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精神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運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产生共鸣。如讲授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有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一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边读边赏,理解诗歌的意境,以及抑扬顿挫地朗诵。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如:《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意,阐释了爱情真谛的一封家信。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爱情充满了好奇感,非常渴望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如果照本宣科,将课文中的抽象性的话语抽象性地向学生解释,或许他们能从中感悟出一些,但对爱情的真谛他们根本没有透彻地理解。教师可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三幅动物之间的“爱情”图与三幅人由恋爱到中年到白头偕老的“爱情”图,让学生在比较中悟出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只有化抽象为具体才能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这种根据教材进行选择、制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较为广泛和普及。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感受课文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容易突破重难点。
三、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学也在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有机的结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如课文《愚翁移山》是一篇寓言,一般学生会感兴趣,文章内容也简单。教师可以讲述相关的知识,教学生自己利用信息资源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了解课文的寓意,请学生分小组或是自己讲述文章。学生讲完教师再补充,这样学习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工具,更为教学提供的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舞台,拉近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生活中最鲜活的反映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内容,由于教材的局限性,难以在生活中反映出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了知识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学诗歌《黄河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然后请学生读课文。在学习领会黄河的气势和文化的同时,适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的录像片,还有许多黄河各个河段的图片,让学生对自然界的黄河的特点有了新的整体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于红《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微》.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孕育“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不紧张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从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产生共鸣。如讲授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雄壮自然景观的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投影上的画面融为一体,近而感受一代枭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使学生的心与海涛一起翻腾。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表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的神奇,有表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奇伟;一幅幅画面带来的惊羡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边读边赏,理解诗歌的意境,以及抑扬顿挫地朗诵。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如:《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意,阐释了爱情真谛的一封家信。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爱情充满了好奇感,非常渴望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如果照本宣科,将课文中的抽象性的话语抽象性地向学生解释,或许他们能从中感悟出一些,但对爱情的真谛他们根本没有透彻地理解。教师可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三幅动物之间的“爱情”图与三幅人由恋爱到中年到白头偕老的“爱情”图,让学生在比较中悟出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只有化抽象为具体才能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这种根据教材进行选择、制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较为广泛和普及。可以迅速使学生进入课文情景,感受课文氛围,引起学生兴趣,容易突破重难点。
三、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起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一本书在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摇头晃脑,“子曰诗云”。教师是知识与价值的垄断者与传播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将定位于教材开发,教学研究和评价,定位于挖掘学习者的聪明才智,帮助学习者掌握创造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借鉴先进的教法,牢牢把握网上资源丰富与学习者语文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创设异彩纷呈的学习情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学也在进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有机的结合,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如课文《愚翁移山》是一篇寓言,一般学生会感兴趣,文章内容也简单。教师可以讲述相关的知识,教学生自己利用信息资源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了解课文的寓意,请学生分小组或是自己讲述文章。学生讲完教师再补充,这样学习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工具,更为教学提供的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广阔的舞台,拉近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生活中最鲜活的反映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内容,由于教材的局限性,难以在生活中反映出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了知识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学诗歌《黄河颂》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先请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然后请学生读课文。在学习领会黄河的气势和文化的同时,适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的录像片,还有许多黄河各个河段的图片,让学生对自然界的黄河的特点有了新的整体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于红《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