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体育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院校大学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力量,是祖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实现“体育强国”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有十分重要作用。
1 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設创新型国家,实现体育强国,创新型人才是關键。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却不是很乐观。
1.1 文化知识薄弱,缺乏创造性思维。
体育院校学生大部分从由于小接受体育训练忽略文化知识系统学习,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所以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对思考问题缺少新意、缺少突破,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缺乏求新、求异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束缚了思路,限制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思维定势,弱化了创新能力。
1.2 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体育院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学校重视理论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少给予一定时间、机会安排参加实践的机会。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了解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很少有机会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没有创新的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精神的发展,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
1.3 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创新勇气和毅力。
现在大学生们大多数是90后,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创新的欲望和热情,但是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怕苦怕累,不愿思考,不愿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索实践创新过程中,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缺乏创新的勇气和百折不饶的精神。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的。
2.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环境里,寓学、教、生活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批判精神,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2.2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宗旨的。大学生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3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勇气。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科学对待前进和曲折的现实。因此,历史的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非凡胆识和果断决策者,才能取得创新的成功。在复杂多变的创新实践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现象,只有认清事物本质,果断决定前进方向,才能抢抓机遇,实现创新突破。
3 基于创新精神的培育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 全面理解实践教学的深刻内涵,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形式包括: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参观考察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内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影视观摩、专题讨论、演讲比赛、等等。
3.3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据调查,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规范、经费不足或者经费不到位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校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必须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能够使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3.4 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实践骨干队伍
实践骨干队伍包括教师骨干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的成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强的宣传组织能力、社交和协调能力。教师骨干队伍,实践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社科纵横[J].社科纵横,2011(01).
[2]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华[J].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王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2).
[4]张文学,叶芃.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周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管理实务全书[M].银声音像出版社 2004(12).
作者简介
刘淑波(1972-),女,现为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讲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体育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了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院校大学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力量,是祖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实现“体育强国”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有十分重要作用。
1 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設创新型国家,实现体育强国,创新型人才是關键。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现状却不是很乐观。
1.1 文化知识薄弱,缺乏创造性思维。
体育院校学生大部分从由于小接受体育训练忽略文化知识系统学习,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所以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对思考问题缺少新意、缺少突破,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缺乏求新、求异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束缚了思路,限制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思维定势,弱化了创新能力。
1.2 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
体育院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学校重视理论教学,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少给予一定时间、机会安排参加实践的机会。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了解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很少有机会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没有创新的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精神的发展,阻碍了创新技能的培养。
1.3 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创新勇气和毅力。
现在大学生们大多数是90后,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创新的欲望和热情,但是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学习中怕苦怕累,不愿思考,不愿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索实践创新过程中,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缺乏创新的勇气和百折不饶的精神。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 “学以致用”的目的。
2.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环境里,寓学、教、生活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批判精神,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2.2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宗旨的。大学生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创新精神。在实践中,通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进一步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3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勇气。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科学对待前进和曲折的现实。因此,历史的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非凡胆识和果断决策者,才能取得创新的成功。在复杂多变的创新实践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现象,只有认清事物本质,果断决定前进方向,才能抢抓机遇,实现创新突破。
3 基于创新精神的培育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 全面理解实践教学的深刻内涵,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3.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
课外社会实践主要形式包括: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参观考察活动等。在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内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影视观摩、专题讨论、演讲比赛、等等。
3.3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据调查,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规范、经费不足或者经费不到位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校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建立相应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重视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必须建立完善保障机制,能够使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3.4 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实践骨干队伍
实践骨干队伍包括教师骨干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学生骨干队伍的成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较强的宣传组织能力、社交和协调能力。教师骨干队伍,实践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社科纵横[J].社科纵横,2011(01).
[2]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华[J].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王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2).
[4]张文学,叶芃.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周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管理实务全书[M].银声音像出版社 2004(12).
作者简介
刘淑波(1972-),女,现为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讲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