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教学走出说教围城走进生活体验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8-0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就要求品德课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1 从生活中来,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1 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1.2 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2 到生活中去,让生活性的教学内容返璞归真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2.1 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2.2 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又如,教学《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场所“寒假社区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发生在自己社区的寒假里故事。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2.3 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在上《集体处处有规则》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在课间自由活动十分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尽量活动的开心。活动结束后,老师随机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活动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思品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是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一下,你有何感受?人们对你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我们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李克东. 改善学习 吉林:吉林出版社出版,2001年
  [3] 余文森. 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5年
其他文献
【摘要】 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和人沟通的重要信息。对于学习英语的学生而言,所谓的文化就是指说英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通常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仗语言才显得尤为绚烂多彩,引人入胜。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的渲染。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根据这几年的少
【摘要】 本文分析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构想了一种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节相结合的,小型多样经常的体育竞赛模式。并设法解决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 创新;体育竞赛;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46-02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49-02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在目前各学校科学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各小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科学教学始终未能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足够重视,整体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彻底改变科学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将显得十
自然教学中将电教媒体与传统媒体中哪些有生命力的手段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引起学生主动积极从事学习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
【摘要】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优化、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英语教学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功能。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取其优、避其劣。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优化;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56-01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是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4-02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英语教师感到很困惑:怎么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克服英语课堂教学的盲目性?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师要在正确认识作为外语的一门语言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应首先做出正确的回答。  首先要回答作为英语教学的对象英语是什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5-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从实际教学中体会到,自由表达就是要求学生说自己高兴说的话,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而为达此目标,就必须高举个性化的旗帜,关注学生个体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写作主体个性的自
204年1月13日,哈尔滨三五调味品公司在哈尔滨源盛东大酒店召开了首届黑龙江粒粒香厨师俱乐部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黑龙江省烹饪行业协会、饭店协会的领导,全省各大饭店的经
【摘要】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构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参与、互动、和谐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参与;互动;和谐;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主体;有效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66-02    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