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对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促进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构建浓厚的群众体育文化氛围,强化社区体育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弱势群体 参与 体育活动 对策
一、弱势群体概述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有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群体,它只是人们为了研究或社会管理的方便,对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集合的通称。弱势群体是针对“强势群体”而言,“弱势群体”可以泛指所有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方面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因此,本文认为,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因某些障碍或者由于社会急剧转型和社会利益结构分化导致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并非一成不变的[1]。我国目前仍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社会成员分化、社会利益整合远未完成。随着社会的变迁,弱势群体概念也会发生变化。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1.物质生活上的贫困性。弱势群体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贫困是社会弱势群体共同的特征和根本特性。
2.社会资源占有上的稀缺性。弱势群体一般置身于社会较低阶层之中,由于个人资产的恶化,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占有的稀缺,利益表达诉求相对困难,导致其获得公共服务的难度增加,摆脱弱势地位难度加大。
3.政治文化生活的低层次性。弱势群体政治生活渠道闭塞,参与政治生活机会较少,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少,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弱势群体虽然对文化娱乐有突出的需要,但是他们或忙于生计,或手里缺钱,因此,文娱活动尤其是高雅的娱乐活动几乎与他们无缘。
4.社会竞争能力低下性。物质生活的贫困,教育培训机会的缺乏,缺少娱乐文化消费导致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各种因素结合使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缺少竞争力,缺乏发展机会,最终导致社会竞争能力低下。
5.心理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弱势群体缺乏职业安全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常有衣食之忧”,对生活前途悲观,心理压力巨大。同时,由于弱势群体在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参与社会表达的机会较少,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目前的处境,有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这些都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2]。
(三)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
弱势群体的构成,亦指哪些人群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学术界根据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分类,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比较复杂,学术界也无一个统一的看法。本文同意按弱势群体成因分类的观点,把弱势群体划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3]。
二、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
(一)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在“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参与体育活动”问题上,73.7%的人表示“愿意”,26.3%的人表示“不愿意”。数据显示,在城市体育锻炼氛围日益浓厚的情况下,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也说明他们对体育活动有益身心健康是了解的。
在“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问题的回答上,7.5%的人回答“非常满意”,21.2%的人回答“满意”,71.3%的人回答“不满意”。并且在回答“非常满意”、“满意”的群体中,大部分人的年龄在46岁以上。这说明弱势群体中的年龄较大者,在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面对现实的生活状况,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二)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依次主要是:跑步(散步)、健身器械(主要是健身路径)、武术(气功)、其它(如自行车、腰鼓、盘鼓、响鞭等)、健身操(健身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由于受经济条件、体育运动技能、运动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运动项目多以简单易行、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器械为主。
(三)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多以公园、街头、社区空地为主,这与他们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是相适应的,也是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和金钱。
(四)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
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自己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与朋友一起活动为主,参与社区、单位、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则很少。这些也说明,针对弱势群体所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即使是社区、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也很少关注到弱势群体。
三、结论
(一)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中73.7%的人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有54.9%的人表示“很偶尔或者不参与体育活动”,并且有71.3%的人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不满意,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与实际参与体育活动情况之间差距很大。
(二)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中,只有16.3%的人每周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32.8%的人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20.1%的人每次活动强度可以达到中等强度,所以,能够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口应该在16.3%以下。这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较大差距。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qn-374。
参考文献:
[1] 袁革.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与体育帮扶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373-376.
[2] 陈彦.弱势群体健身体育活动探微[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5.
[3] 沈定珠.浙江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健身活动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5:33-35.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对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促进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构建浓厚的群众体育文化氛围,强化社区体育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弱势群体 参与 体育活动 对策
一、弱势群体概述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有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群体,它只是人们为了研究或社会管理的方便,对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集合的通称。弱势群体是针对“强势群体”而言,“弱势群体”可以泛指所有在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方面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因此,本文认为,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因某些障碍或者由于社会急剧转型和社会利益结构分化导致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弱势群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并非一成不变的[1]。我国目前仍处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社会成员分化、社会利益整合远未完成。随着社会的变迁,弱势群体概念也会发生变化。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1.物质生活上的贫困性。弱势群体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贫困是社会弱势群体共同的特征和根本特性。
2.社会资源占有上的稀缺性。弱势群体一般置身于社会较低阶层之中,由于个人资产的恶化,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占有的稀缺,利益表达诉求相对困难,导致其获得公共服务的难度增加,摆脱弱势地位难度加大。
3.政治文化生活的低层次性。弱势群体政治生活渠道闭塞,参与政治生活机会较少,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力少,不能有效表达自身利益。弱势群体虽然对文化娱乐有突出的需要,但是他们或忙于生计,或手里缺钱,因此,文娱活动尤其是高雅的娱乐活动几乎与他们无缘。
4.社会竞争能力低下性。物质生活的贫困,教育培训机会的缺乏,缺少娱乐文化消费导致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各种因素结合使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缺少竞争力,缺乏发展机会,最终导致社会竞争能力低下。
5.心理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弱势群体缺乏职业安全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常有衣食之忧”,对生活前途悲观,心理压力巨大。同时,由于弱势群体在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参与社会表达的机会较少,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目前的处境,有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这些都造成了他们在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2]。
(三)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
弱势群体的构成,亦指哪些人群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学术界根据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分类,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比较复杂,学术界也无一个统一的看法。本文同意按弱势群体成因分类的观点,把弱势群体划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3]。
二、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现状与分析
(一)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在“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参与体育活动”问题上,73.7%的人表示“愿意”,26.3%的人表示“不愿意”。数据显示,在城市体育锻炼氛围日益浓厚的情况下,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也说明他们对体育活动有益身心健康是了解的。
在“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问题的回答上,7.5%的人回答“非常满意”,21.2%的人回答“满意”,71.3%的人回答“不满意”。并且在回答“非常满意”、“满意”的群体中,大部分人的年龄在46岁以上。这说明弱势群体中的年龄较大者,在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面对现实的生活状况,能够安排一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二)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所选择的体育项目,依次主要是:跑步(散步)、健身器械(主要是健身路径)、武术(气功)、其它(如自行车、腰鼓、盘鼓、响鞭等)、健身操(健身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等。由于受经济条件、体育运动技能、运动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运动项目多以简单易行、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器械为主。
(三)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多以公园、街头、社区空地为主,这与他们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是相适应的,也是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和金钱。
(四)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
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是:自己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与朋友一起活动为主,参与社区、单位、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则很少。这些也说明,针对弱势群体所专门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即使是社区、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也很少关注到弱势群体。
三、结论
(一)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中73.7%的人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有54.9%的人表示“很偶尔或者不参与体育活动”,并且有71.3%的人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不满意,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与实际参与体育活动情况之间差距很大。
(二)河南省城市弱势群体中,只有16.3%的人每周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32.8%的人每次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20.1%的人每次活动强度可以达到中等强度,所以,能够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口应该在16.3%以下。这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较大差距。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qn-374。
参考文献:
[1] 袁革.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与体育帮扶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373-376.
[2] 陈彦.弱势群体健身体育活动探微[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5.
[3] 沈定珠.浙江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健身活动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