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叶嘉莹对冯延巳词的研究看其“兴发感动”说的西学渊源

来源 :采写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chen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叶嘉莹先生对冯延巳词的研究可以看出,其“兴发感动”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当中“兴”论的某些要素,并且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等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诗学理论.叶先生在新的研究视野、方法与理论之下,对传统的“赋、比、兴”有一些新的阐释,推动了这些传统诗论的发展.
其他文献
李子柒短视频的走红,是一种现象级的文化传播革新.通过镜头语言描绘了科技“快”时代中淳朴的田园生活,这是“快生活”和“慢生活”之间的一场较量.从无人知晓,到如今国内外的视频博主争相效仿的局面,李子柒式现象影响力涉及广泛.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基于短视频与社交媒体的渠道创新,打破了近几年来的关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大多遵循的固化思维,而其短视频作品中所体现的技术表达和文本策略就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是值得时代媒体借鉴的一种传播路径新逻辑.通过对“李子柒现象”的研究,探究新时代中网络大背景下文化传播路径新的突破
随着短视频的迅猛发展,为民宿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短视频+民宿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丰富了短视频的题材内容也拓展了民宿的传播渠道.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挖掘地域文化、坚持真实性原则和营造故事感的传播策略.
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BY Readers英语微平台设计与实践”项目借助BY Readers微平台,指导和帮助大学校园的英语爱好者们形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以“朗读”为媒,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学习能力,进而达到改善学风的根本目的.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下英语微平台的设计与实践在校园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分析其对大学生英文朗读习惯养成,以及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产生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高校内刊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科研学术水平.文章从稿件的组稿策划、审稿流程、编辑加工质量以及编辑部建设等环节入手,结合内刊出版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内刊出版标准化、规范化,思考提高各环节质量的实践方法.
如今媒体信息传播技术革新,新型移动新媒体、共享新媒体的崛起使得新闻传播生态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也驱使地方院校的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传播教育开始顺应当前趋势探索转型路径.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目标和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和教育部意见精神,并在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具体探讨契合地方院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本文结合性别视角和跨文化领域的横向对比,拟通过个案分析,对中西方同时期播出的大女主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进行详细比较,剖析其事实上所代表的文化本质,以期为大女主剧这种“想象性的抵抗”找到新的方向,并对中国女性的影视形象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工作呈现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及其优化路径做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工作产生的变化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推进新闻写作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
智媒时代的来临,大大变革了出版环境,也对出版社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媒时代,传统的传媒边界淡化,用户体验方式发展,传统的话语权下放,出版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出版社编辑同样也处于一个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亟需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争取在智媒时代占据一席之地.基于上述研究,本文首先对智媒时代出版社编辑职业能力要求的变化进行概述分析,然后分析出版社编辑的职业能力在智媒时代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编辑应该提高的职业能力,这样不仅能促进出版社编辑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出版社在智媒时代的发展积聚人才资
《周南》历来被儒家学者视为“正风”,突出体现了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本文着重从健康纯正的婚姻恋爱观念、敦睦有礼的家庭治理取向和欢乐祥和的宗族颂赞格调三个方面,来呈现《周南》温柔敦厚、醇正祥和的主题思想,反映周南文化注重群体融洽、重视家族和谐的伦理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