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它启示我们,幼儿教师应客观、全面、积极的看待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多种多样地收集幼儿在生活、游戏等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和发现每个幼儿的需要与发展的特点或优势,积极地看待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来增长自己的能力。而在我们平时的美术绘画活动中,老师往往更加关注作品的呈现,色彩运用、造型、空间布局都成为了老师关注和评价幼儿的标准,但幼儿过程中的创造力,作品中的想象力则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这就要求教师以更加积极和肯定的态度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由找不足、找差距转变为发现幼儿的优势与特点,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品质。
回顾幼儿教师以往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对幼儿评价的过程中,经常用一种找不足、找差距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的教育策略,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所有幼儿。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往往导致教师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更加不利于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问题解决设想
幼儿本身对世界也有着很强的认知欲望,对色彩天生有着敏感性,从出生开始就在用眼睛探索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有着独特和丰富的想象力,对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幼儿时期注重培养培养他们的艺术美感,不仅仅可以增加他们对于色彩及图画的认知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美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思维培养又是创造力思维培养的基础。日常幼儿园的美术及美术教育都非常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注重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发挥,这使得幼儿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机会和空间展现人类初始的创造力。这一关键期要求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幼儿必须要加以重视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希望通过运用“作品取样系统”评价法,帮助幼儿教师实现评价观的转变;提升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掌握以幼儿为中心的、利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的评价策略和方法;利用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计,进一步支持、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升保教质量。
三、研究过程
1.从艺术作品中推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创造力
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中班的幼儿已经能够认识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美。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使幼儿有高的起点,眼界开阔。
2.从作品解读中推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创造力
幼儿作品能否为教师有效利用,取决于教师对作品集的深入理解认识。观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当老师通过作品的观察与分析后,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跟进措施,在调整自身教学。
3.从各种感官中推动幼儿绘画活动中想象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除了看,还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又或者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跟随着音乐,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想象创造力。
四、研究成效
1.幼儿创造力的增强
因势利导,激发幼儿学习美术兴趣,积极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就能大大提高。通过前期这些推动策略,孩子们的创造力明显增强了,他们不仅认识而且会选择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并大胆使用、创造性地设想与制作。
2.教师提高了解读作品的能力
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教师心中要有目标:本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在观察与收集中,教师才会发现儿童作品中所呈现的現象表现了幼儿怎样的发展水平,才能去分析判断哪些作品是有价值的,能反映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最后通过持续的观察跟进,促进幼儿发展。将幼儿看成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沟通者和学习者”的整体,在分析幼儿的关键领域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也作为解读幼儿的关键。而我们老师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读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回应孩子,支持孩子,激发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五、关键点讨论
1.努力成为学习的支持者
幼儿的发展是综合的,不是简单地就呈现出来,教师要学会去分析批注儿童的作品,后续支持策略必须以满足幼儿当下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为依托。孩子的想法应该被认真对待,不要一味地以成人的视角去否定孩子的各种奇思妙想,这是一种能够民主分享各自想法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尽量减少对幼儿的高控和干预,打破时间、空间和游戏材料的限制,让幼儿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2.创造与想象
想象是指幼儿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创造是幼儿产生新创作想法、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有创意绘画作品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一种学习品质,这里的想象与创造侧重于幼儿能够利用想象和创造拓展绘画知识,进行新的绘画学习。
《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它启示我们,幼儿教师应客观、全面、积极的看待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多种多样地收集幼儿在生活、游戏等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和发现每个幼儿的需要与发展的特点或优势,积极地看待幼儿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来增长自己的能力。而在我们平时的美术绘画活动中,老师往往更加关注作品的呈现,色彩运用、造型、空间布局都成为了老师关注和评价幼儿的标准,但幼儿过程中的创造力,作品中的想象力则往往容易被老师忽略。这就要求教师以更加积极和肯定的态度评价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由找不足、找差距转变为发现幼儿的优势与特点,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品质。
回顾幼儿教师以往在教育实践工作中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对幼儿评价的过程中,经常用一种找不足、找差距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的教育策略,用统一的标准来判断所有幼儿。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往往导致教师对幼儿进行横向比较,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更加不利于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问题解决设想
幼儿本身对世界也有着很强的认知欲望,对色彩天生有着敏感性,从出生开始就在用眼睛探索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有着独特和丰富的想象力,对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幼儿时期注重培养培养他们的艺术美感,不仅仅可以增加他们对于色彩及图画的认知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美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思维培养又是创造力思维培养的基础。日常幼儿园的美术及美术教育都非常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注重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发挥,这使得幼儿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机会和空间展现人类初始的创造力。这一关键期要求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幼儿必须要加以重视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希望通过运用“作品取样系统”评价法,帮助幼儿教师实现评价观的转变;提升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掌握以幼儿为中心的、利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的评价策略和方法;利用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计,进一步支持、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升保教质量。
三、研究过程
1.从艺术作品中推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创造力
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中班的幼儿已经能够认识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初步了解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美。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让幼儿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使幼儿有高的起点,眼界开阔。
2.从作品解读中推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想象创造力
幼儿作品能否为教师有效利用,取决于教师对作品集的深入理解认识。观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当老师通过作品的观察与分析后,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跟进措施,在调整自身教学。
3.从各种感官中推动幼儿绘画活动中想象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除了看,还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又或者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跟随着音乐,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这些尝试将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想象创造力。
四、研究成效
1.幼儿创造力的增强
因势利导,激发幼儿学习美术兴趣,积极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就能大大提高。通过前期这些推动策略,孩子们的创造力明显增强了,他们不仅认识而且会选择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并大胆使用、创造性地设想与制作。
2.教师提高了解读作品的能力
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教师心中要有目标:本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在观察与收集中,教师才会发现儿童作品中所呈现的現象表现了幼儿怎样的发展水平,才能去分析判断哪些作品是有价值的,能反映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最后通过持续的观察跟进,促进幼儿发展。将幼儿看成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沟通者和学习者”的整体,在分析幼儿的关键领域经验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也作为解读幼儿的关键。而我们老师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解读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回应孩子,支持孩子,激发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五、关键点讨论
1.努力成为学习的支持者
幼儿的发展是综合的,不是简单地就呈现出来,教师要学会去分析批注儿童的作品,后续支持策略必须以满足幼儿当下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为依托。孩子的想法应该被认真对待,不要一味地以成人的视角去否定孩子的各种奇思妙想,这是一种能够民主分享各自想法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尽量减少对幼儿的高控和干预,打破时间、空间和游戏材料的限制,让幼儿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2.创造与想象
想象是指幼儿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而创造是幼儿产生新创作想法、发现新事物和创造有创意绘画作品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作为一种学习品质,这里的想象与创造侧重于幼儿能够利用想象和创造拓展绘画知识,进行新的绘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