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友须警惕夜间低血糖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k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大伯患上糖尿病将近两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调整,而且,孙大伯也一直很听医生的话,努力地控制着饮食,并坚持运动锻炼,血糖基本能够降到正常范围。不过,就在上周三的早上,老伴却突然发现孙大伯昏迷不醒,赶紧叫来救护车将孙老伯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孙老伯为“低血糖昏迷”,经过不懈的奋力抢救,孙大伯于3天后才苏醒过来。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孙大伯,平时测得的血糖总是偏高或者正常,为何会突然在半夜发生低血糖反应呢?
  低血糖其实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既可以发生在白天,也可以发生在夜间。夜间低血糖发生时,往往情况会和白天类似,比如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出汗等症状而被惊醒;当然,还有一些人则是浑然不知,呈现昏迷的状态,从而导致持续的、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后一种情况,也被称为“夜间未察觉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如果是接受长效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年龄偏大、形体偏瘦及肝肾功能差者,当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时,也要警惕这类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血糖并非“越低越好”
  低血糖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容易发生在老年糖友身上。而且,不少老年糖友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血糖降得越低,病情控制越好”。殊不知,低血糖的危害并不少。
  低血糖的标准到底是多少?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时,就称为低血糖。但一般来说,血糖只有达到更低水平时,才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即临床所说的“低血糖症”,其诊断标准为:男<2.8mmol/L,女<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成为夜间低血糖的高发人群,主要与以下4点有关:(1)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差;(2)肝脏分解药物和肾脏排泄药物能力明显下降;(3)口服降糖药或是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4)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尤其是第四点,导致患者对低血糖症状反应差,加重了低血糖对机体的危害。
  所谓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不当,包括如下一些情况:例如,晚餐前注射过混合胰岛素,但晚睡前没有加餐;或晚睡前注射普通胰岛素后,忘记了少量加餐,可出现夜间低血糖。再如,注射混合胰岛素剂量过大,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比例应用不适当,如长效胰岛素用量大于普通胰岛素时,常常造成日间尿糖、尿量较多,夜间出现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危害极大
  低血糖发生时,患者一般都会有大汗淋漓、心慌、头晕等表现。白天发生这种情况,肯定都能及时发现。但是,夜间睡眠过程中,如果发生低血糖,有些人就不易察觉,尤其是老年人群,反应本来就比较迟钝,很可能直至陷入昏迷,都未能察觉。
  而一旦不慎陷入低血糖昏迷,脑组织就会严重受损,即使后期经过抢救苏醒过来,患者的记忆力、反应能力、认知功能等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减退。比如短期记忆力下降、反应迟滞、思维混乱、亲疏不分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差,一旦出现低血糖,无任何前驱症状,很快进入嗜睡、昏迷状态,甚至出现癫痫样抽搐。如果低血糖持续超过6小时,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伤,从而导致脑死亡,甚至猝死。因此,夜间低血糖的危害绝对不容小觑。
  噩梦、多梦也是低血糖“警报”
  夜间低血糖大多发生在半夜12点至凌晨2点左右,正是熟睡的时候,如果老人本身的自我感知能力较差,一般都很难发现。不过,要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也并非毫无办法。
  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感觉夜间某个时间段特别容易出汗、心慌、做噩梦,第二天起床以后还会头痛,感觉没睡好、乏力,都要怀疑自己可能出现过夜间低血糖的表现。当然,这些症状一开始会比较轻,容易被患者忽视,因此也更要引起警惕。
  其中,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血糖过低往往是噩梦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对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由于正常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个时段,快波睡眠时,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的神经兴奋性增高,脑蛋白质合成加快。当血糖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蛋白质合成受阻,致使快波睡眠时间延长,神经兴奋更为增高,可能发生多梦、做噩梦的情况。
  注意临睡前及夜间血糖监测
  如果平时血糖控制得很好,近期没有什么原因却突然出现早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就要高度怀疑夜间是否有低血糖的现象,此时必须要加强夜间血糖的监测。需要提醒的是,监测夜间血糖,不应由患者本人来测,而是应该请家属调好闹钟、定好时间,晚上定时醒来帮助患者测量血糖,患者则尽量保持睡眠或是休息的状态,以免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
  此外,临睡前的血糖检测也很重要。如果是接受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临睡前的血糖值偏低,或是已经处于正常值的底限,也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这可能也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的诱因。
  而对于早晨血糖突然升高且怀疑夜间低血糖者,可以把晚上的药量稍微减少一些,观察一下第二天早晨的血糖是否有所下降。如果有所好转,就极有可能是夜间低血糖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最好是到医院内分泌科去做专业的夜间血糖监测。
  预防夜间低血糖4建议
  如上所述,夜间低血糖一旦发生,对患者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积极预防这类情况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夜间低血糖的防控,有如下建议:
  1.调整药量。患者如果有类似夜间低血糖的情况,应在复诊及随访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根据夜间血糖及24小时血糖波动情况来调整用药。切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以免血糖波动过大。
  2.饮食定时定量。饮食对血糖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调整好饮食,做到定时定量。晚餐要吃,并且碳水化合物要有保证。特别是有些人晚餐应酬只喝酒、不吃饭菜,就会缺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更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3.生活规律、运动适量。保持规律生活,积极运动锻炼,保证能量的消耗能跟上节律,消耗量也能跟饮食和药量相配合,以保持血糖的稳定。突然的、过量的运动,皆会导致能量过度消耗,血糖突然下降,并不可取。临床研究也显示,有些人餐后运动过量,也容易产生夜间低血糖的问题。
  4 .加强血糖监测。患者应于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时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ol/L,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晚睡前血糖在 5.6~7.8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L。运动前后应测血糖,若血糖值偏低,则应少量进食后再运动。
  总之,夜间低血糖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发现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自身也应从生活、饮食、运动等各方面进行调整。当然,如果已经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且情况比较危急,可赶快吃些糖果或饮用糖水,并迅速监测血糖。若低血糖反应持续发作,情况比较严重,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家属应及早将患者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其他文献
口臭,也叫口气,是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有人以为口臭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的,认为只要注意刷牙、嚼嚼口香糖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对付口臭远没有那么简单,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不同,应对方法就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口臭的幕后“凶手”。  脓性口臭  常见于化脓性鼻炎、副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食道憩室等疾病。这些病灶易腐败、化脓,形成溃疡,引起口臭。只有消除感
下蹲,不仅省时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节省空间,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只要能站立就可以,而且它还有很多好处,蹲起运动5分钟就有行走1小時的锻炼效果。  首先,下蹲时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身体协调性,增加人生活的积极性。同时,适当的蹲起活动可以增加髋、膝关节的活动,适当增加灵活性。  其次,下蹲活动可使周身血管规律性地收缩舒张,减少心脏外周阻力,改善微小血管的弹性,减少心脏负荷,还能降低血压。同时下蹲动作
我父亲患有银屑病(牛皮癣),在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是我们使用的方法不对吗?  广西 肖女士  肖女士:  激素可以治疗包括银屑病在内的很多皮肤病,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对,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局部的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如果涂抹的皮肤面积太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还会引起体内激素变化,导致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对身体造成损害。  另外,如果停药过早,还容易导致皮疹复發。
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如果要从中评选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二甲双胍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作为问世数十年的经典老药,二甲双胍历经坎坷,从一度在退市边缘挣扎,到如今终成正果、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王者地位。  我国医药学专家曾于 2014 年制定《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出现,不
虽然人的衰老是从内部器官开始,但在一张脸上的体现却是最明显,如皱纹、皮肤松弛、脸色灰暗等。如果每天坚持练练“嘴唇操”就可以有效减少面部皱纹,并保持滋润的面色。  开闭嘴唇法 将嘴巴最大限度地张开,发“啊”声或呵气,然后再闭合,有节奏地一张一合,每次连续100下,或持续2~3分钟。或者每天早晚1次,每次说30~40遍。对维护肤色红润有光泽、皮肤有弹性有很大的帮助。  擦搓嘴唇法 把嘴唇闭好,用一只手
吃得好  一般一日三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分别是30%、35%~40%、35%~40%。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消耗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饭七分饱即可,太饱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老年人吃饭时别太着急,细嚼慢咽,最好少吃煎烤类的过硬食物。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少食多餐。  拉得爽  最好每日早晨起
老是觉得自己喉咙里面有什么东西黏住、卡住,使劲吐啊、咳啊都弄不出来。到医院检查做了一圈,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就是不见好,怎么办呢?  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很简单,就两个字:热敷!你找条毛巾,放到脸盆里,然后往脸盆里倒入一定量的温水,要稍微的偏热一些,不要太凉,然后把毛巾捞出来拧干,趁热敷在颈部前方,尽量围住整个脖子,轻轻地按压毛巾使得毛巾尽可能地贴紧脖子上的皮肤。  这样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将
我今年60岁,前几年龟头痛过一段时间,今年又开始痛了,检查过尿路、尿动力等,没查出什么异常,医生给开了西乐葆等止痛药,但效果不理想。我现在很痛苦,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广东 秦先生  秦先生:  根据描述,怀疑您患的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这是一种令男科医生挫折、患者困惑的疾病,被现代医学定为“世界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尽管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尚未明了,但目前的基本观点是,它是一种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每20个人中就有1名哮喘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  不发作也要治疗  哮喘在民间俗称“气喘病”或“吼病”,它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或胸闷为特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患病率每10年上升50%,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哮喘。国内哮喘病的防控形势并不理想,能够
有研究显示,多于80%的成年人曾出现过腰背痛,其中63.5%的患者存在肌筋膜炎。  在肌筋膜炎面前,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别,也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随着年龄增长,患肌筋膜炎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中老年人也因此成为患病的主力军。  肌筋膜炎常见,却又常被忽略或误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导致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精神负担。  本期名医谈病,我们就来谈谈:  腰痛,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在全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