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单位:413522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黄洪平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可以取得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的结石清除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肾结石; 治疗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泌尿外科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1],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复杂肾结石患者126例,年龄31~79岁,平均(42.9±23.1)岁,其中男67例,女59例。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进行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均显示肾结石阳性,其中全鹿角形肾结石12例,部分鹿角形肾结石65例,多发性肾结石49例。肾结石大小为2.1 cm×0.4 cm~3.5 cm×1.7 cm。126例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者98例,并发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者23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者5例,其中有开放性手术史者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时患者取健侧卧位,于患侧第12肋缘下切口,充分暴露肾脏。根据影像学检查所示肾结石的形状、大小及其在肾脏内的分布位置,在肾后唇中下1/3无血管区用肠线缝扎肾实质两排(U形锁扣式贯穿),在两排缝线间切开肾实质约2 cm,暴露肾盂,切开取出肾结石。术中出血较多者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
1.2.2 观察组 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术前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时患者先取截石位,经尿道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备用[2]。再改为俯卧位,患者肾区腹下垫高使腰背呈轻度弓状。采用B超探头定位,选择第11肋间、第12肋缘下的肾区位置为穿刺点,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以造成人工肾积水,使肾集合系统管壁与肾结石之间的间隙增加。穿刺针进入肾中盏或肾盂后抽出针芯,有尿液呈线状外流,表明穿刺成功。经穿刺针鞘引入斑马导丝。紧贴经穿刺针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用筋膜扩张器扩张通道,留置Peel-away鞘作为经皮肾穿刺取石的通道[3]。灌注泵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出细小的肾结石。配合灌注泵的脉冲水流用异物钳取出较大结石。手术结束时,从肾盏顺行插入双J管至膀胱,从套管置入肾造瘘管。术后2~4 d拔除肾造瘘管,4周拔除双J管。如有明显出血导致视野不清时,术后2~4 d复查腹部平片,若有残留结石,可隔5~7 d行二次手术将结石取净。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和死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情况比较(n6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易并发尿路梗阻和感染,特别是复杂性肾结石(如鹿角形肾结石、多发性肾结石),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严重的尿路感染、败血症、肾功能衰退甚至丧失。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目的是维持长期的无石率,降低结石复发率和感染率,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4]。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等缺点。无论是肾窦内肾盂切开、肾盂肾下盏联合切开、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术中出血量都较多。开放性手术有残留结石、肾盂狭窄等不可避免的缺陷,对患者的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了保持术野清晰和碎石的冲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必须用大量生理盐水灌洗肾收集系统,以造成人工肾积水,使肾集合系统管壁与肾结石之间的间隙增加,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若术中有明显出血而影响手术视野时,应立即停止取石,留置肾造瘘管待行二次手术。切不可乱钳结石,以免造成肾盏颈部黏膜和肾实质损伤而引发大出血。一般行二次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结石取净率高。术后从肾盏顺行留置双J管,可以防止残石掉入输尿管引起尿道梗阻,也有利于二次手术时迅速辨认肾盂和肾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较,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手术时间较长,对手术医生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穿刺带来的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不需长期卧床休息、患者痛苦小。如需行二次手术,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给肾脏带来的伤害比开放性手术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可以取得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的结石清除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夏小雄,蒋胜武,王琼,等.复杂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与开放手术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6):426-428.
[2] 熊鸿辉,陈鹏飞,陈鹤皋,等.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8):1120-1122.
[3] 张继来,张正龙,陈明,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国内镜杂志,2009,15(4):417-418.
[4] 李淑萍.单通道穿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3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86-7987.
(收稿日期:2011-03-25)
(本文编辑:陈丹云)
通讯作者:黄洪平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效果,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可以取得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的结石清除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 肾结石; 治疗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泌尿外科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1],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肾结石,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复杂肾结石患者126例,年龄31~79岁,平均(42.9±23.1)岁,其中男67例,女59例。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进行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腹部平片均显示肾结石阳性,其中全鹿角形肾结石12例,部分鹿角形肾结石65例,多发性肾结石49例。肾结石大小为2.1 cm×0.4 cm~3.5 cm×1.7 cm。126例患者中肾功能正常者98例,并发不同程度的肾积水者23例,伴发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者5例,其中有开放性手术史者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时患者取健侧卧位,于患侧第12肋缘下切口,充分暴露肾脏。根据影像学检查所示肾结石的形状、大小及其在肾脏内的分布位置,在肾后唇中下1/3无血管区用肠线缝扎肾实质两排(U形锁扣式贯穿),在两排缝线间切开肾实质约2 cm,暴露肾盂,切开取出肾结石。术中出血较多者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
1.2.2 观察组 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术前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时患者先取截石位,经尿道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备用[2]。再改为俯卧位,患者肾区腹下垫高使腰背呈轻度弓状。采用B超探头定位,选择第11肋间、第12肋缘下的肾区位置为穿刺点,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以造成人工肾积水,使肾集合系统管壁与肾结石之间的间隙增加。穿刺针进入肾中盏或肾盂后抽出针芯,有尿液呈线状外流,表明穿刺成功。经穿刺针鞘引入斑马导丝。紧贴经穿刺针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用筋膜扩张器扩张通道,留置Peel-away鞘作为经皮肾穿刺取石的通道[3]。灌注泵经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出细小的肾结石。配合灌注泵的脉冲水流用异物钳取出较大结石。手术结束时,从肾盏顺行插入双J管至膀胱,从套管置入肾造瘘管。术后2~4 d拔除肾造瘘管,4周拔除双J管。如有明显出血导致视野不清时,术后2~4 d复查腹部平片,若有残留结石,可隔5~7 d行二次手术将结石取净。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并发症和死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情况比较(n6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易并发尿路梗阻和感染,特别是复杂性肾结石(如鹿角形肾结石、多发性肾结石),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严重的尿路感染、败血症、肾功能衰退甚至丧失。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目的是维持长期的无石率,降低结石复发率和感染率,最大程度保护肾功能[4]。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等缺点。无论是肾窦内肾盂切开、肾盂肾下盏联合切开、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切开,术中出血量都较多。开放性手术有残留结石、肾盂狭窄等不可避免的缺陷,对患者的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肾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了保持术野清晰和碎石的冲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必须用大量生理盐水灌洗肾收集系统,以造成人工肾积水,使肾集合系统管壁与肾结石之间的间隙增加,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若术中有明显出血而影响手术视野时,应立即停止取石,留置肾造瘘管待行二次手术。切不可乱钳结石,以免造成肾盏颈部黏膜和肾实质损伤而引发大出血。一般行二次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结石取净率高。术后从肾盏顺行留置双J管,可以防止残石掉入输尿管引起尿道梗阻,也有利于二次手术时迅速辨认肾盂和肾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较,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手术时间较长,对手术医生的操作经验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穿刺带来的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不需长期卧床休息、患者痛苦小。如需行二次手术,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给肾脏带来的伤害比开放性手术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可以取得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的结石清除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夏小雄,蒋胜武,王琼,等.复杂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与开放手术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6):426-428.
[2] 熊鸿辉,陈鹏飞,陈鹤皋,等.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8):1120-1122.
[3] 张继来,张正龙,陈明,等.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中国内镜杂志,2009,15(4):417-418.
[4] 李淑萍.单通道穿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3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86-7987.
(收稿日期:2011-03-25)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