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无奈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厂门之外,是“寸土寸金”的商业住宅区;而一进小楼,却又是一处幽静之所在。从建立至今,该厂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多年来,这里不仅走出过一批又一批的牙雕技艺大师,还诞生过不胜枚举的經典佳作。一听说我们的来意是想采访现当代牙雕创作企业的生存现状后,现任“当家人”肖广义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而从他的讲述中我们也注意到,当文化传承遭遇客观环境的“冲击”,能否被理解认知、被正确看待,是他们目前最为期盼的事。
  牙雕技艺不能消失
  北京的象牙雕刻可以考证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千年演变中,象牙雕刻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明中不可磨灭的灿烂一笔。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曾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后,中国全面停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那时,北京象牙雕刻厂停止了招工和进料,同时不允许牙雕工艺品出口而仅限国内销售。由此进入“吃老本”的状态:有多少存料做多少活,做完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这样,厂里欠下巨额债务。牙雕属于工艺美术行业,除了大师的智慧,没有什么可以抵债的工业设备。原料少了,大师亦无用武之地,工厂失去造血功能,一度到了无法开出员工基本工资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4月,肖广义临危受命,接手北京象牙雕刻厂厂长兼书记职务。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与其说是当领导,不如说是当“债主”。
  “牙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牙雕的技艺不能失传。”肖广义说,“在当时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能够支撑我改变这个企业状况的信念就是,牙雕这个传统技艺不能消失!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掉!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这也是我们车间里每一个员工的信念。”
  传承是一种责任
  此前,记者曾听说北京象牙雕刻厂是在一处不起眼的平房,但到了雕刻厂却发现这是一座简洁明亮的办公楼,在一层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先进单位的牌子。旁边一门之隔的房间内,就是加工象牙的工作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一群年轻人在做不同工序的加工雕刻。他们戴着口罩,在纷飞的粉末中,用刻刀细心雕琢着手中宝贵的资源。
  这是北京象牙雕刻厂在2009年招入的一批美术雕塑专业的大学生。2008年,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投票决定,中国成为特定的非洲国家库存象牙的贸易伙伴国。直到这一年,北京牙雕厂才得以进口原料,恢复生产。“我们再一次开始招收新人,就是旨在传承北京牙雕工艺。”肖广义说。“我们当年招收的大学生,至今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放弃这个工作。现在这些大学生已经出师,都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他们有的擅长花卉,有的擅长老人、仕女等等。”
  牙雕技艺的传承具有特殊性,没有一本全面的教材教人如何雕刻象牙,凭的是老艺人保存下来的经验与一些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可以说,这是一项完全靠师父带徒弟传承的技艺。为此,北京象牙雕刻厂抢救性地保留了一批面临失传的绝技。例如,业内最权威的宫廷造办处传人陈吉品老人在80岁高龄收徒,他的徒弟正是当时任北京象牙雕刻厂副厂长的郑士儒。而被誉为“中华铁笔第一人”的庄忠文老人在雕刻完金刚经象牙笔筒的三个月后就与世长辞了。他们的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使中国牙雕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发展。
  “虽然北京象牙雕刻厂是一家企业,但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们是不出售的。2005年我们厂建立了非卖品制度。那个时候库存的料极少,我们只能给那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做,一年都出不来几件,但每件都是精品。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件作品很好,值得留存,我们就采取双向签字,这样谁都不能再动这件作品了。很多人都想来买,但是我们说不卖,给多少钱都不卖!这些作品留下来是对社会的功德!”说到激动处,肖广义甚至用力地拍了一把桌子。
  需要更多理解
  “大家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但这句话在牙雕技艺上其实并不准确。北京象牙雕刻厂使用的所有象牙都是有大象自然死亡证明的。每年自然死亡的大象的象牙已经足够牙雕技艺的传承。”说到这里时,肖广义的表情带着些许无奈。
  确实,因为并不了解,当前有舆论盲目认为,是中国的牙雕正在造成非洲大象的死亡,这其实有“偷换概念”之嫌。在肖广义看来,一旦牙雕技艺消失,再想将其文化脉络续上,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把这些几乎失传的牙雕技艺保留下来,就是希望它们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的牙雕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其实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案例来看,他们都非常重视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料的保护。北京象牙雕刻厂也不例外,每一年该厂都向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捐款,用于保护非洲大象。真正依赖象牙去传承技艺的人,往往是最不希望大象灭绝的人。反而,那些只为一时利益、用象牙粗制滥造的人,才会给大象打来毁灭性的打击。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牙雕艺术将象牙雕刻得非常精美、巧夺天工,这何尝不是对自然死亡的大象的一种告慰。采访结束后,记者时常会回忆起肖广义的那番话:“在牙雕技艺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公允的理解。”
其他文献
回顾民营美术馆在中国2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曾经出现过两次热潮,但因与国外民营美术馆在现实环境、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其生存受到极大挑战。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近些年却出现了民生、OCAT、宝龙等由个体转向族群式发展的民营美术馆,它们的崛起是盲目扩张,还是在经过严格考察和经验积累之后的理性举动,又将为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业态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钱从哪里来?  众所周知,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民营美术馆的
期刊
作为全球顶级博物馆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一直以来在全球性扩张过程中也频频遇到阻力。为了获得资金,古根海姆博物馆曾出售部分藏品,但这违反了美国博物馆协会的相关规定。2001年纽约苏荷分馆关闭,2005年拉斯维加斯分馆停止运营,2012年柏林馆也宣布关闭。当然,古根海姆博物馆有诸多成功的经验,而人们更应该看到其扩张之后的各种不适。那么,对于民营美术馆业态尚且年轻的中国来说,进行族群式扩张是否是一种正常
期刊
作为世界顶级钢琴制造商——施坦威推出的全新升级新皇冠珠宝系列钢琴,甄选世界珍稀木材,并运用承袭百年的手工艺打造出散发着木质天然光彩和独特纹路的华美饰面。每一架新皇冠珠宝钢琴的键盘蓋上都镶嵌了一颗无瑕钻石,传达着她穿越时光的恒久魅力。
期刊
先以1.04亿元收购28把顾景舟紫砂壶,再发布一份2万多字的紫砂产业可行性报告,继而规划投资近50亿元开发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上市公司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超电缆”)最近一个多月的连续出击,在紫砂界激起千层波浪。  中超电缆董事长杨飞用一份长达2万多字的研究报告—《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暨利永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解释,中超电缆以投资不超过50亿元用于“
期刊
今年6月,受法国顶级水晶品牌Lalique(法国莱俪)的邀请,我进行了一次为期14天的参观和交流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法国,接触欧洲,其实对于一个学习艺术的的人来说,“法国”、“巴黎”算是熟悉的字眼,关于当地,有太多我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不胜枚举的艺术巨作。尽管去之前我曾在心里无数次地给这个地方以美好的设定,但当那些百年之久的建筑和随处可见的大小雕塑真正与我目光触碰的时候,人便不由自主地兴奋而陶醉
期刊
中超电缆投资近50亿元开发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引来多方位的质疑和猜测。有人质疑28把紫砂壶的真假和市值的高低,认为中超电缆利用资本在借机炒作;有人猜测50亿元资金从何而来,分析“利永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能否盈利等。  疑惑一:28把顾景舟紫砂壶是真是假,市值有多高?  有知情人士透露,28把顾景舟所制紫砂壶大多来自台湾,其中既有精品也有普品甚至可能还有赝品。通过适时出售,中超电缆的企业股东会将精
期刊
日前,全国首个“口岸型回流文物市场”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立,该基地位于北京顺义区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合作建立。今年11月底,2015(北京)中国海外回流文物博览会将举办,以正式启动运行口岸型回流文物市场。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期待的同时,人们也对其究竟会为文物回流市场带来什么表示好奇。为此,《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专访了北京歌
期刊
这两句话是孟子说的,我特别喜欢这话的意思。本文不揣谫陋欲“活学活用”地延伸一下这话的意义。  生活和收藏市场中,许多的事物都潜伏着这两句话的道理,只不过大家不往那去想罢了,大家只习惯用“双刃剑”等辞汇来形容事物的利与弊、得与失的关系。与这话相似的一句话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孟子这话的意思简单来讲,即“赵孟能使你富贵,同样,赵孟也能使你贫贱。”赵孟乃春秋时代晋国正卿,其权势仅次于一国之君
期刊
关于非洲野生象的保护,长期以来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作为人口与消费大国,近年来,中国似乎不可避免地被逐渐推向舆论的“靶心”。事实是否真如有些外籍人士认为的那样,想像与现实的距离又有多远?本刊记者采访整理的三个小片段,让人百感交集。  片段之一:残忍的盗猎  2013年6月,非洲莫桑比克北部的尼亚萨保护区。“砰!砰!”枪声骤然响起,巡护员箭似的扎进丛林,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博士达伦
期刊
之前,我也曾想当然地认为,牙雕文化的普及会让更多人追捧象牙,从而间接地对保护野生象产生影响。也许作为媒体,如果少宣传一些文化的渊源、技艺的精湛,减少读者可能产生的动心,才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然而,这种想法太武断。  在做这组策划与牙雕技艺者对话的过程中,有两点令笔者十分触动:一是“師傅”和“徒弟”的称谓。师徒关系是中国文化传承重要的动力,听到对方恭敬地介绍“这是我师傅”时,突然会觉得回到了从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