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党建的若干重要理论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理论,散见在他的著作、文章和会议报告中,主要有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理论、关于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系统研究并掌握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党建的理论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20世纪初,在俄国国内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持错误观点的派别,叫“经济派”。它主张工人搞经济斗争,反对进行政治斗争;欣赏和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反对由党来领导工人运动。列宁认识到,必须批评“经济派”,否则不能够推进建党的工作。于是1902年3月写作并出版了名著《怎么办?》。在这本书中,他批评了“经济派”,阐述了必须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原则和理论。
  必须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当时的俄国,有许多工人组织和工人团体,它们往往在没有计划、没有准备、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联系的情况下,分散地进行斗争。由于自发斗争屡遭失败,所以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列宁指出:“群众的自发高潮愈增长,运动愈扩大,对于社会民主党在理论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表现巨大的自觉性的要求也就愈无比迅速地增长起来。”意思是说,群众运动的发展要求自觉性,要求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斗争,要求党的理论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
  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经济派”是国际上错误的思潮在俄国的变种。它们提出“反对正统”、“批评自巾”等口号,主张自由地批评马克思主义,主张像伯恩施坦那样在许多根本问题上修正马克思主义。列宁说,“自由”,原来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口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伟大的字眼。可是,在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后,它则成为一个虚伪的口号,它意味着西方列强可以自由地对东方弱国发动战争,意味着资产阶级可以自南地剥削无产阶级。列宁说,俄国“经济派”现在提出“批评自由”,同样包含着这种内在的虚伪性。他指出:“‘批评自由’就是机会主义派在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为主张改良的民主政党的自由,就是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的自由。”在这里,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与行进的一个重要规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由于理论对于俄国革命运动的极端重要性,列宁要求俄国革命政党掌握科学的理论,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说:“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组织严密的党。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党的建党大会上,列宁和另一位革命家马尔托夫就党章草案的第一条,发生了意见分歧。列宁提出的条文是: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马尔托夫提出的条文是:凡是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两者的区别在于,列宁主张党员参加党的一个组织,马尔托夫不赞成这一点。可是,这个区别却体现了他们之间原则性的意见分歧。列宁强调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在于他认为党应该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组织,它应该有固定的党员,应该领导和组织党员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每个党员都要服从党组织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按照马尔托夫的意见,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宣布自己是党员,也可以否认自己是党员。这样党组织就会成为一个不定型的、松散的团体。可见,党是否应该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组织,是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分歧的出发点。列宁的思想是:必须建立集中的、组织严密的、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建党大会结束以后。马尔托夫提出“自治”的原则,以反对列宁关于党的组织原则的思想。他宣布,党是各个“自治委员会”的总和,党的各个部分不应该服从整体,部分对于整体应该有自治权。列宁针对马尔托夫的言论说:“这里重要的是,应当指出他有维护自治制、反对集中制的明显倾向,这种倾向是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所固有的根本特征。”
  
  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理论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推动了国际革命运动。可是一些国家的革命队伍中出现了持“左倾”思想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否认党内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反对议会斗争,反对任何妥协,反对党的领袖。列宁称之为“左派”幼稚病。1920年,列宁写作完成名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形成和提出了关于防止“左派”幼稚病的理论。
  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严格的纪律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之一。到列宁写作《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时候,苏俄的无产阶级专政已经历了二年半的时间。在这一个时间段里,苏俄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被推翻的沙俄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分子、资产阶级分子、社会革命党人等竭力进行军事叛乱,力图推翻苏维埃政权。十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将军队开进俄国,支持俄国国内的各种反动势力。苏维埃政权一度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可是,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苏俄军民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破坏活动,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苏俄巩固政权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经验是什么呢?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严格的纪律是战胜敌人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条件。他说:“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能看出,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取得胜利的经验向那些不善于思索或不曾思索过这一问题的人清楚地表明,无产阶级实行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那么,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的?是靠什么来加强的?列宁作了回答。他说,第一,靠共产党员的觉悟和对革命的忠诚。共产党员具有共产主义的觉悟,忠于党和忠于革命事业,所以能够自觉地维护党的纪律。第二,靠共产党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由于这样,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拥有无比深厚的力量源泉,全体党员充满信心地推进党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自觉地维护党的纪律。第三,靠党所实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由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事业一定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样的情形下,全体党员会自觉地维护和遵守党的纪律。列宁高度地重视以上三个条件。他说:“一个革命政党,要真正能够成为必将推翻资产阶级并改造整个社会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没有上述条件,就不可能建立起严格的纪律。没有这些条件,建立严格纪律的企图,就必然会成为空谈,成为漂亮话,成为装模作样。”
  必须正确处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关系。当时,德国的一个具有“左”的思想倾向的政治组织——“共产主义工人党”发表了一份《号召书》。其中说:共产主义工人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党,它不是领袖的党。言下之 意是,以前建立的德国共产党是领袖的党,他们自己——也就是“共产主义工人党”是群众的党。他们的错误,是将共产主义队伍中的领袖与群众,分离开来,对立起来。列宁针对他们的错误思想和言论,提出了正确的观点。他说:“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斗争的策略。当时,第二国际由于路线上的错误,它不能起到无产阶级的国际领导中心的作用,由此产生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是一个领导中心。那么这个领导中心将怎样来领导国际革命斗争呢?列宁说:“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的领导中心无论如何不能建立在斗争策略准则的千篇一律、死板划一、彼此雷同之上。”意思是说,共产国际或者其他什么领导中心,所制定的方针和策略不能是一个样的,不能用同一种方针和策略指导不同国家的革命斗争。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用同一个方针和策略指导不同国家的革命,一定会导致方针和策略同许多国家的实际不相适应,导致一些国家的革命遭受挫折。列宁说:只要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差别还存在,各国共产党人在确定自己的道路时,不能否认多样性,否认民族差别。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时,“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这就清楚地说明,要重视本民族的特点,从自己的特点出发确定斗争的道路。或者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细节上加以改变,使它适应于本民族的情况。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关于加强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列宁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主要内容是在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形成的。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执政以后,需要认真地总结它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的经验。列宁正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认识到,俄国无产阶级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他说:“俄国在半个多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生忘死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在这里,所谓俄国革命者“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的经典性的阐述。作为执政的党,要珍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找到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必须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_这就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列宁说,不能把学习理论仅仅理解为领会著作和书本里的内容。如果说,学习共产主义只限于领会共产主义著作和书本里的东西,那我们就会产生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他还说:“离开工作,离开斗争,那么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因为这样的书本知识仍然会保持旧时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这正是资产阶级旧社会的一个最令人厌恶的特征。”那么应该怎样来学习呢?列宁提出,一是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掌握人类社会进程中全部文化知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文化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这两个方面本身是一致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这两方面的学习结合起来。二是要以批判的态度来掌握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知识。他说:不仅应该掌握知识,而且应该用批判的态度来掌握这些知识,因为传统的文化知识,既有先进的、优秀的内容,也有落后的、糟粕的东西。三是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
  必须反对官僚主义,提高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共(布)内产生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例如,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迫在眉睫的时候,党的一些领导者轻视经济工作,不愿意做经济工作,不懂得怎样做经济工作,也不想学习做经济工作。党的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不为经济工作服务,不做实事,或者没完没了地开会,下发许多对基层工作无意义的文件,或者想出新花样,成立新的委员会,把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列宁说:“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者,这些人都是身居苏维埃要职(也有担任一般职务的)、由于勤勤恳恳而受到大家尊敬的共产党员。”可是,他没有学会同拖拉现象作斗争,他不善于同这种现象作斗争,反而为之掩护。“我们必须清除这种敌人,我们要借助所有觉悟的工人农民收拾这种敌人。”他这里所说的敌人。是指官僚主义作风。在这里,他提出了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任务,要求发动工农群众,利用群众监督的作用,同党一起反对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列宁提出,必须精简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他逝世前夕在有关文章中说,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改革领导机构必须按照“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的原则,也就是说,领导机关的数量要少,进入机关的人要少,但是机关工作的质量要高,机关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要高。
  必须严格治党,从党内清除腐败分子。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成分的增长,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蜕化变质了。列宁要求严格治党,从党内清除腐败分子。1921年6月,俄共(布)中央就党的机关同司法机关的关系,发了一个《通告信》。该《通告信》的第4条和第5条规定,共产党员违反法律时,司法机关必须将待审的共产党员交由党委会委托的人员保释;党委会在得知案情以后,可以在三天内就案件的性质作出结论,从而使党委会的结论成为党对法庭的指示。显然,这些规定不利于司法机关独立地、顺利地开展工作,不利于严格治党和加强党组织的建设。针对这些规定,列宁在给党中央有关领导人的信中指出:第4条和第5条,依我看是有害的。对共产党员更要追究法律责任。
  必须反对派别活动,加强党组织的团结和统一。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时,俄共(布)内产生了几个具有各自纲领的政治派别。一是所谓“工人反对派”。二是所谓“民主集中派”。俄共(布)十大本着加强党的建设的目的,对上述派别活动进行了有力的批评。列宁在大会上作了相关的报告,起草了相关的决议草案,阐述了反对派别活动和加强党组织统一的思想。列宁在大会文件中写道:“必须使一切觉悟的工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派别活动事实上也必然会削弱齐心协力的工作,使混进党内来的敌人不断地加紧活动来加深党的分裂。并利用这种分裂来达到反革命的目的。”列宁提出,必须取缔一切派别集团,禁止一切派别活动。他代表党的十大宣布:毫无例外地解散一切按这个或那个纲领组成的派别,并责令立即执行。在列宁的思想上,反对派别活动,与重视来自各方面的有益意见是不矛盾的。他在党的十大上说,党员可以对党的缺点提出批评,但是这种批评意见应该直接送到党的地方领导机关,或者送到中央领导机关去,而不应该送到某个派别集团那里去讨论。他提出,对于有的派别集团提出的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也应该重视。如工人反对派提出的反对官僚主义、发扬民主的问题,应该重视。(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列宁后期若干重要理论的重新审视与阐释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JA710078)
其他文献
2006年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实施。对于构建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央进行了一系列详细部署。总体预案要求: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进行信息发布,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且须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相关消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统一指挥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壁垒,阻碍了社会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改革势在必行。在制定新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公开透明、广泛征求意见,以确保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顺利和成功。  [关键词]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对策    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现状    早在1992年我国就启动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摘要】小额人身保险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保障的有效方式。合理设计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运营与理赔模式,提高农民保险意识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是促进小额人身保险更好发展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三农 保障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 高效理赔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其中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保障问题备受关注。2008年上半年,保监会选取了中西部8个省区的432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5%的
【摘要】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不断发展,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师德建设 与时俱进    正确把握师德建设的内涵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终生的影
以“虚假意识”指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的“虚假意识”理论的严重误读。虚假性并非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而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历史的而非永恒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近年来,我国思想界对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有颇多议论。其中,一些议论已超出一般的学术探讨,而直接提出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自称是
【摘要】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尚处初始阶段。由于对该制度功能和定位的模糊认识,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通过对新余市渝水区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人民陪审员工作,必须注重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研究,做好人民陪审员任职期间的培训,同时要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的规程。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制度 现状 思考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部分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到清末明初
[摘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撑。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路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
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所谓“盛唐之音”和“文学的自觉”是令人注目的大事。一般来说,人们是把这两件事情分开来说,分开来看的。但如果从宏观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上看,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换言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世族文人的社会地位独立为基础的文学自觉,盛唐时期以文人为核心的文化繁荣是根本无从谈起的。文学自觉的前提是文人的人格独立,其主要内涵就是魏晋时期门阀世族在经济政治力量发达的基础上
【摘要】欠发达的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推行农业保险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因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是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保险的主要形式。但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保险必然包括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等多元化形式。    2004年,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政策列入中央一号文件,西南民族地区的四川省成为全国农业保险试点省份之一。但相对于其他地区,无论是西南民族地区唯一的试点省
【摘要】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在探索实践以“政府主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发展新形式,提出农村社区经济圈建设,使农村社区经济圈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街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和纽带。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农村社区化 农村社区经济圈 城乡二元结构 山东寒亭    相对于现代城市社区和传统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