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浅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导入的语言艺术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愉悦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不同课的导入,教师应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如果为创设情境而设计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感染力;如果选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如果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如果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教师的语言应该幽默神秘,发人深思。
  1. 教师语言富有感染力。《望月》这篇课文语言隽永,感情真挚,形散而神聚,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人文美、人性美启蒙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导入的时候,可以用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出这样的意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千百年来,月亮是人们心中解不开的情结,望着它,能引起无限的遐想。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赵丽宏进行美好的《望月》之旅。
  2. 教师语言介绍直观演示。学生对九寨沟了解得很少,只知道是一个风景区。教学《九寨沟》一课时,为了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对九寨沟兴趣浓厚,我搜集了一些图片,上课的时候讲解展示给学生看,他们一下子就被这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纷纷说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地方,接着我说:“这样美丽的地方,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还有哪些美景我们不知道呢,来看看课文!”于是学生很积极地学习课文,一节课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创设直观的情境,可使學生身临其境,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状态下进行。
  3. 采用比较方法导入。《黄鹤楼送别》是一篇诗词故事,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相见时难别亦难”,那首千古流传的诗,让我们记忆犹新。(学生自主读诗,体会难舍难分之情。)
  师:再让我们看一看另外几首送别诗——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比较一下,诗句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通过比较的方法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景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回味中再现离别的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 设置悬念方法导入。《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教学伊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课件出示作家图片)他一生中最敬佩的就是老师,在离开母校30年后写下了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他在这篇文章里深切地说:“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苏叔阳的追忆中。”
  这样的开头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设置悬念,为什么作者会思恋刘老师呢?学生们很想学习课文。
  二、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度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启发得法、学生开窍,所以提问要能引起学生思维,激发想象与联想。如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我有意设置悬念:“为什么说石头是书?从这本书上你还能懂得哪些知识呢?”学生很感兴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拓展了视野。又如学习课文《安塞腰鼓》,教师用一个问题统领课文的主线:“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学习课文就有层次、有目的、有想法,有延伸。“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茂腾腾击鼓的后生,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变幻的舞姿。”一篇有难度的课文顿时显得脉络分明,学起来也重点突出,容易多了。
  三、课堂激励的语言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上进。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1. 肯定并提出要求。如:“你读得这么好,老师真高兴,教教同学,当小老师行吗?”“你说得真好,要是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读得很认真,能抓住关键的词句,如果再注意停顿就更好了!”
  2. 启发并给予时间。如:“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同学请坐,谁来帮帮他?”“你已经找到了钱学森爱国的句子,能再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3. 总结并提出表扬。如:“学习的核心是思考,同学们都学会了思考,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大家学会了交流,老师真高兴。”“刚才的两个同学很勇敢,谁还敢挑战他们?”“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四、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包括情感和评判的口头语言,有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茅塞顿开,有时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催动和激励作用,使学生幡然醒悟,留下思考的余地。
  画龙点睛,切中要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适当运用教学幽默,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学生们很有兴趣地交流海底动物,说到“窃窃私语”这个词语时,一个学生拿出字典解词读了一遍,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轻轻地说:“就像我这样声音小小的。”是的!他形象地向大家展现了“窃窃私语”的意思。我立即说:“瞧!××同学在窃窃私语呢!你们也想窃窃私语吗?”课上,同学们对这个词语的印象深刻,达到了好的效果。
  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同时,学生才能在美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作者单位:淮安市老坝口小学)
其他文献
该文对DFT域中的RCTLS算法提出两个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局部线化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对正则化参数进行自适应选择,以进一步提高恢复图像的质量。实验
该文从正则集合操作的规则出发,论述了正则集合体投影图中图线的规律,为投影图的逻辑性奠定了基础,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人最基本的特性就在于人是一种语言的存在物。语言是思想的家园,语言也是情感的载体。中国的语言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特别讲究辞章的结构美与音韵之美,既表情达意,也以情感人。清朝学者焦循说:“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语文是应用性工具,又是审美的艺术。以形象与情感为特征的语文审美教育,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又能让学生受到美感的熏陶,涵
期刊
针对具有某种正则结构的一类离线非线性系统Σ,在局部范围里讨论其完全线性化,分状态完全线性化和反馈完全线性化两种情况。对非线性系统考虑跟踪控制问题,并创造性地将之归结为
随着冬季农业的开发,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市自1989年以来,结合承担农业部油菜“丰收计划”项目,开展大办丰产样板田的同时,对新引进的甘蓝型杂交油菜秦油2号、华杂2号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个性化程度很高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结合生活体验,领会语言文字,感受人生道理,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缺少个性化解读,缺少情感投入,文字对于学生就会是一堆枯燥的符号。所以,教学要从“心”出发,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充分尊重个性化的理解,调动对语言的不同感知,让学生能够真正以自己的视角理解文章,融入情感,使经典的文本与学生的内心碰撞,产生自己个性化的认识,产生对
期刊
阅读理解监控,是指阅读者在进行阅读理解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阅读理解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控、分析与调节.它从对阅读理解行为的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