计,截止2017年,全国有1346所高职院校,开设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300余所,覆盖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该专业分布面广。但该专业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师资、实训条件也不均衡。这就迫切需要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将示范成果推广,通过优质高校专业科学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专业资源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整合度差等问题,推动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人才培養的质量。
二、专业学科建设内容
(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1.构建“标准引领、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行校企合作,引入国家及行业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职业岗位→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岗位知识模块→知识模块集成→标准引入→任务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编制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开展“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行校企合作,以能力与任务衔接为基础,基于教学做三融合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以能力为目标,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内容,以任务为载体,“封装”能力、知识/技能、任务和相关教学条件、教学资源,预留与其他能力、任务之间的衔接点,形成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和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服务和帮助。选取典型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录播,作为网络资源共享共用。
4.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能力强、业务精、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构建中青年教师成长梯队。
(二)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内培外引、顶岗锻炼、出国培训等方式,本专业培养专任专业带头人。保证专业群内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业务知识过硬、工作认真的“教练型”专业带头人和1名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技术服务能力强、具备中(高)级职称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调动和整合行业资源,创新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建专业教学资源,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拓展生产与实训紧密结合的实训基地,打造专兼职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每年选拔工作积极、业务精干、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在名师的引领下,参与团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课程开发与改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师资队伍。
(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落实学校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制度,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参加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培训,重点培养掌握BIM 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师资力量,使专业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始终与行业的前沿发展保持一致。
在深度合作企业中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师培训基地,构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流动站,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企业轮训”覆盖全体教师。
(五)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优质院校建设期间,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先进性要求,及时更新实训设备,提升设备的技术含量,确保实训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专业实际需求,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遵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依托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技术服务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紧密联系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激励制度;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服务中心,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主动面向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利用平台面向社区开展服务、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当地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
2.辐射带动建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结合起来,通过建设“建筑施工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施工仿真中心”、“校企合作工作室-校中厂”等实训条件;开发《建筑工程施工综合实训》《钢结构施工综合实训》等新的综合实训课程;研究并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标准;培养新的市级职业鉴定项目,申报国培、省培项目,大力培训高水平实训师资。成为重庆市建筑行业产业化、特别是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传统施工和建筑装配化施工的人才培养基地,成为重庆市的排头兵,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专业学科建设预期效果
通过优质高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除了可以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之外,还可以取得以下预期效果: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优质院校建设期间,可以紧紧抓住BIM技术发展的契机,以BIM大赛为突破口,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各级各类BIM大赛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师队伍获得职业成长
專业教师可以通过出国交流学习、企业顶岗、校内外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三)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增强
通过优质院校建设,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可以为建筑行业企业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一线技术管理工作。技术服务团队可以承担科研技术服务项目,特别是为重庆市建筑行业地方标准的编制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企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四)专业社会声誉有效提升
开展校企合作,提升重点专业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校企深度合作,优化育人环境,打造了实景育人场景;与职业院校合作交流、对口支援,指导对口支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训室建设规划,培养对口支援学校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名,提升了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了解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社会声誉。
四、结束语
通过改建、新建校内实训室,建成一个满足学生实训要求,集教学、培训、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全市一流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随着办学水平的提高,深受行业企业的认同。【课题名称: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双一流”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7-GX-46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树超.产教融合:从示范到优质院校建设的主线[J].职教论坛,2017:(1).
[2]郑小明.关于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若干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5:(12).
[3]邵明颖.创建优质院校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6).
[4]徐明亮等.优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试点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年:(12).
[5]吴渝玲.“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神州印象,2018:(3).
[6]付小凤,吴渝玲等.“双一流”背景下优质高职院校专业学科建设研究——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成功,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