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知识》老字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烹调知识》至2008年11月已经出版了292期,尚有8期就满300期了,可谓是“老字号”。“老字号”有老的特色。为了吸引读者,许多餐饮刊物都进行了变脸术,原来讲究“文图并茂”,近来却以图片为主打篇幅,花花绿绿,俨若青春少女,真是羡煞人。它的最大弊端是图片挤占了版面,文字解释的内容削减了,这样,需要文字表达的关键之处,则难以阐明。读者看了图,往往不能完全理解。本刊虽然增加了彩插,但还是以文字表达为主,每桩事物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许多读者,尤其是粉丝老读者们喜欢这种形式的刊物,虽是老面孔,但内容不老,遵循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栏目设置、版面创新上都作了及时调整。2008年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双方签订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三通直航等协议。本刊决策者以此为契机,及时编发了台湾时尚佳肴,以满足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需。其行动之迅速,令人叹为观止。
  《烹调知识》2008年11月号,人们欣喜地发现台湾邓相合撰的“煽肴精选”一文,介绍了四款台湾煽肴。煸肴是大陆闽粤居民喜食的菜品。台湾煽肴的烹制方法源自祖国大陆,但加工方法又有所不同。大陆煽肴煽烤多用锅,台湾煽肴煽烤多用电烤箱,预热温度及煽烤时间均由电脑设定,不需厨师肉眼观察,绝无焗焦或不熟之虞。就连肉、鱼、蔬菜要剁成细末的原料,只须将它放入粉碎机中,一按电钮即成,机械化程度高,真是解放了劳动力。台湾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加味精,所有菜肴都是原汁原味。味精也称“味素”,源自日语“味之素”。其成分是谷氨酸的单钠盐。作为一种提鲜剂,放入食物中可以提高鲜味。以前据传味精有毒,后经反复实验证实味精不含毒,尽管如此,外国人多不食用。因为味精是钠盐,人体若摄入过量钠盐,对身体也不利,味精还可以引起“美味综合征”。因此,在国外,人们若要进中餐馆,先得看看门上有没有挂着“NomonosodiumGlutamate”(无味精)的牌牌。可是在中国大陆餐馆中,一刻也离不开味精。菜肴若不加味精,就觉得不鲜。有些原料如鸡蛋、鸡肉、贝类等本来就有鲜味,若加了味精,原来的鲜味就被掩盖了。更有甚者,有些菜肴加了味精尚嫌不够鲜,再加鸡精,须知鸡精含盐量高达10%,食盐就是氯化钠,吃多了人体可发生水肿。如今,在我国生活的外国人,许多人仍不习惯有味精的中餐菜肴,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
  “烹学园地”中《敲制技法探究》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原料经初加工腌渍入味后,用小木槌敲打成薄片,刀工处理及烹制咸菜各道工序的详细过程,使初学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一般认为,原料愈新鲜愈好。殊不知,刚宰杀的动物性原料处于尸僵状态。肌纤维发硬,敲制时易断裂,须放置一段时间,进入成熟阶段,肌凝白开始酸解,变得松弛,容易敲制。同时呈味物质也开始分解游离出来,闻之气味芬芳。为使原料保持洁白,不得使用深色的调味料,只能使用姜醋汁、精盐、白胡椒粉等白色调味料。敲制时选用色白、质佳的鹰粟粉或绿豆粉,受热糊化后呈透明胶状物质,以增加菜品的光亮度,突出菜肴洁白、细腻、晶莹剔透的特点。以上这些细节,在一般餐饮刊物中是找不到的。
  “编读热线”是编者与读者之间直接交流、沟通的栏目,本期有一篇《五谷为养还是鱼肉为养》。颇有见地,值得一阅。
  “食苑杂谈”《吃北京烤鸭可降心脏病死亡率》,文中说给北京烤鸭上色用的传统中药材红曲,可以令死于心脏病的概率减低三成,这是一种误导。将红曲霉菌加入大米中发酵可以制成红曲米,红曲米提取物可以制成“血脂康”胶囊,人群试验可使死于心脏病的概率降低1/3,并不等于吃刷上红曲的北京烤鸭能降低心脏的病死率。更何况目前尚不知道红曲米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食用大量红曲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在有效成分的份量不明、效力更未可知的情况下怎么能向读者介绍其功能呢!
  本刊非常重视文字上的差错,今列举附于后。①p6它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诚然牛羊猪兔的瘦肉、鸡鸭鹅的脯肉都是由高蛋白、低脂肪原料,但制糁还要添加50%猪肥膘肉,这样就不能算作是“低脂肪”了。②p16(鸡脯)是附着在鸡胸膛上肋间横放肌。“膛”是动物体内部中空的部分,不能附物,应该是鸡胸骨o③p13"麻酱焙海参”。焙应为“烯”,是异体字,今废。④p15“日本味淋”。淋应为“酉林”(日语汉字)。⑤p18“鱿鱼又名柔鱼”。鱿鱼与柔鱼是两种不同的头足类,最大区别是鱿鱼肉鳍菱形,柔鱼肉鳍心形。枪马贼应为“枪乌贼”。⑥p19“清蒸瓤羔蟹”。瓤应为”酿”。⑦p37“二三好友”。二应为“两”。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成语:“三三两两“。⑧插六“花蟹酒”。蟹应为“雕”。⑨p46、49“裹腹”。裹应为“果”。
  <烹调知识>每年都要评选优秀作者,这是作者与编审之间构筑和谐关系的纽带,也是对作者积极撰稿付出辛劳表示慰问,一般杂志社都有此举。往年凡是被采用4篇以上作品者即是优秀作者,4篇都被刊发,他就是优秀作者。有作者一年供稿8篇,由于杂志容量有限,作品不适用或者其他原因只发了一两篇,那就落选了。人们常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给一个安慰奖不为过吧!奖品不分贵贱,几本书、小文具均可,礼轻情意重,一般大奖多赠书,定个钱数,附上杂志社经营的书目,让获奖者按钱数目自由选择图书,此建议仅供参考。
其他文献
皖南农家烟熏菜  徐祚年    皖南境内奇峰叠翠,山峦相连,河流密布,森林覆盖率高,因而物种丰富,这给普通农家饭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原料,也使当地人有了多种做法,烟熏菜是其极具地方风味的一种,现介绍几种烟熏菜给大家:    一、烟熏肉  原料:五花肉1000 g,小葱结20 g,姜块30 g,粗盐50 g,自产锅巴、干松树屑、稻草、八角、花椒适量。  做法:1.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4块长条形,放入盆
生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人,过去是个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每年,他们除了在明水期划着瓦罩子渔船在江里捕鱼外,即使在数九寒天,寒风刺骨的季节里,也不会像生活在北方地区的汉族农民那样到了冬天便开始“猫冬”了。每年冬季到来,江河冰封以后,他们又会头戴着貉皮帽子,穿着皮裤站在冰河上开始凿冰捕鱼了。  赫哲族很早就掌握了在冰河上破冰捕鱼的技能,开始是在江面上凿个脸盆大的冰眼,然后下钩垂钓,静候“愿者”上
一座座尘封千年的庙宇,饱经风霜的精美石雕,穿越千年却依然摄人心魄的“高棉的微笑”,孩子们纯真倔强、又略带忧伤的眼睛……这一切自然与人文的风情之美,让每一位游客对柬埔寨流连忘返。  耀眼小吴哥  到达一个目的地,总会去寻觅它最耀眼的地方。小吴哥即吴哥窟,也称吴哥寺,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佛教的神秘。因其建筑结构和雕塑艺术上的完美,它成为吴哥古迹乃至整个国家的象征,并且出现在柬
一、融合各派技法。兼收并蓄的创新    作为具有几千年饮食文化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烹饪工艺已逐步健全完善。四大菜系、八大风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肴,但各菜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将其进行相互比较和借鉴,对我们扩展创新菜肴的思路大有好处。  淮扬菜的刀工、粤菜的调味、川菜的烹调方法、鲁菜的吊汤以及西餐调味汁及奶酪技法等烹调工艺都会在创新菜中得以运用,这样才能使菜品创新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对
身体在时光中竞走  思想在时空中穿梭  看见一朵花的青春  把时间放进去  品到一口酒的醇香  把酒杯放进去  捕到一声鸟的鸣翠  把春天放进去  在时空面前一切都可以想象  在思想背后一切都可以深邃  想象可以想象的时间  思考可以思考的空间  在时空面前  花是泥土的故事  在季节背后  夢是泥土的骸骨  只是至今仍然不知道  在时间的晨光中  会不会有首凄美的诗在开放  只是至今仍然不知道 
很多人为了健康,恪守着关于饮食的种种箴言。但是您知道吗’那些被人们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饮食箴言,其实很多是充满了片面性的谎言。    1 褐色面包就是全麦面包    注意饮食健康的人,经常被食品的颜色所迷惑,褐色面包被看作是健康和营养价值更高的食品。殊不知,那只是面包师烘制面包时添加的食用色素,从而使褐色面包更具有诱人购买的色调。注意,褐色面包并不等于全麦面包,购买全麦面包最好还是看清标识。    
1大龙山,你在中原隆起,绵延无限远,我看不到你的尽头。在你的脚下,人们利用你特有的土质,燃烧起一条条火龙,火龙里诞生了奇妙的钧瓷。  我来的时候正是深秋,山上依然蓬勃葱茏,各种巨石鳞片般闪露在阳光下。我想不明白是怎样的一种土,千年不尽,支撑了炉灶里的辉煌。我看到这个叫作神垕的地方,躲藏着神一样的神秘。为何名神垕?字典上的“垕”字,只为你一地专有,那是“皇天后土”后两字的集合体,而前面加一个“神”,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外衣是人们的脸面。就烹饪来说,淀粉是菜肴的外衣,色彩是菜肴的脸面。  在众多菜肴当中,烹调师要给它们“穿”上不同的“外衣”——此衣有薄有厚。薄者如“蝉衣”,似有似无,专业上称薄浆,如爆三脆等;厚者如“棉袄”,丰满紧裹,称挂糊,如酥炸鸡块等;也有介于薄厚之间的“外衣”,称上浆,如炒肉丝等,完全裸而不着衣的莱开封称其为“都”,虽有但不多。  穿上白色的淀粉外衣后,为何咸菜五
医学专家提醒人们,预防结石病要注意以下10点。  肉类、动物内脏要少吃 控制肉类和动物内脏的摄入量,因为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成分。  慎食菠菜 据统计,90 %以上的结石都含钙,而草酸钙结石者约占87.5 %。如果食物中草酸盐摄入量过多,尿液中的草酸钙又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
面的门道  历史悠久的面条  不要小看这一根根的面条,它们可是大有来头、大有门道的。面条,是中国饮食中的一项伟大发明,现在已经成了世界性的食品。意大利、阿拉伯等国家都曾宣称面条为自己所发明,直到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中国考古学者在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里面的东西很像拉面,只有不到0.3 cm的粗细,但长度超过50 cm。经测定,这就是用谷物制成的最早的面条,距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