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差异教学的定义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中学,其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必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社会对差异的需求性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个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3、差异教学能够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学优生、放弃学困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坚持发掘学生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 ‘最近发展区’且学生愿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措施
1、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差异教学所倡导的教育观,文献[7]中有详细介绍。
2、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3、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1)差异性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部学生,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学优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
(2)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上课前即对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而言,预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普遍存在,为此,我们应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
(3)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 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学优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此外,还要安排好数学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教学,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适合学困生);第二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适合中等生);第三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适合学优生)。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 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课外辅导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主要针对大部分的中等学生,对学困生来说,会有“吃不了”的感觉,对学优生来说,会有“吃不饱”的感觉,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这种不足,教师应在课外对各类学生进行辅导。一般来说,对于学困生的辅导以基础知识为主,可与学生的课外作业相结合,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的指导;而对于学优生的辅导可以让他们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指导他们看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这样可进一步使学困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学优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四、结束语
本文仅对高中数学的差异性教学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照顾到了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差异,但事实上,任一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差异,如何更加细化地考虑到他们的差异,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之,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及全体数学教育研究者的艰辛努力。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1、学生差异的客观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中学,其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必定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脱节,而教师在教学中又常常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高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势必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社会对差异的需求性
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各要素各施其职,系统才能良性循环。自然界个要素的差异和谐共生,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理论研究表明,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复杂,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越大。和谐创新型社会需要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3、差异教学能够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差异教学“并非假借学生间的差异,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学优生、放弃学困生的淘汰制分化教育”,而是坚持发掘学生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 ‘最近发展区’且学生愿意接受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差异教学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认知结构、学习兴趣、态度及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注重与学生个体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同时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充分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适应个体差异的需要,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强调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使之能够在多元的社会环境里实现自身价值。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的措施
1、教师要树立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生态资源观、多元智能观、全纳效能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差异教学正是从新的角度诠释了这些教育观。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差异教学所倡导的教育观,文献[7]中有详细介绍。
2、创设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营造更多的生长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就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社会要求,以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
3、在教学各环节中差异教学的实施
(1)差异性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部学生,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确立有差异的目标,使学生在智能优势领域得以更好地发展。具体来说,面对班级平均水平,建立适合于中等生的教学目标;顾及学优生的学习要求,确定较高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材料;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建立以合格为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准备相应的辅助材料。
(2)课前预习的差异性要求
预习是上课前即对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预习中能自我指导实践,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而言,预习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普遍存在,为此,我们应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的要求.
(3)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差异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实施教学时,应以中等生为基准,同时兼顾学优生和学困生,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 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学优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此外,还要安排好数学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教学,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布置作业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有难度、层次的作业任务供学生选择。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作业(适合学困生);第二层次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适合中等生);第三层次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适合学优生)。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学生一般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 这样具有差异性的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课外辅导的差异性
课堂教学主要针对大部分的中等学生,对学困生来说,会有“吃不了”的感觉,对学优生来说,会有“吃不饱”的感觉,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这种不足,教师应在课外对各类学生进行辅导。一般来说,对于学困生的辅导以基础知识为主,可与学生的课外作业相结合,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的指导;而对于学优生的辅导可以让他们解决一些综合性的、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指导他们看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这样可进一步使学困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学优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四、结束语
本文仅对高中数学的差异性教学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照顾到了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差异,但事实上,任一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差异,如何更加细化地考虑到他们的差异,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之,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及全体数学教育研究者的艰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