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师集体备课的沼泽地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872889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后,集体备课备受青睐,堪称备课上最具实效的改革。它可以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避免教师单身鏖战、个体探索不足,最大限度减少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失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激活了教师资源,开掘了文本资源,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广大语文教师业已从集体备课中获益匪浅,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好处固然很多,但集体备课病象也不少:一是取消前提,拼盘共享,集体偷懒。省略个体备课,以单元为单位确定主备人,主备人在网上收集资料,形成电子教案拼盘。集体备课时将教案的拼盘与大家共享。二是个人包办,唱独角戏,噤若寒蝉。主备人独自发言,垄断主讲,其他教师默默听讲,“出工不出力”。三是模式复制,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在此结合我们备课组的做法,对提高备课效果的应对策略做些探讨和思考,以期集体备课健康发展。
  
  一、改革形式,优化内容
  
  我们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已经较完善。如定时定地定内容定主讲人;备课评价、备课管理也紧跟而上;备课流程规范:熟悉教材,提出问题——中心发言,把握重点——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形成预案,分发教师——结合实际,二次备课——课堂实施,信息反馈——教后反思,理论提升。但事实上某些环节的实际操作较难落实,为此,备课组在这些方面做了探讨和思考。笔者认为较有成效的做法是:
  1.以“说课”落实和优化备课的内容。主备的任务不是网上收集资料,形成电子教案拼盘,而是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地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不是读教案设计,而是要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依据,即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更高的要求是,主备人在说课的一些关键环节要设计若干预案供同伴选用,还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讨论时补充、修改,或圈画批注,形成教学案个性化处理的特色。
  2.以“终端审阅”保证教案质量。针对主备的说课及留下的空白、疑难问题,备课组集体交流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教案。所撰写的教案应由主持人审阅后方可实施。
  3.狠抓“二次备课”的落实,倡导个性设计与反思。教师要教好书,应该“多走一分,深入三分”,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所以,集体备课后,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上课后要及时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二次备课”可通过组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等活动来监控,如我们备课组要求同备课组的教案不能全部一样,必须做有必要的更改,还要求写上教学反思,以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独立走进教材,集体走出教材
  
  集体备课活动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主备人在说课,其他人因为没有吃透教材,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看过教材,听得云里雾里,听不出个究竟。为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匀出一些时间让教师先看教材,再听主备人说课,但收效甚微。因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要经历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无”的复杂的智力过程,从而完成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全新建构,并不是看过文章这么简单。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中的备课合作,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前个人要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独立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老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并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就是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工作教育的渗透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的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走进教材”是参与集体备课的资格,“走出教材”这个环节又是最需要集体备课的,只有交流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收集、整合各种信息,拓宽自己的备课视野。
  只有拓宽备课视野,我们对文本才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理解,我们的课堂上最需要的正是这种异于参考书的个性解读。选入课本中的内容如同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凸现在水面上,如果想更好地了解这八分之一就需要了解水下更多的部分,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才是上策。
  
  三、取其一点,备细备精
  
  语文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比如一篇散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朗读、作品主题等等都可以列为探讨的内容。如果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出现“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现象,教师间就缺乏碰撞和交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的做法是取其一点,备细备精。
  就一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芦花荡》有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穿插了多处景物描写,将残酷的战争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尤其是和战争环境、人物相谐。集体备课时抓住景物描写来讨论,从而更深刻地领会“笑谈从容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中的“风雨变幻”的人生态度。而《蜡烛》一课,我们备课组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德国人炮火一直轰炸,但没有一颗炸到老妇人?是巧合还是故意这样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教师产生了分歧,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有说是突出老妇人处境危险,有说这是外国文学突出人性光辉的描写特点,最后上网查找权威的参考资料,才达成了共识。如此重点突出的集体备课,我们组的所有教师都感受到了共享、共进、共提高的乐趣。
  
  四、个案引路,深层备课
  
  “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自己的课堂预设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如何调控等等问题又是不可猜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切实地进行课堂实践才会更有发言权,对其他教师的指导性才更大。所以,这学期我们备课组采取了理性教案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集体备课法。
  一是选择单元的重点课文分工开设精品课。由一名教师超前主备,依据设计上课,在集体备课上再说课。这样就说得更深入,更有针对性,更多的涉及学生学习的疑点与发展点,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也可以是组织集体听课后再组织集体备课,针对主备人课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操作层面上矫正和改进的意见,形成新的有效的教案。如本学期我主备鲁迅的《雪》,我把主题定位为: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集体听课后讨论异常激烈,有些老师反对我的解读。他们认为:鲁迅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认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他更为欣赏“朔方的雪”,赞美了朔方的雪顽强不屈、追求理想的斗志。当时大家各抒己见,引经据典,场面异常热闹。后来认为两种理解都很有道理,但考虑到课文附录采取了后种理解,一致同意在学生没产生别的理解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我这种解读。
  二是进行同课异构。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语文教学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集体备课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上学期我们语文备课组开展了《你一定会听见的》同课异构活动,备课组分成两小组,每小组三人,先组内小集体备课,再由王敏和赵美和两位老师上研究课。课后再举行大集体评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诊治,形成精品教案。在理解“怎样用心听”这个问题上,王敏老师以《爸爸的鼾声也美丽》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用心听”还可以用“感恩的心”来听。备课组老师一致认为这个环节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并将之写入教案。同课异构不仅使教师对文本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还提高了集体备课的热情。后来评课的老师也“课兴大发”,又上了一堂全新设计的《你一定会听见的》,如此一来,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
  
  五、加强反思,为科研导航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我们只有通过反思、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才能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反思,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另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一些科研或教研问题的探讨,能真正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从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促使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当然,实现集体备课效果优化的方法很多,不同备课组、不同学科方法又不尽相同,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救治”和“打扮”,集体备课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动人的人文风采,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理性光辉,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这片蓝天绿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潘素文,语文教师,现居浙江青田。本文编校:舒坦
其他文献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启蒙教育,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对个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只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
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重点探索了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减缓坡度,让学生轻轻松松上台阶以前批改作文时,我总感觉学生写的大作文不如小作文好,而小作文又不如日
新千年,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家庭装修装饰设计中,受新潮流、新材料的影响,一些新的设计观念也随之出现。简约中不失品位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居室装
版本不同,差异则很大。毫无疑问,你应该立即安装并开始使用Internet Explorer 5.0(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则请到网址www.micro-soft.com/ie去下载这一值得你这么做的软件)。同
小学体育教学衔接主要解决如何为学生从小学的体育学习模式转变中学体育学习模式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校
要实现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正视目前德育教育的误区,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和从儿童发展的视角反思以往的教学,努力从误区中走出来。【误区1】德育工作化“德育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形成物质文明的同时 ,又从根
颅内静脉窦血栓(CVT)由 Ribes于1925年首次报道,过去临床诊断较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如CT、MRI及DSA的发展,该病得以早期诊断.现将我们所见的CVT15例,就其临床、CT、MRI和DSA
1947年1月,南京中央大学等校学生举行抗议美军暴行的游行示威《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3期载有陈修良同志《刘晓同志领导白区工作的回忆(二)》一文,其中有段文字云:“8月间南京学生方
胃动素在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高桂珠,张辉,王新嘉胃动素(MTL)与诸多消化系统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报道很少,结论不一[1]。为此,我们对125例不同消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