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象牙雕刻厂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厂门之外,是“寸土寸金”的商业住宅区;而一进小楼,却又是一处幽静之所在。从建立至今,该厂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多年来,这里不仅走出过一批又一批的牙雕技艺大师,还诞生过不胜枚举的經典佳作。一听说我们的来意是想采访现当代牙雕创作企业的生存现状后,现任“当家人”肖广义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而从他的讲述中我们也注意到,当文化传承遭遇客观环境的“冲击”,能否被理解认知、被正确看待,是他们目前最为期盼的事。
牙雕技艺不能消失
北京的象牙雕刻可以考证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千年演变中,象牙雕刻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明中不可磨灭的灿烂一笔。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曾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后,中国全面停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那时,北京象牙雕刻厂停止了招工和进料,同时不允许牙雕工艺品出口而仅限国内销售。由此进入“吃老本”的状态:有多少存料做多少活,做完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这样,厂里欠下巨额债务。牙雕属于工艺美术行业,除了大师的智慧,没有什么可以抵债的工业设备。原料少了,大师亦无用武之地,工厂失去造血功能,一度到了无法开出员工基本工资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4月,肖广义临危受命,接手北京象牙雕刻厂厂长兼书记职务。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与其说是当领导,不如说是当“债主”。
“牙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牙雕的技艺不能失传。”肖广义说,“在当时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能够支撑我改变这个企业状况的信念就是,牙雕这个传统技艺不能消失!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掉!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这也是我们车间里每一个员工的信念。”
传承是一种责任
此前,记者曾听说北京象牙雕刻厂是在一处不起眼的平房,但到了雕刻厂却发现这是一座简洁明亮的办公楼,在一层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先进单位的牌子。旁边一门之隔的房间内,就是加工象牙的工作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一群年轻人在做不同工序的加工雕刻。他们戴着口罩,在纷飞的粉末中,用刻刀细心雕琢着手中宝贵的资源。
这是北京象牙雕刻厂在2009年招入的一批美术雕塑专业的大学生。2008年,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投票决定,中国成为特定的非洲国家库存象牙的贸易伙伴国。直到这一年,北京牙雕厂才得以进口原料,恢复生产。“我们再一次开始招收新人,就是旨在传承北京牙雕工艺。”肖广义说。“我们当年招收的大学生,至今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放弃这个工作。现在这些大学生已经出师,都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他们有的擅长花卉,有的擅长老人、仕女等等。”
牙雕技艺的传承具有特殊性,没有一本全面的教材教人如何雕刻象牙,凭的是老艺人保存下来的经验与一些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可以说,这是一项完全靠师父带徒弟传承的技艺。为此,北京象牙雕刻厂抢救性地保留了一批面临失传的绝技。例如,业内最权威的宫廷造办处传人陈吉品老人在80岁高龄收徒,他的徒弟正是当时任北京象牙雕刻厂副厂长的郑士儒。而被誉为“中华铁笔第一人”的庄忠文老人在雕刻完金刚经象牙笔筒的三个月后就与世长辞了。他们的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使中国牙雕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发展。
“虽然北京象牙雕刻厂是一家企业,但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们是不出售的。2005年我们厂建立了非卖品制度。那个时候库存的料极少,我们只能给那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做,一年都出不来几件,但每件都是精品。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件作品很好,值得留存,我们就采取双向签字,这样谁都不能再动这件作品了。很多人都想来买,但是我们说不卖,给多少钱都不卖!这些作品留下来是对社会的功德!”说到激动处,肖广义甚至用力地拍了一把桌子。
需要更多理解
“大家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但这句话在牙雕技艺上其实并不准确。北京象牙雕刻厂使用的所有象牙都是有大象自然死亡证明的。每年自然死亡的大象的象牙已经足够牙雕技艺的传承。”说到这里时,肖广义的表情带着些许无奈。
确实,因为并不了解,当前有舆论盲目认为,是中国的牙雕正在造成非洲大象的死亡,这其实有“偷换概念”之嫌。在肖广义看来,一旦牙雕技艺消失,再想将其文化脉络续上,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把这些几乎失传的牙雕技艺保留下来,就是希望它们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的牙雕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其实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案例来看,他们都非常重视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料的保护。北京象牙雕刻厂也不例外,每一年该厂都向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捐款,用于保护非洲大象。真正依赖象牙去传承技艺的人,往往是最不希望大象灭绝的人。反而,那些只为一时利益、用象牙粗制滥造的人,才会给大象打来毁灭性的打击。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牙雕艺术将象牙雕刻得非常精美、巧夺天工,这何尝不是对自然死亡的大象的一种告慰。采访结束后,记者时常会回忆起肖广义的那番话:“在牙雕技艺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公允的理解。”
牙雕技艺不能消失
北京的象牙雕刻可以考证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千年演变中,象牙雕刻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明中不可磨灭的灿烂一笔。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曾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后,中国全面停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那时,北京象牙雕刻厂停止了招工和进料,同时不允许牙雕工艺品出口而仅限国内销售。由此进入“吃老本”的状态:有多少存料做多少活,做完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这样,厂里欠下巨额债务。牙雕属于工艺美术行业,除了大师的智慧,没有什么可以抵债的工业设备。原料少了,大师亦无用武之地,工厂失去造血功能,一度到了无法开出员工基本工资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4月,肖广义临危受命,接手北京象牙雕刻厂厂长兼书记职务。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与其说是当领导,不如说是当“债主”。
“牙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牙雕的技艺不能失传。”肖广义说,“在当时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能够支撑我改变这个企业状况的信念就是,牙雕这个传统技艺不能消失!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掉!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这也是我们车间里每一个员工的信念。”
传承是一种责任
此前,记者曾听说北京象牙雕刻厂是在一处不起眼的平房,但到了雕刻厂却发现这是一座简洁明亮的办公楼,在一层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先进单位的牌子。旁边一门之隔的房间内,就是加工象牙的工作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一群年轻人在做不同工序的加工雕刻。他们戴着口罩,在纷飞的粉末中,用刻刀细心雕琢着手中宝贵的资源。
这是北京象牙雕刻厂在2009年招入的一批美术雕塑专业的大学生。2008年,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投票决定,中国成为特定的非洲国家库存象牙的贸易伙伴国。直到这一年,北京牙雕厂才得以进口原料,恢复生产。“我们再一次开始招收新人,就是旨在传承北京牙雕工艺。”肖广义说。“我们当年招收的大学生,至今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放弃这个工作。现在这些大学生已经出师,都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他们有的擅长花卉,有的擅长老人、仕女等等。”
牙雕技艺的传承具有特殊性,没有一本全面的教材教人如何雕刻象牙,凭的是老艺人保存下来的经验与一些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可以说,这是一项完全靠师父带徒弟传承的技艺。为此,北京象牙雕刻厂抢救性地保留了一批面临失传的绝技。例如,业内最权威的宫廷造办处传人陈吉品老人在80岁高龄收徒,他的徒弟正是当时任北京象牙雕刻厂副厂长的郑士儒。而被誉为“中华铁笔第一人”的庄忠文老人在雕刻完金刚经象牙笔筒的三个月后就与世长辞了。他们的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使中国牙雕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发展。
“虽然北京象牙雕刻厂是一家企业,但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们是不出售的。2005年我们厂建立了非卖品制度。那个时候库存的料极少,我们只能给那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做,一年都出不来几件,但每件都是精品。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件作品很好,值得留存,我们就采取双向签字,这样谁都不能再动这件作品了。很多人都想来买,但是我们说不卖,给多少钱都不卖!这些作品留下来是对社会的功德!”说到激动处,肖广义甚至用力地拍了一把桌子。
需要更多理解
“大家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但这句话在牙雕技艺上其实并不准确。北京象牙雕刻厂使用的所有象牙都是有大象自然死亡证明的。每年自然死亡的大象的象牙已经足够牙雕技艺的传承。”说到这里时,肖广义的表情带着些许无奈。
确实,因为并不了解,当前有舆论盲目认为,是中国的牙雕正在造成非洲大象的死亡,这其实有“偷换概念”之嫌。在肖广义看来,一旦牙雕技艺消失,再想将其文化脉络续上,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把这些几乎失传的牙雕技艺保留下来,就是希望它们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的牙雕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其实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案例来看,他们都非常重视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料的保护。北京象牙雕刻厂也不例外,每一年该厂都向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捐款,用于保护非洲大象。真正依赖象牙去传承技艺的人,往往是最不希望大象灭绝的人。反而,那些只为一时利益、用象牙粗制滥造的人,才会给大象打来毁灭性的打击。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牙雕艺术将象牙雕刻得非常精美、巧夺天工,这何尝不是对自然死亡的大象的一种告慰。采访结束后,记者时常会回忆起肖广义的那番话:“在牙雕技艺传承方面,我们需要得到社会更多公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