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 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选取40例ACL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膝关节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结果得出,Lachman试验阴性37例,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Ⅰ度阳性4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LK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高评分较低(P<0.05)。结论 将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保持膝关节稳定,促使患者下肢能力恢复,促进其预后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 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其在16~39岁人群中最为常见,每100000人中有85人左右会发生ACL损伤,ACL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对患者运动功能带来严重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针对ACL损伤患者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手术是治疗ACL损伤主要方式,ACL单束重建主要是治疗ACL损伤主要方式,以往该治疗方式关注在重建前内束而忽略后外束,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促使其预后恢复。但相关研究显示,该治疗措施仍有11%~30%左右的失败率,以膝关节不稳、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2]。股骨侧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保障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安全性高,对ACL损伤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3]。因此本文就选取的40例ACL损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选取的40例AC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组标准[4]:(1)术前患者均给予Lachman试验,呈现阳性,软性终末点;(2)均为单膝手术;(3)以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排除标准:(1)多发韧带损伤或伴关节内骨折;(2)伴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3)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4)既往存在膝关节手术史。40例ACL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3,年龄在25~55(38.92±3.51)岁;损伤时间为1~17(8.93±1.02)个月;术前 Lysholm 膝关节功能(LKSS)40~65(51.34±5.26)分;交通事故8例,运动损伤26例,扭伤6例;左膝26例,右膝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方式如下:采取椎管内麻醉,实施前外侧入路、低位前内侧入路,以证实ACL损伤,在胫骨结节内侧2.0cm做一纵行切口,充分暴露鹅足,切取股薄肌、半腱肌腱,将其编织为4股测量长度与直径为7~9mm,于牵拉后划标记线代用,患者90°屈膝,确定后髁间窝顶点的最低点及外侧壁临近关节软骨的最低点.此两点连线的中点(右膝10:30.左膝1:30)为股骨隧道内口定位点。从前内侧入路偏向导向器,将导针钻入踝间窝外侧壁2~3mm以预防移位,随后将导向器撤出;协助患者屈膝130°,将导针从股骨踝外侧皮质穿出。使用直径4mm中空钻头钻透股骨外侧踝,隧道长30mm~40mm,使用股骨钻头钻取隧道;随后再次使用胫骨导向器定位胫骨侧残端出口部位,以导向器、胫骨矢状面呈30°夹角及胫骨冠状面呈45°夹角钻入导针,使用相同直径空心钻钻取胫骨侧隧道以备用。将预制好的移植物牵引至胫骨与股骨隧道中,股骨端使用Endobutton固定,而胫骨端使用界面螺钉辅助栓桩以增强、固定,冲洗缝合切口,使用弹力绷带,同时辅助支具固定于伸直位。

1.3 观察指标

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对40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使用LKSS评分表评估,量表包括跛行、不稳定、下蹲等8个条目,量表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越佳。生活质量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量表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选用SPSS 20.0系统处理,t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X2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组间存在差异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40例患者恢复情况分析

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显示,Lachman试验阴性37例,Ⅰ度阳性3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Ⅰ度阳性4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但缩小范围均<10°,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

2.2 40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LKSS、ADL评分对比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LKSS、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评分呈逐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ACL损伤以运动损伤最为多见,手术是治疗ACL损伤主要方式,ACL损伤后内源性再生能力较低、血液供应较弱、持续关节不稳定等造成保守治疗失败率较高,传统ACL重建存在供区病变,伴生理功能、固有细胞数量以及本体感觉降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6]。故针对膝关节ACL损伤患者采取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

ACL解剖结构主要由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构成,因此临床开始关注ACL双束重建,但术后ACL患者锻炼恢复无明显优势。因此,提升ACL单束重建技术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是ACL断裂重建的重要课题。ACL重建成功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隧道的正确定位,若隧道定位在股骨、胫骨解剖止点中点,可使ACL单束重建对于胫骨前移与旋转稳定性有良好的恢复效果。而解剖止点重点单束重建技术的关键环节是分别独立建立胫骨、股骨隧道。本文采取胫骨、股骨独立隧道建立技术以设置最优的隧道。相关研究显示,若将胫骨隧道制作在ACL解剖中心点区,其位点仅能在位于股骨解剖起点前方1.94mm与上方3.26mm左右[7-8]。本文研究显示,经治疗,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37例、轴移试验阴性36例,术后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侧有效降低,且均无膝关节功能受限;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LKSS、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呈逐月上升趋势,由此得出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保障膝关节稳定性,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对ACL损伤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膝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单束重建ACL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保持其稳定性,促进其预后恢复,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提供保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志钧,张理选.3D-CT重建技术在单束ACL解剖重建术后检查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1,32(8):1007-1010.

[2]王啸,韩旭,史小涛,等.关节镜下单束四股自体半腱肌肌腱与腓骨长肌肌腱前侧半肌腱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5):556-561.

[3]罗树林,刘铮,陆玮,等.3D打印导板在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1):90-94.

[4]阿布都萨拉木·阿布都克力木,高志祥,买买提沙吾提阿吉·麦麦提,等.自体腘绳肌腱单束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结果的Meta分析[J].骨科,2020,11(1):59-66.

[5]袁振,郝跃峰,许檬磊,等.采用激光技术实现经胫骨隧道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3):208-215.

[6]徐洪港,徐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21,27(3):76-81.

[7]佑路标,夏磊,王龙,等.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老年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膝关节肌力和位置觉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11):995-998.

[8]张酉生,栾海龙,韩文锋,等.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4):366-368,37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小儿黄龙止咳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的远期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2020.1-2021.8期间治疗的5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开展实验为对比探究实验,将52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均应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儿黄龙止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远期观察效果。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为(5.86±1.23)分,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为(5.91±1.20)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患者杜*,女,31岁,因“肛旁肿痛伴脓液外溢间作1年余”入院。患者訴1年前,哺乳期内因“臀部溃破”于普外科就诊,以体表窦道论治,经反复多次切开引流及换药处理,切开创面迁延不愈,时有脓液外溢。因症情反复发作于普外科住院治疗,查盆腔核磁示:肛周脓肿并瘘管形成并左侧盆底肌及耻骨直肠肌感染。遂来肛肠科门诊求治。入院时见:肛旁肿痛伴脓液外溢,坐卧不宁,行走不利,大便日行一次,排出不畅伴不尽感,便质无明显异常,无粘液脓血便。舌淡红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病例数为80例,截取时间段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分组方法为双盲法平均分,包括治疗组(四联疗法)和对照組(三联疗法)两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四联疗法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溃疡进行有效改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溃疡;治疗;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析椎体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两组,每组40人。其中保守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组患者采用椎体成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保守组患者与之相比,临床治疗有效率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临床中应用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内,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进行分组(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40例),A组采用西药治疗,B组基于此,给予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施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 NT-proBNP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较A组(70.00%)高(P<0.05)。B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A组低(P0.05)。纳入标准:(1)均与“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脊柱内固定AF联合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8.4-2019.8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及脊柱AF内固定术治疗)与对照组(全椎板切除减压及脊柱AF内固定术治疗)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创面引流量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椎体前后缘的比值、脊柱Cobb‵s角上,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 针对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参照组(单纯溶栓治疗)、试验组(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各40例,时间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针对血管再通、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远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降低(P0.05)。1.2 方法首先,主要针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给予氧气,以及给予强化降脂等治疗,并依据病情变化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对照组同时给予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将阿替普酶(rt-PA)按总量10%静脉推注剩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骨折患者在术后应用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50例(患者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n=200)术后未遵医嘱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n=250)术后遵医嘱抗骨质疏松治疗,将两组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I型
期刊
摘要:为缓解在低温天气输入寒凉药液引起患者不适感,笔者对输液部位和输液管如何加温保暖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加热保暖袋。该暖袋由置物袋、松紧带、魔术贴构成,使用时装入一次性加热帖,包裹在输液部位上方,可同时将输液管包裹加热,还可以配合药物对静脉炎部位热敷,更大的发挥药物药效。该暖袋不仅可以减轻输入低温液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该暖袋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不需水、电,值得在门急诊、院前急救、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关键词:腕式 暖袋 加热帖 输液【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对于烧伤整形患者而言,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在我院进行烧伤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样本量26例,依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较短,且疼痛评分较低(P0.05),可比较。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复合皮瓣移植术)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全麻下将患者瘢痕痂皮、坏死组织进行切除,促使深筋膜得以完全显露,对瘢痕痉挛进行松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