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人,让德育回归生命本源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归德育本真的前提,是生命主体的回归。这意味着,道德成长必须也只能是孩子自己的事。身处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浮躁的当今社会,学校德育要迷途知返,回归人是唯一的选择。作为负有引导责任的学校德育,必须静下心来,审慎反思:人在哪里?
  “我来了”:都市里的田园风景
  位于温州市区东面的新田园小学是一所弥漫着浓郁现代气息的新建小学。站在校门口,便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学校的校园文化——“我来了”。
  金志明校长用一席充满激情的话语道出了“我来了”的缘由。
  “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在小亚细亚吉拉城大获全胜。欣喜的凯撒向罗马友人报捷时只用了三个词语:‘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去掉指向不明的‘我看见’和暴力意味的‘我征服’,于是——‘我来了’!
  “有人说:地球上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温州人,向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改革开放以来,因缘际会,温州人成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以‘商行天下、善行天下、智行天下’闻名遐迩,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价温州人‘就像当代的马可·波罗’,他们‘将中国的商业扩展到了全世界’。温州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温州的发展,靠的就是这样的温州人和温州精神。‘我来了’即是对温州精神通俗而精确的表达,既惊世骇俗、气势恢宏,又意味隽永、回味无穷。
  “一群自信却不张扬,敢于创新又勇于担当的当代小公民,汲取着温州精神的核心思想,继承和发扬着温州人的优良传统,从新田园扬帆起航,驶向更为广袤的远方。不管是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家乡故里,只要有需要,他们都会高呼一声——‘我来了’!”
  就在记者仔细品味这段话时,金校长又道出了以“我来了”为核心词来建构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理由:
  “这三个字体现的就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新颖性、地方性和儿童主体性,给人以孩子在宇宙面前站立起来的感觉。”
  “在宇宙面前站立起来的感觉”,这是一种何等奇妙的感觉啊!
  金校长为记者描绘出了这种感觉:
  “迎着晨曦的微光,走出家门,带着父母凝视的目光,带着对世界的满心好奇,在还不知道老师是谁、在学校会遇到什么人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敞开自己,一声‘我来了’,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孩子们结成伙伴,一声‘我来了’,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和热情,让世界在眼前缓缓展开;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世界,行走的途中,日渐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一声‘我来了’,是孩子们逐渐清晰的自我镜像的外化。‘亲爱的小鸟,可爱的虫子,威武的老虎,蓝天、白云、大树、鲜花……我来了!’‘亲爱的伙伴们,老师们,我来了!’‘这世界的一切,你们听见了吗?我来了!’”
  在强调特色办学,崇尚文化引领的今天,各式各样的特色文化层出不穷:书香特色、艺术特色,山文化、水文化、名人文化……让人眼花缭乱。仔细品读这些“文化”,却不禁疑惑丛生:这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成人的需要?把只对特定群体有价值的特色(如艺术教育,就有人天生不擅长)强加给全体孩子,这公平吗?新田园小学明确把“我”作为学校文化构建的核心,重新确立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这不是一个“妙”字可以说尽的。
  如何让理念中的“我”变成教育生活中的“我”呢?新田园小学进行了系列创新性的探索:
  他们创设了标识,建立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景观系统;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五大德育课程,包括:微小课程、综合课程、特色课程、亲子课程、学生社团课程;开展了以儿童为主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不过最让记者感兴趣的,还是“我来了”——新生入学仪式:
  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在《新新的九月》《交朋友》《全都喜欢上》等富有童趣的儿童诗的晨诵中,小朋友诗意地与清晨共舞。接着,在聆听语文老师讲述精彩的绘本故事《小魔怪要上学》《好饿的毛毛虫》《大卫上学去》后,小朋友纷纷表示,想从一只只可爱的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从中,他们明白了要学会专注倾听,要学会安静阅读,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
  晨诵数学诗歌《天然歌》后,师生共读数学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城》,引导孩子进行“找规律”的思维训练,让他们感受到,“物品有规律地摆放,看起来真舒服”。然后趁热打铁,指导孩子整理书包、抽屉。
  五分钟电影《小世界》中的蚂蚁,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在数学老师的讲解下,小朋友明白了老师如同蚂蚁王,自己就是一只小蚂蚁,要学会勤劳、学会合作、学会快乐地学习。
  随后,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各班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参观校园,并在大幅欢迎牌下拍照留念,纪念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不寻常日子。
  这样的仪式,看不见没完没了的大会小会,听不到长篇累牍的“这不许”“那不许”,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自然,那么有趣。没有一个孩子哭闹,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个个都在说,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全都喜欢!
  人的出现无疑是生命进化旅程中最精彩的华章。努力创造条件,展示生命的这种精彩,对生活其中的孩子,该是多大的造化呀!如其校名,闹市中的新田园小学,让人陶醉在久违的田园风光中。
  “开往幸福的列车”:回归心灵的德育更精彩
  德育是一项指向心灵的事业。德育回归,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回归,更是心灵的回归。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师生搭上了“开往幸福的列车”。
  “说起心理健康,你会想到什么?神秘的催眠,高深莫测的心理分析?心理健康其实并不深奥,人类有了教育,便有了心理健康教育,换句话说,只要留心,便不难发现,时时事事充满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开发孩子的潜能,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与‘大德育观’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不谋而合。”   提起心理健康教育,钱起建校长侃侃而谈。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引开发‘心育课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幸福观,激发孩子的正能量,可以预防和避免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广泛、深刻而持久。实践中,学校从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到营造学习、成长的积极氛围,最后达到促进每个集体、乃至家庭的心理成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不断向周围的人传播幸福生活的理念,影响带动了更多的人。”对心育的价值,钱校长如数家珍。
  百里路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声有色——
  他们组建德育的“先行军”——“心LU”导师团队,打造德育“加油站”——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研发德育的“护航舰”——心理健康课程,构架德育的“新桥梁”——心理健康活动。
  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人记忆犹新:
  “校园心理剧”大赛——全校师生的“心灵大餐”
  2009年4月1日,首届“校园心理剧”大赛开始了。这是学校第一次尝试离开课堂,利用舞台这种全新的、互动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参加大赛的心理剧表演内容涉及面广:人际交往、后进生的心理转变、亲子关系、克服自卑心理、赏识自我等孩子常见的心理话题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因交不到朋友而伤心哭泣的“小木偶”、因嫉妒而引发争吵的女生、缺乏父母关爱的男孩……一个个人物生动感人。百小孩子精湛的表演才能,编导老师的巧思妙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击节赞叹,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参与者都通过活动积累了珍贵的人生体验。
  “心理电子信息报”比赛——给孩子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
  为使心育工作深入到每位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给孩子提供交流体验、抒发情感的平台,“心理健康信息报”展览评比活动开始了。活动得到了全校孩子的热情响应,他们积极上网找资料,查阅相关心理书籍,学习到了许多心理健康知识。
  “心育最佳感言评比”——听听孩子的声音
  开展“心育最佳感言评比”,目的是想听听孩子对学校长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说说自己上心育课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孩子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感谢。活动中,一共收到感言上百条,经过慎重筛选,最后评出了65条最佳感言。张贴在学校走廊柱子上的最佳感言,让每一位百小人都从中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也让每一位老师从中汲取了更多的力量。
  “心育社团”——“心LU使者”走进“心育”工作
  2008学年第一学期,百小第一支学生互助社团——“心育社团”开始组建。社团面向五六年级的孩子,通过海报招募“心育使者”。同学们热情高涨,递交自我推荐信近百份。通过筛选、面试,20名有爱心、有耐心、有敏锐洞察力的孩子成为第一批“心育使者”。
  社团成员开展了“寻找幸福”系列活动。他们向孩子、家长、老师宣讲自己的幸福故事和对幸福的体验,并把自己写的“幸福卡片”贴在校园的幸福墙上,以此感染大家,激发大家的幸福情感体验,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如今,只要你走进“百小”校园,就总能看到穿梭在人群中播撒幸福种子的使者,他们中既有有孩子、老师,还有家长,人数已多达上百人。
  “心育广播站”——心与心的“动感地带”
  每周三中午的1:00—1:20,孩子都可以带着自己的心理故事走进心育广播室,传递自己的心声。他们还可以把自己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交往中的困惑,成长中的烦恼等写成信投进心育信箱。而百小心育人,将会认真阅读这些信件,并满怀爱心地回信,必要时,还通过广播把相关建议和理解传递给需要的孩子。
  ……
  从2007年至今,百里路小学的德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悉心探索心育之路,带着孩子在“开往幸福的列车”上一路前行。
  百里路的教育同行的实践表明,观照心灵的德育,是如此美妙,如此精彩!
  德育向人的回归,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生活德育理论告诉我们,既然人处于生活世界中,那么,德育就必须回归生活。而温州市教育同行的成功探索给人新的启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逻辑原点,作为具有复杂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人的回归还有更丰富的选择。这种实践创新,让学校德育向人的回归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其他文献
摘 要调研发现,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全面使用以来,教师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存在诸多顾虑和困惑。了解法治教育的“渐进性”“传承性”两大课程特征,有助于教师消除“怕学生学得太难”“怕老师教得不适应”的顾虑。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目标制定”“内容处理”“方法选择”,能帮助教师解决“为什么教”“用什么教”“怎么教”的困惑,提高教学实效。  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课程特征  G41  A  209
摘 要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活动设计强调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底色,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思想性。整合这些活动设计开展课前调查,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师生在课堂上分享彼此的生命体验与感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课后实践拓展,引领学生珍爱生命,关怀他人,自觉走上道德生活,为未来美好生活打好生命底色。  关 键 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活动设计;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
小学品德教材中设计了许多“传统美德”主题的相关教学内容,笔者在执教和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此类题材的教学中常常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有的说教味浓,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的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够;有的虚情假意,教师自己游离在课堂之外,实效性不强。经过思考和实践,且行且思,笔者初步摸索出以下提高“传统美德”主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目标有的放
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我国中小学老师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一所普通小学的一项德育创新,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来说,也难说是一件大事。但就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对师生耳熟能详“国旗下讲话”较起了真。7年过去了,他们“较真”的结果是,把“国旗下讲话”拓展为“国旗下课程”。这一成果,居然得到了教育大家的赞赏,班华教授认为,国旗下课程是“全新的、独创的”;李政涛则称赞,滨海小学
摘 要分析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内涵的演变,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视角,揭示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关系,从目标设计、项目开发、过程实施、成果形成四个维度提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的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实施策略。  关 键 词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基础;学生成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5)11-0008-03  当前,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已成
最近读了王金战老师的《学习哪有那么难》一书,深有感触,它让我重新审视教师职业,重新看待教育这一美丽而不无曲折的旅程。  一、为师者更应有好的心态  王金战老师说:“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王老师看来,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造成了巨大的差距!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就是心态。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差主要是因为底子差,而且不努力。其实不然
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回归学生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需要,它不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而且其开发与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生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文昌小学植根深厚的西关商业文化底蕴,赋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气息,用厚重而鲜活的西关文化浸润文昌学子的成长。  一、探寻:在文化梳理中重识西关商业文明  基于西关商业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自当从认识西关商业文明开始。
本刊记者: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近年来,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推广非常迅速,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您作为正面管教中国第一人,中国正面管教协会主要发起人,亲历了正面管教在中国的发展。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正面管教吗?  张宏武:“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是一种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教育方式,它倡导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以鼓
编者按:  新时期学生耐挫能力普遍降低,情绪化倾向明显,一旦遇挫往往随意撂挑子,动不动“辞职”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同时,在班干部“卸职”问题上,有些班主任也很随意,往往不加思考、没有安抚就“拿”掉了某些班干部的职位,严重影响学生情绪。——無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如何正确对待这帮孩子的“下课”?这不仅考验班主任的智慧,也可以窥见其他同学的态度,发现教育的契机,所以值得班主任们用心
摘要:在《爸爸就是班主任》这部作品中,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把儿童视角下的“父者”刻画得形象、生动,且发人深思:当今的家长们和老师们都是从成人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体验出发,把传统的“父者”强权植入孩子稚嫩的心灵,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呼请家长、老师们要多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给孩子多一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真正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爸爸就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