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争鸣,驳论争锋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考与辨析,可以让学生抓住事物本质,对复杂关系问题做出客观的推理、辩证、分析和判断。文章立足于思辨性和深度学习理念,从学生思维品质与核心能力的发展角度入手,提出了《道德与法治》融合“思”“辩”的深度教学路径,以期通过价值引领与实践导行,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解释、论证中,掌握丰富的知识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以理解、领悟为目标,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主动衔接已有知识经验,批判性地探究知识要点。为了培养学生客观、缜密、全面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围绕学科特点,融入“思”“辨”两个核心要素,引导学生在多样、深刻的学习体验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细致谨慎的推理、分析和论证,让学生在内省、反思与建构中,能够基于自身的逻辑性推理和判断,透过事物复杂的表面现象,辨别是非善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获得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一、寻求解决方案,深层理解推导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德性品质、法治观念、科学精神的价值观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逻辑性、思想性和人文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思维习性,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穿过事物表面,从本质规律入手展开深入探索。
  例如,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什么是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广泛应用的原因”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塑料制品的性能,认识到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巨大破坏。“思辨”核心在于探索、质疑、反思和论证,解释问题不能浮于表面,教师巧妙设置话题,如“怎样让塑料从生活中消失”“学校、家庭如果没有塑料制品会怎么样?”启发学生结合真实经验,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探索“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问题:“你能为减少白色污染做出怎样的贡献?”组织学生集体讨论,体会环境污染的现状,自主制定“污染减速方案”,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问题探索中,找到切实降低污染的有效方法,形成深刻的环保印象,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主题情境探究,条理分析判断
  思辨的基础是正反,是矛盾,课堂中有辩证,有思想,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才能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融合情感态度,把因果关系联系起来,将学生置于真实、有意义的探究情境中,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整体反思、探究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例如,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时,教师为学生展示“行人闯红灯”“有序的交通”“安静的图书馆”等具有鲜明对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从交通、社区、商场、公园等特定的情境中,比较、讨论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设想一下社会生活没有了秩序,会出现什么后果?”“安静的图书馆吵吵闹闹会怎么样?”让思想道德观念进入精神世界,推动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不文明的行为?”“怎样保持舒适文明的公共生活?”“你可以列举出遵守公共秩序的清单吗?”组织学生反思、分享生活经历,以“文明行为践行者”的身份,将知识转变为素养,树立遵守社会公德,共建美好家园的理想信念。
  三、呈现真实案例,逻辑推理验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呈现一则真实报道或案例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从逻辑层面找到问题隐含因素,让学生在整体性、逻辑性的案例推理分析中,将各种因素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融合,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抓住事物现象内在本质规律。
  例如,教学《应对自然灾害》时,教师向学生提供泥石流、滑坡、洪涝、旱灾、病虫害等对我国影响最广的案例材料并问:“哪些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比较大?”“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原因有哪些?”为学生建立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引导他们在一连串的问题推理中,分清生活与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学会应对自然灾害措施,树立用行动保护地球、预防自然灾害的环保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思辨是学生对原因推理、分析、判断的思维活动,如果仅从生活经验、认知层面展开思考,学生只会形成浅显的认识,难以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融合行动能力、逻辑推理、知识认知,引导学生在自然灾害案例材料的调查、搜集中,不断衔接整合经验,扩大认识,从气候、土壤、地形、河流、植被、废水、废气、滥砍、滥伐、乱扔垃圾等角度,了解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并由此归纳得出问题结论,树立减灾、防灾意识,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聚焦时事评论,增强法律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组织一场关于社会热点的辩论,让学生在热情、激烈的观点碰撞中,论证、检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手机的作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结合学习要点,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准备论据,丰富知识储备。
  例如,教学《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时,教师组织开展“面对校园欺凌是否应该反抗”的辩论会,在学生进行充分辩论之后,教师参与其中进行互动,总结最后的辩论结果。甲方:“面对欺凌,要勇敢反抗,向校园欺凌说不!”乙方:“不应该反抗,要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甲乙双方经历了一番唇枪舌剑后,共同陈述观点,归纳、总结经验,深刻认识了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
  五、情感角色互动,质疑反思评价
  教师要以事实为依据,注重互动、体验的思辨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感性经验,主动参与课堂探究,联系理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辨”是学生对已有观点、信念再反思、再判断的过程,它质问已有的知识和决策,强调学生再次经历逻辑和辩证,探寻公正、合理的决定。
  例如,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时,教师将教学内容剧情化,指导学生组成“浪费现象调查小组”,分别扮演群众、调查员、记者等不同角色,通过观察、采访、查阅资料等方法调查身边“潜伏”的各种浪费现象。教师设计调查问题:“我们看到有哪些浪费现象?”“这些浪费行为的危害?”“产生这些浪费行为的原因?”“怎样减少这些浪费,说出我们的建议。”引导学生从水、电、气、饮食、衣物等方面,以“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为主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观点,正确认识浪费,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教师:“请设计一幅宣传标语,把你关于勤俭节约的观点传达给大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操作性、实践性角色活动中,相互传递信息,主动联系理论知识,反思、分析、质疑,将思想认识转化为文明行为与道德素养。
  总之,《道德与法治》包含着道德、法律、心理、国情等多领域知识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创设多元、思辨的学习话题,引导学生在深入参与、体验和反思中,对复杂问题进行讨论和辨析,主动建构思想道德认识。深度学习是学生基于内部动机的参与性、主动性学习,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情境素材,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热烈、积极、活跃、深刻的思考体验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具备高尚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希杰.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环球慈善,2020(1):1.
  [2]程顺义.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222.
  [3]路云.基于學科思维能力下的思辨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4(4):43-46.
其他文献
摘 要: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借助英语课堂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这样的过程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训练课;思维能力;培养实践  一、引言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特定思维。每一门学科
期刊
摘 要:中小学思政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思政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向学生传递信念与价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程的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广大思政教师的共识。本文立足于实现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机制的目标,开展思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着重全面提高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劳动与技术课程要求着重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创新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劳技教师要从多方位着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关注日常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技能技法训练;适时点拨;开展发明创新活动  《纲要》指出,劳动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如建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框架;利用绘本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理处理语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小结回顾开展活动,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的思维;开展阅读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资源对数学教学非常重要,数学教学资源的选择十分必要,大量的生活资源值得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同时也要挖掘隐形资源为数学教学所用。  关键词:教学资源;选择;生活;隐形  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气氛的营造,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等,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教授好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达到高
期刊
摘 要:现如今,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无形当中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需要服务于生活且贴近生活,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为此,本篇文章提出了几点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前言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科学课程就像是一个充满着奇妙事件的新世界,他们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科学实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化,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不能再按照以往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反而还会逐渐磨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欲望,降低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进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怎样改变以往乏味的课堂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打造智慧、活泼的课堂氛围,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成为高中阶段历史教师主要思考的问题
期刊
摘 要:为了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展示笔者设计的中国写意花鸟画大单元教学案例,旨在探索如何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大单元教学。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大单元教学;基本问题  一、大单元教学的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强调的是一种真实性的学习,不是只解决教材中的问题,而是设定具有现实情境的综合性问题。直接给学生答案,是传统的教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此可以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1]。文章以外研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主题理解阅读课文《真正的圣诞老人》为例,浅谈如何设计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关键词:任务驱动;问题导向;高中英语;阅读课  《真正的圣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也在快速多元地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幼儿园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教育中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尊重中国文化。《纲要》《规程》中提到“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