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最为明显,加上新课改的进行,导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发掘每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及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师资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明确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有明确目标的指导下,从一个个小的课堂目标入手,最终真正完成教学的大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前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将课本知识准确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然而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会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忽视语文教育重要性
由于语文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更是一门用处不大的学科,因此在学习上的重视度不够高,常常忽略语文教学,这个观念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其实不然,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多的,如与人交流时进行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时对中心思想的表述。这些都需要很强的语文功底,如以后出来工作的文案职位,就是一个语文水平要求很高的岗位,需要有一定的文采和技巧,表达出自己的主要思想和观念。因此,需要家长和小学生重视语文教育,首先,学校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团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可以家访,提高家长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二)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不一
由于每位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学习能力差异,造就了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也会有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来解决这些困难,对于一些个别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学生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更是自己的义务,在遇到困难时多多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及早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与策略
(一)坚持“人为至本 ”的育人理念
坚持“人为至本”的育人理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思想基础。它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在主观思想和客观行动上关注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师范生各方面能力发展 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务必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促使教师对学生实施最专业化的、最佳的服务,这才可能促进师范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学术是生命”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要求高校要想方设法激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带头开展学术研究。
(二)建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核心课程体系
根据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应该抓好两大块:一是汉语言课程、教育学和心理学 以及各种从教技能的训练课程,它们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侧重于让师范生掌握知识及本领。属于应用工具系列课程:二是文学课程 ,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要承担的必然任务 ,侧重于通过文学作品的人文熏陶.满足学生丰富自己的感情、完善自己的人格、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等一系列的需要;二者同为核心,不可偏废。完整的、理想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应该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而我们最担心的是,若我们的师范生出此状况。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语文能力去触摸深度.只能是肤浅。二是技能训练课重数量轻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配置的师资力量过于单薄,在众多的技能训练课中。
(三)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导向,并增设研究性课程
为了纠正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假探究性学习模式,也为了弘扬高校的学术研究精神.应该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导向,并增设研究性课程。我们知道,高校教师事业的根基在于学术研究,高校里真正的好教师都具备求知、求实 、求是、求真的勇气。他们的这种素质,或者说这种人格,是学生素质或人格追求的典范。在师生合作探究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或课堂里,有助于师范生探究性教育观的形成,可以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感情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将有助于师范生转变对传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的理解与接受,他们将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等,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成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合格教师。
四、总 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自己应先具有创新意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成果"新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向学生传达新课改的首要,目标,真正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为小学生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顺华.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基础教育研究,2009.
[2]王丽.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J].河西西院学报,2010.
[3]杨熙丹,罗建冲.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个性研究[J].黑龙江语文教育,2010.
[4]李建新,吳罗春.弘扬高校的学术研究精神[J].小学语文教育,2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师资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明确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有明确目标的指导下,从一个个小的课堂目标入手,最终真正完成教学的大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前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将课本知识准确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目标了,然而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会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忽视语文教育重要性
由于语文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更是一门用处不大的学科,因此在学习上的重视度不够高,常常忽略语文教学,这个观念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其实不然,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是很多的,如与人交流时进行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时对中心思想的表述。这些都需要很强的语文功底,如以后出来工作的文案职位,就是一个语文水平要求很高的岗位,需要有一定的文采和技巧,表达出自己的主要思想和观念。因此,需要家长和小学生重视语文教育,首先,学校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团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教师可以家访,提高家长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二)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不一
由于每位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学习能力差异,造就了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也会有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来解决这些困难,对于一些个别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学生也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更是自己的义务,在遇到困难时多多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及早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关于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与策略
(一)坚持“人为至本 ”的育人理念
坚持“人为至本”的育人理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思想基础。它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在主观思想和客观行动上关注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以满足师范生各方面能力发展 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务必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促使教师对学生实施最专业化的、最佳的服务,这才可能促进师范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学术是生命”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要求高校要想方设法激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带头开展学术研究。
(二)建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核心课程体系
根据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应该抓好两大块:一是汉语言课程、教育学和心理学 以及各种从教技能的训练课程,它们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基础,侧重于让师范生掌握知识及本领。属于应用工具系列课程:二是文学课程 ,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要承担的必然任务 ,侧重于通过文学作品的人文熏陶.满足学生丰富自己的感情、完善自己的人格、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等一系列的需要;二者同为核心,不可偏废。完整的、理想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应该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宁愿要肤浅的合作、讨论,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而我们最担心的是,若我们的师范生出此状况。多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语文能力去触摸深度.只能是肤浅。二是技能训练课重数量轻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配置的师资力量过于单薄,在众多的技能训练课中。
(三)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导向,并增设研究性课程
为了纠正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假探究性学习模式,也为了弘扬高校的学术研究精神.应该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导向,并增设研究性课程。我们知道,高校教师事业的根基在于学术研究,高校里真正的好教师都具备求知、求实 、求是、求真的勇气。他们的这种素质,或者说这种人格,是学生素质或人格追求的典范。在师生合作探究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或课堂里,有助于师范生探究性教育观的形成,可以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感情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将有助于师范生转变对传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的理解与接受,他们将学会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等,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成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合格教师。
四、总 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自己应先具有创新意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的成果"新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向学生传达新课改的首要,目标,真正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为小学生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顺华.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基础教育研究,2009.
[2]王丽.贴近生活的教材内容[J].河西西院学报,2010.
[3]杨熙丹,罗建冲.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个性研究[J].黑龙江语文教育,2010.
[4]李建新,吳罗春.弘扬高校的学术研究精神[J].小学语文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