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全产业链发展 人才成关键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建筑业广阔的市场未来相比,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出来,人才成为其中的关键。
  2019年1月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的公告”,批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为行业标准,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是BIM领域重要标准之一,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和明晰了BIM交付体系、方法和要求,在BIM表达方面具有可操作意义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也为BIM模型成为合法交付物提供了标准依据。
  这也标志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建筑业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利好政策的不断加码,我国建筑业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装配式建筑行业。
  随着建筑业朝信息化转型的动作加快,BIM、装配式建筑、机器人、AI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预测建筑业将会在不远的未来一步步地打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桎梏。但与广阔的市场未来相比,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出来,人才成为其中的关键。
  科技赋能智慧工地
  随着一项又一项大型工程项目的竣工,中国建筑行业的勃勃生机也吸引了世界的瞩目。在这些建筑或雄伟、或优美的外观之下,内在更是凝聚着无比精密先进的技术力量。
  事实上,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未来建筑,即便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建筑工地,也正在被科技赋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预制墙板每块重达100多公斤,而遥控搬运小车一次可以搬运4到6块预制墙板,只需要一名女工遥控操作,就能将墙板提升、捆扎、倒放,再通过工地复杂的路况、进出电梯,最终整齐堆放到楼层指定地点。这是在北京某工地的真实场景。
  在广东东莞的另一处工地,在搬运墙板的是另一种被称为AGV的自动运输机器人,它能通过预设编程、自行识别路径和避障行进,在特定范围能实现无人化运输。这个工地上还在试验另一款地面找平机器人。
  另一处工地,工人使用装载智能芯片的安全帽通过实名制通道进入施工工地;智能安全帽与对应的劳务人员身份信息绑定,实现数据自动收集、上传;无人机航拍技术,实现工程实景测绘、方案模拟及进度汇报;空气检测、噪音等数据信息被实时检测并大屏显示;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施工情况……
  这一切仿佛让建筑工地拥有了“生命”,长出了“大脑”“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着隐患……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我们身边的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是人工智能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具体体现,通过运算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精准化管理和风险预警,加强建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施工管理,切实解决施工现场的痛点及风险防范。
  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更大程度地去联系在工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个体。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智慧产品在建筑施工中运用,我国智慧工地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智慧工地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慧工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9.1亿元,同比增长24.03%。
  巴尔弗·贝蒂(Balfour Beatty)公司预测:“到2050年,建筑工地将不会再有人类工作。”
  事实上,三一集团已经推出了无人压路机、无人挖掘机、无人起重机、无人消防机、3D摊铺机及无人智能压实机群等重量级无人装备,并已投入使用。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正在飞快地发生着变化,迎来一场指日可待的科技盛宴。当然,这一系列变革也让传统的建筑业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人手到人才
  虽然高科技在建筑业崭露头角已不是新鲜事,但整个建筑业相对而言,当前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以现浇建造方式为主要生产模式的传统产业。
  作为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2018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3.5万亿元。但成绩的背后,劳动力短缺、劳动生产率低、工作环境较差、工人施工技术良莠不齐、环境复杂、噪音粉尘、施工安全风险,等等,都成为传统建筑行业的痛点。
  事实上,因为传统建筑业“门槛”相对较低,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吸引了大量农村转移而来的劳动力。长期以来,农民工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从事一线工作的主要力量。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建筑业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例为13.8%, 2011年17.7%,2014年占22.3%。
  但随着建筑业从传统劳动向智能化建设转移,国家振兴乡村战略步伐的加快,同时带动农村就业、创业机会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其他相对轻松、职业相对体面的工作。因此新生代建筑工人数量急剧下降,致使建筑一线从业人员大幅减少,并呈现出当前建筑工人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局面。
  建筑业农民工整体占比也开始出现下降,2017年下降至18.9%,2018年为18.6%。
  虽然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1.5%,占比呈不断增加之势,但2012年-2017年5年内,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中,仅有4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是增加的,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比从15.2%增长至21.3%,增幅最明显。而年轻劳动力整体处于下降趨势,其中劳动力最旺盛的21岁?30岁农民工群体占比从30.8%下降至27.3%。
  这也就意味着,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年轻劳动力供给出现严重下降,由于建筑业属于重体力活,建筑劳务人员的用工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之间,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严重,我国建筑劳务人员的年龄将呈现出老龄化趋势。由于用工量大、季节性强、工种门类多以及生产需求的增加又导致建筑业补员和新增员工的双向叠加,“民工荒”问题凸显。   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随着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手工型向工业化、智能化转变的过程中,对于工人的需求也正在从“人手”向“人才”转变。
  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引进新的施工技能,对建筑模式、监管体系、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养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大型综合建筑领域,机械化的规模作业将逐渐替代传统劳务人员的基础工作,体力活终将被技术活所替代。
  毫无疑问,曾经“教农民工用水泥造房子”已然行不通了。
  相比肩挑背扛的体力活,工业化生产预制建材、机械化的施工作业,不管是在施工效率还是验收过程的可靠性,都远远大于人力施工,可以说不管进程的快与慢,高科技在将来必然会在很多岗位替代人工。
  变革中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加码,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如今,装配式建筑正在从试点示范走向全面推广阶段,步入高速发展时期。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303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4682亿元,2018年已达到6532亿元。
  有机构预测,2017年-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累计市场空间约2万亿元,2017年-2025年全国装配式建筑累计市场空间超過6.8万亿元。
  与良好的市场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人才显得供不应求。目前建筑工业化从业人员稀缺,大部分从业人员均由传统行业转变而来,缺乏工业化的系统训练。
  据统计,现如今我国建筑工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已近100万人,而所需后备人才在高校培养中仍属少数,情况堪忧。全国的大专院校几乎没有“预制构件”专业,也没有对技术工人培训的渠道,造成相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均极度缺乏。
  同时,装配式建筑使工程虽然在混凝土现浇、模板和钢筋等方面减少了现场用工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构件吊装、灌浆和节点连接等方面的人工用量,并且施工难度更大。普通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施工经验,很难满足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
  而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离不开BIM技术。例如,江苏连云港的一则招标公告就在公告中明确提出一项投标要求:在“装配式建筑”上使用过BIM技术,可加6分,且BIM工程师必须是投标企业自身员工。
  就如同10年前的互联网一样,基于BIM所引领的技术变革、管理变革,也势必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无论是对施工企业与施工管理人员,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将直接决定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层次。
  然而,BIM的人才缺口也在逐年增大,包括BIM技术人才和BIM管理人才。据统计,BIM的人才缺口预计到2020年将扩增突破到60万。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表示:“BIM技术的行业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BIM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其BIM技术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BIM人才需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BIM建模翻模人才、BIM项目运营管理人才、BIM战略人才。为了适应BIM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实施BIM高端人才培养的改革已经不可避免。
  近几年,国家注重高校中BIM的研究发展,企业也注重与高校间的合作研究,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高校学生BIM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BIM对于走出校门后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种繁多、工序复杂、高中低技术兼有,这就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型产业工人。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与企业有脱节、对技术工人的培养与储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领域内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一直较为缺乏。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高层次人才和新兴专业人才依然不足,供求矛盾仍然突出。
  如何培育、引进、留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促进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工作重点。
  人才困境是转型期中的中国建筑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将进一步倒逼建筑业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使企业在困境中谋发展,通过改革管理体系、创新用人机制、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为“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将企业真正引入做强做优的轨道中来。
  业内专家分析称,2019年,不管是地方主管部门还是建筑业企业,都将会更加重视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的自有技术工人。
其他文献
基层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基层单位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通过对基层调查的情况看,需要很好的认识和探索以下一些问题。即提高认识、保持工作的经常性、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rn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
期刊
未来建筑,一直是科幻题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曾经的大胆臆想,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先行者正在把想象变成现实道路上的一大步。在新技术以及政策的推动下,一场围绕建筑行业的变革也正在悄然兴起。  1927年,德国上映了一部无声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它被公认为是科幻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电影中的建筑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建筑元素,反复出现的模块化组合方式、堆叠向上的
期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作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决策.这是做好当前和今
期刊
在现代科技进步的前提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并已经形成了自动化技术体系,广泛地运用到机械加工、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中,形成自动化技术商用化、工业化的趋势。本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r
期刊
[摘要] 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的设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二、发行新农村建设特别国债;三、发售新农村建设彩票;四、建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五、课征新农村建设特种税;六、建立农村土地银行;七、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资金; 解决; 设想  [中图分类号] F3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9-0012-02    建设社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类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日渐提升,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平安工地·施工标准化作为载体,并就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实现平安工地创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明显进步,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亩产提高到364公斤,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期刊
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高速发展时期,技术人员在构建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的研究,并不断创新技术研发思想,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