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美学家尧斯说:“如果一部文本用一览无余的方式组织其要素,我们作为读者,就只好厌倦或者拒绝这本书,或者怨恨想将我们完全置于被动的企图。”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占据着相当多的篇幅,有的文章的人物思想不断碰撞,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有的文章的情感荡气回肠,百转千回。这些富有吸引力的对话意图均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出作品的丰富内涵,制造张力,让学生思维跳动,心灵充盈,情愫放飞,让真、善、美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主要讲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他的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备课时,我就在思考:“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彭德怀的似水柔情和英雄本色?”文本第十九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看似平常,但背后分明是一组组画面、一声声倾诉。教学中,我特意抓住这一段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倾听人物心音,与人物命运相连,还原隐于标点这一特殊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
教学片断:师:“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爱,怎能不让彭德怀痛苦万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十九自然段。”(屏显: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生齐读)
师:“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枪声响了,彭德怀的身体猛得一颤,随后僵住了,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
师:“好!读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2:“草地上一片沉寂,渐渐地,啜泣声响成一片。只见老饲养员老泪纵横,竟像个孩子似的“呜呜”哭出声来。”
师:“嗯!听着你的回答,我觉得你已渐渐走进了老饲养员的心里。”
生3:“我仿佛看到了彭德怀缓缓地转过身,朝着倒下的大黑骡子,慢慢摘下军帽,此时,将军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
师:“同学们,此处省略号流淌的仅仅是悲痛吗?”
生:“愧疚、思念、自责、感恩、祝福……”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同学们,省略号里流淌的是铮铮铁汉的柔情呀!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倾听他的心声。假如你是彭德怀将军,你会说些什么呢?假如大黑骡子有生命的话,它又会怎样呼唤主人?”
(生练笔,配乐)
(男生)彭德怀:“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对不住你呀!从江西出发时,你就一直跟随着我,一路上又是驮伤病员,又是驮粮食和器材,这么辛苦,从来没有享过福呀。今天你走了,但你的身影将陪伴我走向漫漫征途。”
(女生)大黑骡子:“主人呀主人,我没有怨你、没有恨你,我不会忘记长征路上你对我的细心照料。今天,我是为了革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值!”
学生交流。
师:“这么感人的画面,这么深情的倾诉,全都在这‘……’了。此时无语胜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这就是标点的魅力。”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对于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妙处。
一、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不仅让学生有对文章主人公经历的间接体验,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才能有丰富的切身体验”。让学生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渐渐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他们体验到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文中的留白,伴随着教师发自内心真情的评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不断迸射出灵动的火花,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艺术佳境。
二、拓展空间,让课堂充满想象的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的天地无限宽广,课文标点留白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对于这个教学片断,我抓住句末的省略号,营造倾诉的情怀:让学生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彭德怀与大黑骡子间心灵深处的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振聋发聩,催人泪下。它将彭德怀与大黑骡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演化在每个孩子的心头,沁入每个孩子的肺腑,让他们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此处留白的巧妙,让学生的思想延伸向无限的空间之中,让学生获得“超文本”的阅读效果,课堂因此充满了情感张力。
三、真情告白,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
平时课堂上,唱主角的总是那么几个表现欲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现在让学生动笔写,并且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感悟、写话。因为这个留白的巧用,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从文中寻找相关信息与材料,很自然地想到大黑骡子一路上的辛劳,把文中的信息进行有效重组、整合,让散落在文中的珍珠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我一点都没想到此处的设计会如此精彩,既让发言的学生产生成就感,又激发其他同学的发言热情。创设这样一个真情告白的情境,学生都能想彭德怀之所想,念大黑骡子之所念。这样的练笔再一次让学生走近彭德怀,再一次触摸彭德怀那颗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滚烫的心,大大增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实践证明,这一练笔是成功的,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已经顺利达成。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使课堂充满无限的张力。情由心声,如果教师课前都能潜心会文,准确挖掘出教材中的练笔点,为学生搭建起一座座读写结合之桥,则我们的教学必能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主要讲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他的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备课时,我就在思考:“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彭德怀的似水柔情和英雄本色?”文本第十九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看似平常,但背后分明是一组组画面、一声声倾诉。教学中,我特意抓住这一段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倾听人物心音,与人物命运相连,还原隐于标点这一特殊文字层面背后鲜明的形象。
教学片断:师:“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爱,怎能不让彭德怀痛苦万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十九自然段。”(屏显: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生齐读)
师:“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枪声响了,彭德怀的身体猛得一颤,随后僵住了,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
师:“好!读出了自己的思考!”
生2:“草地上一片沉寂,渐渐地,啜泣声响成一片。只见老饲养员老泪纵横,竟像个孩子似的“呜呜”哭出声来。”
师:“嗯!听着你的回答,我觉得你已渐渐走进了老饲养员的心里。”
生3:“我仿佛看到了彭德怀缓缓地转过身,朝着倒下的大黑骡子,慢慢摘下军帽,此时,将军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
师:“同学们,此处省略号流淌的仅仅是悲痛吗?”
生:“愧疚、思念、自责、感恩、祝福……”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同学们,省略号里流淌的是铮铮铁汉的柔情呀!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倾听他的心声。假如你是彭德怀将军,你会说些什么呢?假如大黑骡子有生命的话,它又会怎样呼唤主人?”
(生练笔,配乐)
(男生)彭德怀:“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对不住你呀!从江西出发时,你就一直跟随着我,一路上又是驮伤病员,又是驮粮食和器材,这么辛苦,从来没有享过福呀。今天你走了,但你的身影将陪伴我走向漫漫征途。”
(女生)大黑骡子:“主人呀主人,我没有怨你、没有恨你,我不会忘记长征路上你对我的细心照料。今天,我是为了革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值!”
学生交流。
师:“这么感人的画面,这么深情的倾诉,全都在这‘……’了。此时无语胜有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这就是标点的魅力。”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对于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妙处。
一、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不仅让学生有对文章主人公经历的间接体验,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与文章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才能有丰富的切身体验”。让学生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渐渐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他们体验到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文中的留白,伴随着教师发自内心真情的评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不断迸射出灵动的火花,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艺术佳境。
二、拓展空间,让课堂充满想象的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的天地无限宽广,课文标点留白处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对于这个教学片断,我抓住句末的省略号,营造倾诉的情怀:让学生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彭德怀与大黑骡子间心灵深处的呼应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振聋发聩,催人泪下。它将彭德怀与大黑骡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演化在每个孩子的心头,沁入每个孩子的肺腑,让他们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此处留白的巧妙,让学生的思想延伸向无限的空间之中,让学生获得“超文本”的阅读效果,课堂因此充满了情感张力。
三、真情告白,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
平时课堂上,唱主角的总是那么几个表现欲强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现在让学生动笔写,并且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感悟、写话。因为这个留白的巧用,学生能联系上下文,从文中寻找相关信息与材料,很自然地想到大黑骡子一路上的辛劳,把文中的信息进行有效重组、整合,让散落在文中的珍珠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我一点都没想到此处的设计会如此精彩,既让发言的学生产生成就感,又激发其他同学的发言热情。创设这样一个真情告白的情境,学生都能想彭德怀之所想,念大黑骡子之所念。这样的练笔再一次让学生走近彭德怀,再一次触摸彭德怀那颗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滚烫的心,大大增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实践证明,这一练笔是成功的,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已经顺利达成。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使课堂充满无限的张力。情由心声,如果教师课前都能潜心会文,准确挖掘出教材中的练笔点,为学生搭建起一座座读写结合之桥,则我们的教学必能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