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说明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们转来一位读者的来信,有以下一段话:“……(刊物中有些文章的)有些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如李洪林同志的《读书无禁区》。科学无禁区,理论无禁区都是对的。读书恐怕还得有点‘禁区’吧!在第二期上范玉民同志就设置了一点‘禁区’,即‘诲淫诲盗的下流书’、‘全然造谣的特务文学’、‘有碍社会善良风俗的下流书、野蛮书’。恐以范说为是。”信的作者是善意的商榷,我也想作一个善意的说明,希望我同这位来信的同志能取得一致的看法。我是赞成“读书无禁区”的,我的那几种不宜公开出借的图书的举例,是纯从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发的。这点,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伦理学家、生理卫生工作者,意见都是相同的,可谓毫无新意。对这一部份书,原文又特别提出要从严掌握,主要应听取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们的意见,不要或少制造冤、假、错案,并提出随时可以复审等。我们必须彻底改变四人帮横行时的作法。然而前些时听广播,某一全国性大图书馆,竟以已经开放一万多种书作为“思想解放”的典型来宣传,这就不能不使人倒抽一口冷气:中国要什么时候才能肃清四人帮的遗毒!要什么时候才能粉碎强加在科学、思想、文化、艺术上的枷锁!什么时候才能冲决封建主义和封建法西斯的网罗!
  从可靠方面得知,今年六月在北京编辑出版的《百科知识》第二期,在几千里外印刷时,半夜三更从工厂打来长途电话,对该期封面第二页上米开朗基罗的一张雕塑图片《大卫像》(男性裸体像),很关心地提出意见,建议抽掉或换个地方。最后是换了个较不显著的地方(从编辑技术上讲,这个建议倒是可取的)。提意见的同志们(确实是很多人反复研究后的意见)是一片好意,怕出版以后引起抗议。但这说明问题是多么严重。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超级艺术家的杰出艺术品,在世界上到处被公开仿制、复制、印刷,置于客厅、课堂和大庭广众之间的艺术瑰宝,竟可能被不少人当作下流东西看待,这是多么大的笑话。这并不是一次个别的事情。上海西药店门口陈列的供学习针灸用的男性模型,至今腰部以下、股部以上仍然围着一块布。科学到哪里去了呢?难道这一部分没有针灸穴位么?完全不是。这是四人帮留下的笑话。记得我看见过木板书中的针灸穴位图和旧时供学习针灸的铜人模特儿,都没有这块“遮羞布”——不,这不是遮羞布,这只能是使我们的科学、文化蒙羞的东西!是四人帮的落后、愚昧、专制、腐朽的科学、文化政策的一个小小的见证!这真是中国的可悲的一大发明,退到比封建主义还封建主义去了!
  如果有兴趣,我建议读者去看看康有为的《大同书》和谭嗣同的著作,这两位八九十年前读孔孟之书出身的改良主义者,在他们的著作中研究或涉及男女问题时,是多么开明和富有理智!这同四人帮比起来,简直是鹏鸟和小虫的区别。
  话说远了,发了一点议论。我觉得李洪林同志的文章和我的文章,根本意思完全一样。我建议的那点“例外”,我以为不能说是设置禁区。我的态度是:拥护读书无禁区。
其他文献
目前有关书法的刊物,有些的确内容不错,这是好事。只要是真正好的东西,人们从来都不嫌多。但问题是,打开这种杂志看,首先是中央各位领导同志的字,然后再是当代各方面名人的字,再然后是古人或今天一般作者的字。而对于各位领导同志和当代名人,也要按其地位、级别的高低或其权威性排列座次。据说有一种“名单学”,看这类杂志,也许很能从中得到这门学问的消息的。  倘若领导同志或所谓名人的字,写得的确卓越,够得上法书,
期刊
据悉,今年六月十三日至二十日,美国的“当代中国文学及表演艺术研究室”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举行“近代中国文学会议”,会中宣读有关中国文学及表演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相声等)的论文共二十七篇,并放映了中国影片。  第一天上午介绍当代中国文学及表演艺术的概况。宣读的论文有《文化大革命中的小说与戏剧》及《文艺现状和未来展望》。下午介绍源流,宣读论文《“扬弃”运动》、《上海话剧1937—45》、《国
期刊
台湾省台北市的明潭出版社今年三月开始出版多卷集《日据下台湾新文学》。  台湾居民大多是从福建、广东迁移去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以后,又输入了日本各种体制和习俗。于是,在台湾产生了中文和日文两种创作形式的文学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台湾同胞反帝、反殖、反压迫的抗争。  过去这些文学遗产从未被关心,明潭出版社用了三年时间,进行搜集和访问,将中文创作的作品编成《日据下台湾新文学·明集》,
期刊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四册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是高校文科教材之一,文化大革命前内部印行了前三册,第四册(清代至近代部分)未出版。现在新出版了第四册,前三册也作了部分修订,重新出版。  第四册是1973年编写的,今已全面修改。分两篇,十七章。鸦片战争前为一篇,六章,论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李和戴震的哲学思想;近代部分为一篇,十一章,论述了龚自珍、魏源、洪秀全、严复、康
期刊
〔作者说明〕这篇文章是一九六二年写的。当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二版刚刚出版,我正在重新学习。看到报纸上一封读者来信,有些感触,写了这篇东西。当时没有发表。一九六五年,我用其中一部分材料写过一篇《革命英雄主义的哲学》。不过《生死荣辱之间》还是有它自己的意义。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种文章当然不可能发表。现在,刘少奇同志的沉冤已经昭雪。我愿意用这篇文章来寄托怀念之情。    《中国青年报》上登过一封
期刊
唐诗人韩有篇脍炙人口的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许多唐诗选本都选了这篇诗,但对寒食的注释则有歧异,有的说是清明前一天,有的说是清明前二天。然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的《荆楚岁时记》说,“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似乎最好是两说并举。
期刊
一部放射着时代火花的戏剧,刚出现在首都舞台,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一声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象巨石投潭,激起异常强烈的反响,这就是话剧《未来在召唤》公演后的情况。  她象一朵玫瑰,美丽而带刺,辛辣而清香。她象一溪清泉,清新透凉,热烈奔放。她激荡着多少人的心弦,使你深思、遐想,想过去,更想未来,想我们这一代人曾经遇到和将要遇到的许多问题。  作者通过成功塑造的一系列艺术典型,严肃地提出粉碎四人帮以来
期刊
清末的谴责小说是晚清小说家对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文学上的批判。当时清王朝行将覆灭,政治上极端腐败,官场上捐纳之门大开,官吏贪污舞弊成风。对外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媚洋卖国,充当帝国主义压榨侵略中国人民的工具。又由于封建社会长期的闭关自守,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于零,因此在和外国侵略者发生战争时,装备十分悬殊,士无斗志,一触即溃。特别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有识之士痛感如果不改变腐朽落后的现状,亡国惨痛就
期刊
这是我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写的关于鲁迅的部分。这本教材名义上由我主编,实际却是集体的共同劳动,只有这一部分,才是我个人执笔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现代文学史》受到批判,原稿不幸丢失。其中上册——从“五四”到“左联”——曾印成讨论稿,有少数流传在外,鲁迅的章节头尾完整,幸存下来,劫余灰烬,一九七二年有位在出版社工作的熟人,主张将它印成单行本,我谢绝了。  古人说十年一梦,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
期刊
〔读了第一期吴学灿同志的文章,有些意见:〕  我认为“三分法”的错,并不在于它把所有制单独列为首位。在所有制改造阶段这样做是客观上的必要,也是合理的。“三分法”主要是错在完全抹杀了劳动的社会关系。……只讲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讲劳动的社会关系,这种所有制就不是现实的生产关系,而是随意可以改变的法律或意志关系了。那种认为只要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就能变革生产关系的“唯意志论”也是这样产生的。……  吴学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