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条,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陪伴儿童的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只要把笔尖放到纸上移动,便形成了线,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形象,成年人面对这些形象和线条会有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
线描教学在小学生美术课程中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常常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视觉感官的培养
在美术课上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我不会画”,或者提出“我在幼儿园没有学过画画”等问题,每当这时我会先肯定学生的作品,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你画得很好”,然后引导他们学会去“看”所需要表现的对象,看身边的事物或看绘画作品,然后再听听他们的想法,这时孩子们会告诉我说“我”觉得可以这样画。在他们眼里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
第二,听觉感官的培养
(一)用音乐启发学生绘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用音乐中一些浅显的道理启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十分注重线条的个性表现,强调线条的灵活运用和作画时的随意性。如《变化的线》一课里,边听音乐边让学生感受线条的变化多端,包括启发学生把点和线进行简单的疏密处理、粗细对比、长短结合、曲直对应、快慢交替等等。一次次积累美感经验,促使儿童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细腻、比较敏锐的程度。他们一听到音乐就会感觉到某种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脑里就会出现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孩子把刚硬的直线比喻成为男人的线条,柔软的曲线比喻成女人的线条,很有创意。
学生凭借对音乐的感觉和想象,画出各具特色的符号、图像,显现了他们对音乐中色彩的敏感性。
(二)用故事引导学生绘画
儿童绘画的题材,除了自己从生活的观察吸取直接感受外,也可以从间接的生活中得到创造的主题。在课程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听老师讲的故事通过联想创作出画面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讲述或表演一段故事,然后展开联想并创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听故事使形象思维更加活跃,又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第三,触觉感官的培养
在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的整体概念比较弱,对事物的敏感性不强,只能注意单独的个体物体,不能有联系地用联想来看物体,而触觉则恰恰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形体与质感。
尝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用“摸一说”“摸一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照顾整体的全局观念。如《神秘的口袋》一课,引导学生对“口袋”中的各种美术材料及工具进行触摸,而说出其形态及名称。静物写生时先不展现静物形态,而是装入特定的袋子或盒子中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感受它们的整体形状,然后用想象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都能把自己触摸的形象描绘出来,还对它们装点一番。虽然形象结构不十分准确,显得稚拙,但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也说明他们的触觉感官收到了更有效的刺激。
第四,思维空间扩展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学生们画的是什么,这个点、线都是什么,如:“啊,我知道了,你画的是小树枝吧?”我想这样的问话会给孩子带来联想。如果不是,她会告诉你对的是什么,说明原因,也许说“这是我去公园的路”;如果她也不知道,有时会顺着你的思路去联想,还会发展,也许说:“对,风在吹它呢!”我们一定要在更多的时候来用语言和他们交流,他们会进而喜欢用绘画这样的方式来和你沟通的。他们逐渐什么都想画,就如同什么都想说一样,因为,没有孩子是不愿意表达的,涂鸦期的线条更多意义上就是表达孩子的内心和需求。有时孩子想画个圆,却成了方,实际上,绘画也是他们成长痕迹的真实记录,并不是乱与不乱、像与不像能说明的,千万别因为看孩子画得不“像”个什么,就说他没有天分,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在有了充分的想法后才能用行动来了证明她的想法。想象力比任何东西在儿童时期都重要。
第五,走向生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生活的空间是那么宽广,生活内容的速写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玩。课堂上我先安排了儿童画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足下的旅游鞋、一把不起眼的椅子、形态各异的自行车、平板车、当当作响的大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自在地去画。学生的写生主要是表达他们的感受,允许他们发挥,允许他们创造,允许他们画“错”,这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的笔下被注进了生命,他们用笨拙的线条对感兴趣的地方详尽地描绘,采取了主观和自然主义的表达方式,从而使画面显得那么可爱而又亲切。
让儿童从身边画起,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儿童从生活画起,在愉快的耕耘中理解什么是收获的喜悦;让儿童自由发挥,在浩大的画海中寻找心中的又一片绿洲。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京东学校 )
责任编辑:祝维宁
线描教学在小学生美术课程中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常常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视觉感官的培养
在美术课上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我不会画”,或者提出“我在幼儿园没有学过画画”等问题,每当这时我会先肯定学生的作品,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你画得很好”,然后引导他们学会去“看”所需要表现的对象,看身边的事物或看绘画作品,然后再听听他们的想法,这时孩子们会告诉我说“我”觉得可以这样画。在他们眼里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
第二,听觉感官的培养
(一)用音乐启发学生绘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用音乐中一些浅显的道理启发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十分注重线条的个性表现,强调线条的灵活运用和作画时的随意性。如《变化的线》一课里,边听音乐边让学生感受线条的变化多端,包括启发学生把点和线进行简单的疏密处理、粗细对比、长短结合、曲直对应、快慢交替等等。一次次积累美感经验,促使儿童的感官直觉发展到比较细腻、比较敏锐的程度。他们一听到音乐就会感觉到某种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脑里就会出现色彩斑斓的画面。有孩子把刚硬的直线比喻成为男人的线条,柔软的曲线比喻成女人的线条,很有创意。
学生凭借对音乐的感觉和想象,画出各具特色的符号、图像,显现了他们对音乐中色彩的敏感性。
(二)用故事引导学生绘画
儿童绘画的题材,除了自己从生活的观察吸取直接感受外,也可以从间接的生活中得到创造的主题。在课程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听老师讲的故事通过联想创作出画面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讲述或表演一段故事,然后展开联想并创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听故事使形象思维更加活跃,又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第三,触觉感官的培养
在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的整体概念比较弱,对事物的敏感性不强,只能注意单独的个体物体,不能有联系地用联想来看物体,而触觉则恰恰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形体与质感。
尝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用“摸一说”“摸一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照顾整体的全局观念。如《神秘的口袋》一课,引导学生对“口袋”中的各种美术材料及工具进行触摸,而说出其形态及名称。静物写生时先不展现静物形态,而是装入特定的袋子或盒子中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感受它们的整体形状,然后用想象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都能把自己触摸的形象描绘出来,还对它们装点一番。虽然形象结构不十分准确,显得稚拙,但完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也说明他们的触觉感官收到了更有效的刺激。
第四,思维空间扩展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问学生们画的是什么,这个点、线都是什么,如:“啊,我知道了,你画的是小树枝吧?”我想这样的问话会给孩子带来联想。如果不是,她会告诉你对的是什么,说明原因,也许说“这是我去公园的路”;如果她也不知道,有时会顺着你的思路去联想,还会发展,也许说:“对,风在吹它呢!”我们一定要在更多的时候来用语言和他们交流,他们会进而喜欢用绘画这样的方式来和你沟通的。他们逐渐什么都想画,就如同什么都想说一样,因为,没有孩子是不愿意表达的,涂鸦期的线条更多意义上就是表达孩子的内心和需求。有时孩子想画个圆,却成了方,实际上,绘画也是他们成长痕迹的真实记录,并不是乱与不乱、像与不像能说明的,千万别因为看孩子画得不“像”个什么,就说他没有天分,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在有了充分的想法后才能用行动来了证明她的想法。想象力比任何东西在儿童时期都重要。
第五,走向生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生活的空间是那么宽广,生活内容的速写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玩。课堂上我先安排了儿童画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足下的旅游鞋、一把不起眼的椅子、形态各异的自行车、平板车、当当作响的大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自在地去画。学生的写生主要是表达他们的感受,允许他们发挥,允许他们创造,允许他们画“错”,这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的笔下被注进了生命,他们用笨拙的线条对感兴趣的地方详尽地描绘,采取了主观和自然主义的表达方式,从而使画面显得那么可爱而又亲切。
让儿童从身边画起,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儿童从生活画起,在愉快的耕耘中理解什么是收获的喜悦;让儿童自由发挥,在浩大的画海中寻找心中的又一片绿洲。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京东学校 )
责任编辑:祝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