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各阶段教学重点与时间安排
“问题研究”的教学结构应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课前活动准备:请每位同学收集各自所在市、镇的若干个楼盘的房价房源信息并进行整理,以便分析。(1~2周的课外活动时间)
课中教学重点在于探究方法的引导,如资料的分析方法、形成问题探究基本模式、知识的迁移应用、价值观的形成、激励与赞赏的创新精神。如有位教师设计的“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课堂教学流程的教学导入:展示图片,体现城市化进程和变化。活动1:展示资料1“某市几位居民对居住地的选择”——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决策?分组讨论:活动2:分享同学们收集的晋江市楼盘房价房源信息,探讨住宅选择;活动3:讨论①广州市居住呈现郊区化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②分析居住郊区化对土地利用方式带来哪些影响,对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③晋江市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为什么?(结合上一个活动调查统计)。(一课时)
课后教学重点在于“问题研究”方法的应用,如某位教师对“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的作业设计是:调查市区和郊区楼盘每月平均售房数、面积等情况,撰写本地郊区城市化现象的预测报告。(2~3周时间)
2.情境导入的有效性
设计“问题研究”时,应精心设计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必修2“问题研究”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新颖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都能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教师在组织这部分教学时应通过新颖的问题情境导入保护和引导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设计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子”时,有位教师的情景导入设计是“展示一组生态农业园区的图片、一组观光农业图片、一组晋江市紫帽镇三益农业有限公司图片,引入探究学习主题”,三组图片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3.处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问题研究”设计核心思想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每章节后面的“问题研究”研究主题和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紧密的关系,且都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容易联系到所学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因此,教材中“问题研究”板块的设计已经明确提出问题,设计了参考研究步骤,提供了一些资料,并且以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降低难度,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展开问题探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问题研究步骤的确定是很重要的,教材中给出了参考研究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研究模式。问题探究设计主要围绕本章节的相关知识,通过探究加深对主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侧重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的过程体验。
但要实现“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目标,教师必须适当开发校本、地方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因此,对于畅想式问题(“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和热点或焦点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绿色食品知多少”,“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要进行校本化的开发。如在设计第一章的问题研究时,某位教师基于晋江市民营企业已达11 000多家,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90多万,占了全市人口近1/3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查询中小学本地与外地生源比例等感性认识,了解当地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当地农民工进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探究农民工行业转移的特点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利影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对本地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感悟人口问题的复杂性、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原因。
4.教学方式选择的可行性、合理性
教学方式的选择由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问题研究”设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以开放式、活动式为主。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每章节后面的“问题研究”可分为两类问题:一是思辨评价类问题,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绿色食品知多少?”二是开放式探究类问题,如“从城市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思辨评价类问题教学设计方式。思辨评价类问题的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在辩论中对研究问题有清晰的思路,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思辨意识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因此,思辨评价类问题的教学设计方式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问题研究的背景资料),从问题中提取出正反两方面或多方面的探究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活动与交流,重点在于引导各小组成员学会总结己方论据,提出研究辩论对策。辩论后教师要对各方面的观点做出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反思。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是最典型的思辨评价类问题,特别适合采用辩论方式展开教学。
(2)开放式问题教学设计方式。开放式问题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开放式问题教学设计方式是教师运用相关资料,创设一系列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将问题研究的目标置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探讨研究、教师启发指导的过程中完成问题研究与知识的迁移运用。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涉及国家层面的问题,较为宏观,同时不同类型资源城市可以有相同方向的出路,但同一类型资源城市出路因其地理环境的差异,其出路又是千差万别的,把宏观问题落到实处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设计时提供“寻找资源型城市出路问题研究思路:①从区位、资源、交通等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探讨可以发展为当地的优势产业。②从产业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整改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③综合规划与定位。”
5.“问题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学会研究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强调问题的开放性,因此结果不应是惟一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享受思维的美妙,感受不同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碰撞的火花。不能为学生的思维画好疆线,应任由其思维冲突、扩展,“异想天开”,如北京的自行车可以限制也可以鼓励,只要理由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选择住在城市还是郊区,根据不同条件做出选择,理解城市化问题与合理的城市规划。还有“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等,都可见仁见智。▲
“问题研究”的教学结构应为课前、课中和课后。
课前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的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课前活动准备:请每位同学收集各自所在市、镇的若干个楼盘的房价房源信息并进行整理,以便分析。(1~2周的课外活动时间)
课中教学重点在于探究方法的引导,如资料的分析方法、形成问题探究基本模式、知识的迁移应用、价值观的形成、激励与赞赏的创新精神。如有位教师设计的“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课堂教学流程的教学导入:展示图片,体现城市化进程和变化。活动1:展示资料1“某市几位居民对居住地的选择”——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决策?分组讨论:活动2:分享同学们收集的晋江市楼盘房价房源信息,探讨住宅选择;活动3:讨论①广州市居住呈现郊区化倾向,这个现象的出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②分析居住郊区化对土地利用方式带来哪些影响,对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③晋江市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为什么?(结合上一个活动调查统计)。(一课时)
课后教学重点在于“问题研究”方法的应用,如某位教师对“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的作业设计是:调查市区和郊区楼盘每月平均售房数、面积等情况,撰写本地郊区城市化现象的预测报告。(2~3周时间)
2.情境导入的有效性
设计“问题研究”时,应精心设计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必修2“问题研究”中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新颖又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都能激发其探究的兴趣,教师在组织这部分教学时应通过新颖的问题情境导入保护和引导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设计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子”时,有位教师的情景导入设计是“展示一组生态农业园区的图片、一组观光农业图片、一组晋江市紫帽镇三益农业有限公司图片,引入探究学习主题”,三组图片展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3.处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问题研究”设计核心思想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每章节后面的“问题研究”研究主题和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紧密的关系,且都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容易联系到所学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因此,教材中“问题研究”板块的设计已经明确提出问题,设计了参考研究步骤,提供了一些资料,并且以小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降低难度,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展开问题探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问题研究步骤的确定是很重要的,教材中给出了参考研究步骤,有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研究模式。问题探究设计主要围绕本章节的相关知识,通过探究加深对主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侧重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的过程体验。
但要实现“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的目标,教师必须适当开发校本、地方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工作。因此,对于畅想式问题(“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和热点或焦点问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绿色食品知多少”,“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要进行校本化的开发。如在设计第一章的问题研究时,某位教师基于晋江市民营企业已达11 000多家,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常年保持在90多万,占了全市人口近1/3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查询中小学本地与外地生源比例等感性认识,了解当地农民工生存状况,分析当地农民工进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探究农民工行业转移的特点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利影响、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对本地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感悟人口问题的复杂性、人口迁移的特点与原因。
4.教学方式选择的可行性、合理性
教学方式的选择由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问题研究”设置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以开放式、活动式为主。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每章节后面的“问题研究”可分为两类问题:一是思辨评价类问题,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绿色食品知多少?”二是开放式探究类问题,如“从城市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思辨评价类问题教学设计方式。思辨评价类问题的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在辩论中对研究问题有清晰的思路,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思辨意识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因此,思辨评价类问题的教学设计方式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材料(问题研究的背景资料),从问题中提取出正反两方面或多方面的探究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活动与交流,重点在于引导各小组成员学会总结己方论据,提出研究辩论对策。辩论后教师要对各方面的观点做出适当的点评,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反思。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是最典型的思辨评价类问题,特别适合采用辩论方式展开教学。
(2)开放式问题教学设计方式。开放式问题教学设计目标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培养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开放式问题教学设计方式是教师运用相关资料,创设一系列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将问题研究的目标置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探讨研究、教师启发指导的过程中完成问题研究与知识的迁移运用。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涉及国家层面的问题,较为宏观,同时不同类型资源城市可以有相同方向的出路,但同一类型资源城市出路因其地理环境的差异,其出路又是千差万别的,把宏观问题落到实处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设计时提供“寻找资源型城市出路问题研究思路:①从区位、资源、交通等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探讨可以发展为当地的优势产业。②从产业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整改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③综合规划与定位。”
5.“问题研究”结果具有开放性,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学会研究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强调问题的开放性,因此结果不应是惟一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享受思维的美妙,感受不同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碰撞的火花。不能为学生的思维画好疆线,应任由其思维冲突、扩展,“异想天开”,如北京的自行车可以限制也可以鼓励,只要理由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选择住在城市还是郊区,根据不同条件做出选择,理解城市化问题与合理的城市规划。还有“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等,都可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