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6月,尚未到而立之年的舒婷从东海之滨的福建来到重庆巫山的长江三峡,站在滚滚东去的长江边,这位我国朦胧诗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胸中禁不住波涛翻涌,滔滔不绝的诗意倾泻而出,汇成了一首充满激情、充满哀怨、充满叛逆又充满哲理的美诗名篇《神女峰》。后来,这首诗成为了舒婷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首优美而抒情的诗篇中,舒婷饱含激情地写道:“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波涛滚滚遍山崖
按理说,这首以神女峰命名的诗篇,其灵感创意应该首先是来自于那座充满了凄美传说的峰崖;可不知怎的,笔者总觉得诗人的灵感是来自江岸边那大片如洪流般浩瀚壮观的金光菊。一想到诗人描绘的那种金色海洋般的意境,笔者就禁不住激情洋溢,恨不得立即飞往那江边,徜徉在漫山遍野的金光菊中。
高明的诗人不过寥寥几句就十分传神地描绘出了金光菊的生活场景。金光菊性喜向阳通风的环境,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倒并不苛刻,寒冷也好,干旱也好,它都不怎么在乎,无论什么土质,它也都能很好地适应生长。
对人类来说,长江三峡江岸的悬崖上显然不怎么舒适;但对于金光菊来说,那里反而是一处绝佳的生长环境,开阔通风,阳光充沛。金光菊在三峡边的悬崖上自由自在地繁衍着,迅速蔓延开来,风风火火,浓浓烈烈,衍生出浩瀚的金色波涛,引得娇小而多愁善感的女诗人浮想联翩,直把那金光菊的花海当成了“正煽动新的背叛的洪流”,进而产生了讴歌新时期女性勇于追求世俗幸福的感慨来。
花自北美草原来
那么,这么热烈绚烂的金光菊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呢?
从名字不难猜到,金光菊为菊科植物。作为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菊科植物最突出的特征是:头状花序,有舌状花或筒状花之分,聚药雄蕊,瘦果。该科共有13族1300余属,近2.5万~3万种。
金光菊原产北美洲,该属约有26个种,自然分布于加拿大及美国中西部的平原与大草原。由于独特的分布区域和观赏价值,它被确定为美国马里兰州的州花。金光菊属植物在分类学上的显著特征是:头状花序生于枝顶,总苞半球形,花序托凸起,瘦果四棱形。
金光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根状茎有或无,大多数种类较高,茎直立,全体无毛或有软毛;叶互生,有时基生,叶缘有锯齿、圆齿,偶见全缘,或有浅裂至深裂;总苞片2层;边花黄色,2~5厘米长,圆盘形的筒状花黄色或黑紫色,可结实;瘦果四边形或锥形,无毛。
金光菊这个名字于1753年由瑞典植物园家林奈为纪念两位植物学教授奥拉夫·鲁德贝克和他的儿子而命名的。奥拉夫·鲁德贝克是瑞典乌普萨拉植物园的创始人,也是林奈的老师。
在被正式命名之前,欧洲于18世纪将金光菊引入花园种植欣赏。由于该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为持久的花期,因而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其实,金光菊之所以能够成片地生长,长出浩瀚壮观的气势来,除了它所具有的种子自播、自繁习性外,还得益于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虽然每当寒风四起时,绿油油的金光菊叶不得不枯黄凋零,但它埋在泥土里的根系继续保持着活力,并且悄悄地孕育着下一轮更加蓬勃的萌发。如此,年复一年,金光菊在自然界的地盘便迅速扩大。
坠入人间食烟火
有了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即便只是一种草本植物,金光菊也当然不可能只满足于逗留在长江三峡两岸的悬崖上展览千年。事实上,在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分布着大片野生的金光菊。尤其是在我国江南地区,更是经常可以见到金光菊浓烈的身影,中央的筒状花芯圆满凸耸,紫褐动人,四周的舌状花瓣潇洒飘逸,金光四射,那么美,那么烈,叫人弄不清楚它们到底是自然长成的,还是人工有意培植的。
这也难怪了,因为如今金光菊早已被人们广为栽培,成为一种应用相当普遍的观赏花卉。金光菊株型美丽,花朵漂亮,现花期长,可从夏季一直开到霜冻以前;而且金光菊不择土壤,耐寒耐旱,极易栽培与管理,几乎具备了园林花卉所有的优点,特别适宜于庭院和城市花坛的绿化美化布置。因此,在野外看到大片金光菊时,不少人常常会误以为是人工种植的,而在城市绿地中看到的一丛丛金光菊,又会感觉乡风扑面,野趣盎然。这种似是而非的错位感,倒别有一番意趣。
你相信吗?金光菊本身也会跟我们开这种似是而非的玩笑呢。笔者就曾经被它捉弄过一回。有一次,笔者带着女儿去花圃拍照片,其时正值金光菊盛开的季节,艳丽无比。就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笔者还拍到了另一种花纹更为俏丽的菊科花卉,那花朵显然要比金光菊肥硕,而且在舌状花瓣靠近筒状花芯的部位,有一圈非常醒目的紫褐色斑,相当有个性。这种个性让笔者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确认了这种花的身份,于是,拿出十分权威的架势对女儿说:“这是勋章菊,一种原产于南非的菊科植物。喏,跟那种金光菊是同科不同属的亲戚。”这花也的确非常配合,长得确实像一枚美丽的勋章,弄得女儿深信不疑。可是后来笔者才发现,自己当时完全被这种花朵给欺骗了,它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勋章菊,而是地地道道的金光菊,只不过是一个花芯的变种而已。
原来,金光菊并不都是痴痴地固守在悬崖上展览千年的,早有耐不住寂寞的金光菊已经开始融入世俗,并且沾染上尘世的艳俗了。为了这份艳俗,它们宁肯放弃荣耀了千年的洪流般壮观的浓烈金色。
【责任编辑】赵 菲
在这首优美而抒情的诗篇中,舒婷饱含激情地写道:“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波涛滚滚遍山崖
按理说,这首以神女峰命名的诗篇,其灵感创意应该首先是来自于那座充满了凄美传说的峰崖;可不知怎的,笔者总觉得诗人的灵感是来自江岸边那大片如洪流般浩瀚壮观的金光菊。一想到诗人描绘的那种金色海洋般的意境,笔者就禁不住激情洋溢,恨不得立即飞往那江边,徜徉在漫山遍野的金光菊中。
高明的诗人不过寥寥几句就十分传神地描绘出了金光菊的生活场景。金光菊性喜向阳通风的环境,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倒并不苛刻,寒冷也好,干旱也好,它都不怎么在乎,无论什么土质,它也都能很好地适应生长。
对人类来说,长江三峡江岸的悬崖上显然不怎么舒适;但对于金光菊来说,那里反而是一处绝佳的生长环境,开阔通风,阳光充沛。金光菊在三峡边的悬崖上自由自在地繁衍着,迅速蔓延开来,风风火火,浓浓烈烈,衍生出浩瀚的金色波涛,引得娇小而多愁善感的女诗人浮想联翩,直把那金光菊的花海当成了“正煽动新的背叛的洪流”,进而产生了讴歌新时期女性勇于追求世俗幸福的感慨来。
花自北美草原来
那么,这么热烈绚烂的金光菊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呢?
从名字不难猜到,金光菊为菊科植物。作为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科,菊科植物最突出的特征是:头状花序,有舌状花或筒状花之分,聚药雄蕊,瘦果。该科共有13族1300余属,近2.5万~3万种。
金光菊原产北美洲,该属约有26个种,自然分布于加拿大及美国中西部的平原与大草原。由于独特的分布区域和观赏价值,它被确定为美国马里兰州的州花。金光菊属植物在分类学上的显著特征是:头状花序生于枝顶,总苞半球形,花序托凸起,瘦果四棱形。
金光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根状茎有或无,大多数种类较高,茎直立,全体无毛或有软毛;叶互生,有时基生,叶缘有锯齿、圆齿,偶见全缘,或有浅裂至深裂;总苞片2层;边花黄色,2~5厘米长,圆盘形的筒状花黄色或黑紫色,可结实;瘦果四边形或锥形,无毛。
金光菊这个名字于1753年由瑞典植物园家林奈为纪念两位植物学教授奥拉夫·鲁德贝克和他的儿子而命名的。奥拉夫·鲁德贝克是瑞典乌普萨拉植物园的创始人,也是林奈的老师。
在被正式命名之前,欧洲于18世纪将金光菊引入花园种植欣赏。由于该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为持久的花期,因而深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其实,金光菊之所以能够成片地生长,长出浩瀚壮观的气势来,除了它所具有的种子自播、自繁习性外,还得益于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虽然每当寒风四起时,绿油油的金光菊叶不得不枯黄凋零,但它埋在泥土里的根系继续保持着活力,并且悄悄地孕育着下一轮更加蓬勃的萌发。如此,年复一年,金光菊在自然界的地盘便迅速扩大。
坠入人间食烟火
有了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即便只是一种草本植物,金光菊也当然不可能只满足于逗留在长江三峡两岸的悬崖上展览千年。事实上,在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分布着大片野生的金光菊。尤其是在我国江南地区,更是经常可以见到金光菊浓烈的身影,中央的筒状花芯圆满凸耸,紫褐动人,四周的舌状花瓣潇洒飘逸,金光四射,那么美,那么烈,叫人弄不清楚它们到底是自然长成的,还是人工有意培植的。
这也难怪了,因为如今金光菊早已被人们广为栽培,成为一种应用相当普遍的观赏花卉。金光菊株型美丽,花朵漂亮,现花期长,可从夏季一直开到霜冻以前;而且金光菊不择土壤,耐寒耐旱,极易栽培与管理,几乎具备了园林花卉所有的优点,特别适宜于庭院和城市花坛的绿化美化布置。因此,在野外看到大片金光菊时,不少人常常会误以为是人工种植的,而在城市绿地中看到的一丛丛金光菊,又会感觉乡风扑面,野趣盎然。这种似是而非的错位感,倒别有一番意趣。
你相信吗?金光菊本身也会跟我们开这种似是而非的玩笑呢。笔者就曾经被它捉弄过一回。有一次,笔者带着女儿去花圃拍照片,其时正值金光菊盛开的季节,艳丽无比。就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笔者还拍到了另一种花纹更为俏丽的菊科花卉,那花朵显然要比金光菊肥硕,而且在舌状花瓣靠近筒状花芯的部位,有一圈非常醒目的紫褐色斑,相当有个性。这种个性让笔者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确认了这种花的身份,于是,拿出十分权威的架势对女儿说:“这是勋章菊,一种原产于南非的菊科植物。喏,跟那种金光菊是同科不同属的亲戚。”这花也的确非常配合,长得确实像一枚美丽的勋章,弄得女儿深信不疑。可是后来笔者才发现,自己当时完全被这种花朵给欺骗了,它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勋章菊,而是地地道道的金光菊,只不过是一个花芯的变种而已。
原来,金光菊并不都是痴痴地固守在悬崖上展览千年的,早有耐不住寂寞的金光菊已经开始融入世俗,并且沾染上尘世的艳俗了。为了这份艳俗,它们宁肯放弃荣耀了千年的洪流般壮观的浓烈金色。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