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言在中国电影中的运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3416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的青睐,方言是还原真实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电影说方言。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上的进步,也是一种电影观念的进步。因为这些方言电影都关注草根文化、体现了地方的风情、使电影更具有个性化色彩。
  [关键词]方言 电影 汉语
  
  事实上,我国的方言电影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就有以四川方言拍摄的《抓壮丁》,后来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方言在电影银幕上几乎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方言在电视小品中显现的幽默效果使得大众再次对方言发生兴趣。于是,从第五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以方言为主要对白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疯狂成长起来。
  贾樟柯的重庆方言片《三峡好人》前不久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小制作影片《疯狂的石头》中混杂的各地方言居然也获得认可,票房可观,甚至有人借此提出“方言可能拯救中国电影”的说法。
  近些年来,从贺岁片《手机》、《天下无贼》、甚至再早一些的《秋菊打官司》,方言电影似乎突破了语言的限制,成为一种通行的时尚。
  
  方言门槛被第六代导演突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中只有领袖才可以说方言。到了第五代导演,除了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中使用方言,其他人并不像后来的第六代一样为方言“疯狂”。
  方言的扩张运动是如此迅猛,以至于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年底特意为方言下了一道行政通知,该通知要求,电视不得播放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与其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却越来越多地使用方言这一元素。
  
  第六代电影导演嗜好方言
  
  每一代导演都有表达自己主张的表现手法,新一代的导演由于受到全球化传播的影响,思维中更多地受到西方一些写实主义流派的影响。
  方言土语具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普通话难以比拟的。第六代导演们的镜头喜欢对准当代的城市社会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当这些“小人物”们操着各自不同地方的语言在电影中对话时,那种边缘人物的表述便会一一体现出来了。
  这是一种人们追求自我的表现,和现在日益流行的地下电影、纪实纪录片中表现原生态的倾向是一致的。方言是草根气质、身份的标志,是抵抗大众主流文化的普遍心态。那一纸公文无非是大大地刺激了大家的神经。
  中国方言电影的大面积流行期是从‘文革’时候就已经显现,代表作就是当时流行的昆剧、样板戏等等,都有浓郁的当地文化背景,只是由于改革开放了,高科技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大众传播显现的日益商业化,每个人都有可能充当制作者,这种方言电影在一定群体内产生了共鸣,才让方言电影市场显得如此热火。
  
  方言不可能拯救中国电影
  
  即便方言电影有了充分流行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但专家认为这种形式仍然不能大面积在全球流行。
  为什么张艺谋的电影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因为他使用的是突出视觉效果的唯美等艺术表现手法,不需要语言上的解码。更容易走向世界。而冯小刚等导演却是在用特定的地域文化招揽生意。现在流行的方言片中精彩的口语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不是一种所谓的特定的文化意识的苏醒和深化,现阶段充其量只是一种标新立异。
  方言电影只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已,它仍然还是底层的大众草根文化。说方言电影登堂入室了似乎还言过其实。说方言电影将拯救中国电影更是不可思议。
  在现在特定的意识背景文化下,方言似乎不太可能突破普通话的大一统局面。因为大家现在接受的还是快餐盒饭似的文化一锅炖,评判标准价值体系几乎雷同,很难标新立异。只是人们寻找个性的途径太雷同。使得方言电影暂时有了繁荣的市场。
  
  方言的作用
  方言是见证者
  
  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贾樟柯导演的《世界》是他的又一部山西方言电影。生于山西汾阳的赵小涛每天晚上都在世界公园跳舞,一旦脱下这身装扮,她就恢复了平时的身份:一个在中国首都艰难谋生的盲流。地方方言标志着落后的、非现代的、与虚假的现实世界不可通约的贫穷。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山西方言同样创造了一种陌生化的间离效果。促使观众成为其见证者。
  
  方言是质朴的传统社会
  
  2003年岁末上映的《手机》的主题是语言、交流、监视和婚姻不忠。电影的最后一个段落从地球村北京跳到严守一儿时生活过的前现代村庄。少年严守一呼喊堂嫂吕桂花的声音回荡在银幕上,让人们不由想起从前的质朴社会。其时,当地社群内还存在一种传说中的有力联系。结尾由此在视觉上和主题上都与序幕吻合。
  
  方言是对全球化的批评
  
  冯小刚的2005贺岁片《天下无贼》的基本主题是金钱、欲望、技术和语言。电影最有趣最特别的人物是一个年轻的男性农民,傻根。在内地那疯狂、忙碌的消费社会中,一般人对于撒谎、盗窃早已习以为常。在这个堕落的、充满拜金主义和窃贼的世界中,傻根注定是一个补救形象。在举国盲目地奔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闷声不吭、操一口难听的河北方言的傻根构成了对精明的城市人的一次批评。
  当然,方言电影是否将一直存在下去。或者将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随着一些优秀的方言电影的出现,人们还是非常乐观地期待着。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电影应该会在电影人不断地追求与努力下,而开始新的突破。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贾樟柯作品的诸多分析中,游走空间始终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从《小山回家》到《三峡好人》诸作品着意塑造的底层小人物漫游者的职业身份和在生活不断寻求的精神诉求,影片《三峡好人》更加清晰的透漏出这种双重的游走主题。  关键词:《三峡好人》贾樟柯 游走空间    贾樟柯的影片《三峡好人》夺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而去年又选择与张艺谋的商业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期在各大院线公映,这无疑是商业电影与艺
图片由中艺影像提供  文旅部的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将从法律、制度、规范等方面对国内的旅游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大众摄影》作为在影友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摄影媒体,一直在高度关注国内摄影旅游市场的发展动态。为此,本刊记者邀请到了国内较早一批进入摄影旅游行业的中艺文旅(原中艺影像)的创始人杨书娟女士,请她来谈一下摄影及她对文旅部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对摄影旅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记者:“杨校长,摄
[摘要]近年来一系列家庭剧不断热播,成为支撑当下电视剧荧屏的主要类型,家庭剧将平民叙事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将人伦之和作为一种文化诉求,充分再现和表达平民的世俗情怀和人性的世俗诉求,可以更好地发挥电视剧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平民视角 人伦之和 美善合一    近年来中国家庭剧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发展,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荧屏收视热点,其精神内涵与艺术创新不断引发着学界的研究热
池阳胜境  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夜游平天湖留下的千古绝句。平天湖风景区又是国家级湿地公园、鸟类重点保护区域,湿地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夏季以鹭类为主体,而冬季以雁鸭类为主体,每年秋冬季节,平天湖迎来大批候鸟
本期的主题定为《结婚》,结婚是个人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纪实摄影、民俗摄影中重要的题材。不同的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品味生活与时代的发展、变迁。即使在摄影器材匮乏的年代,结婚这样的大事也要想方设法拍下照片。现在与结婚相关的照片更是丰富多彩,既有商业团队的推进,也有摄影爱好者、摄影家的广泛关注,比如有的摄影家专门拍摄中国各民族的婚礼。  结婚相关的照片既有纪实类
黃土高坡 陈金乐 摄 / 索尼A7RII相机,24mm焦距,光圈F9,速度1/400秒。小巷 陈金乐 摄索尼A7RII相机,24mm焦距,光圈F7.1,速度1/50秒。窑洞皮影 陈金乐 摄索尼A7RII相机,90mm焦距,光圈F6.3,速度1/15秒。回家 陈金乐 摄索尼A7RII相机,30mm焦距,光圈F6.3,速度1/640秒。水乡人 陈金乐 摄索尼A7RII相机,25mm焦距,光圈F5,速度
剔红三狮图长方盒(清乾隆) 韩童摄珊瑚狮子 韩童摄陶牛车(魏)部分 韩童摄上班如同穿越于古今之间  机缘巧合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这里是一个文化底蕴极深的地方,作为一名年轻的摄影师,能够在故宫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故宫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在故宫上班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每日都如同在古今之间穿越一般,拍摄文物就如同在与古人对话。摄影是一种捕捉现实的方式,是时间的艺术,文物摄影在科学研
[摘要]动画及产业日趋繁荣,而优秀作品尤其是原创性较强、艺术生命力感人的动画作品却非常少,从根本上来看,则是动画造型存在着问题。我们关注年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分析年俗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年文化的文化精髓,挖掘年俗文化的动画形象,就是为了解决如何把这些有益的东西丰富到我们的动画片创作中,以此充实包括动画创作在内的文化产业,把中华悠久的文化传承给当代人和后人。  [关键词]年俗文化 动画 
大门帆影 张铭 摄神奇的内海岛屿  竹江岛是虎地,也是浮地。小岛东高西低,远望似猛虎卧江;潮涨老虎起立,潮退猛虎卧江而息。史上经历无数大潮、台风和海啸,从不见海水倒灌小岛,岛上居民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因此,虎地与浮地之传说深入人心。  竹江“汐路桥”天下称奇。它建于清嘉庆16年,全长3.6公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国最长海埕石板路。石板路宛如长蛇蜿蜒盘旋在滩涂之上,途径7条海港,建有7座石桥。石路桥潮
摘要:本文意欲对简·堪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的“声音”片断进行连串与透析,揭示影片深刻的人文主题:现代人的声音救赎。  关键词:灵魂的失语 声音救赎    经典之所谓“经典”,是因它能超越时空的局限,获得恒久的魅力。电影《钢琴课》,可称经典。影片最初被认为折射出十九世纪女性的精神觉醒,所以得到“一部现代女权主义的经典之作”的赞誉。然而跨越时间的淘洗.《钢琴课》的“声音”依然让我们感动、激荡。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