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首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说明,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职教育是社会提升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工作岗位分解继续吧的成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无足轻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力的象征和表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导致其有效性弱化。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从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起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
2、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二者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领导同志不是太多,少数领导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仅仅是院、系(部)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两课”教师的事;一些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片面地认为高职大学生本来就“素质差”,朽木不可雕,教育热情不高,责任感缺乏,于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落到了大多数不能代课的年轻辅导员和班主任身上。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设立时间不长,办学历史较短,一般院、系(部)总支书记的学历层次不高,而且过去从事的多是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他们往往沿用中专模式来管理高职生。辅导员、班主任多是新分来的年轻大学生,有的还是从机关科室、总务后勤精简下来的人员,不说学历层次,连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都匮乏,更不用说探索、把握高职生的成长规律了。
3、管理不善
一是管理模式程式化。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院长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生处指定具体方案,由辅导员、班主任具体实施,而授课教师、一般部门干部职工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二是教育方法不对头。管理的多,教育的少;批评教育的多,自我教育的少;单纯说教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三是教育能力不强。仅以演说能力为例,对牛弹琴的多,抓住心理教育的少;居高临下的多,平等待人的少。
4、管理条件欠缺
这里讲的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指的是制度条件。比如,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没有或很少有切块管理的资金,他们组织队伍培训提高、对大学生奖优扶贫、开展党建活动等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一般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委员会都成立较迟或没有,也不如教学工作委员会那样健全运行,这样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协调必然会受影响。硬件条件涉及院、系(部)总支书记、辅导员的办公条件“,两课”教师的报刊音像资料,专门从事心理咨询教师的办公室、访谈室等设施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这一块一般投入相对较少。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应成为“本科压缩型”,应有自己的培养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领导科学决策、各部门精心协调,院系部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建立高效工作队伍,保障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讲大话、空话
在学生的生活中备课。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并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做到深浅适度、有的放矢。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了解本地区、本省、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要特别留意与所授课程相关程度高的那些事件报道,这些资料可以作所授理论以现实的切入点在课堂上拿出来分析。理论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开展新闻大讨论或时事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素质。
(三)、以引导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是采取学生易接受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或用富有感性的评价来吸引学生,告诉学生要找出学习的内容、重点、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分享,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导入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
3、加强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一)、充分利用外显的教育因素和潜隐的教育因素
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但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德育课程主要由三类课程组成: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德育课程主要是以下三类: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称之为“知识性德育程”;二是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组织实施的德育实践活动,称之为“活动性德育课程”;三是由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因素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称之为隐性德育课程。这种模式可称之为“知行统一模式”。
(二)、合理利用学生的质疑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么让学生盲从和屈从,要么让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认同课程宣传的观点和理论,就必须让学生先进行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逐步澄清学生内心的迷茫,从而对教材陈述的观点和理论有一个合理的、客观的认识。这样通过质疑让学生独立地、自主地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选择获得的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理性的认同。
五、结束语
因而在学院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怎么针对高职学院的特色,这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辅导,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都是中国高校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工作者重视的焦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宗新.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2]冀学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3]郑永廷,朱礼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4]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职教育是社会提升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工作岗位分解继续吧的成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无足轻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力的象征和表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导致其有效性弱化。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从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起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
2、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二者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领导同志不是太多,少数领导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仅仅是院、系(部)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两课”教师的事;一些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片面地认为高职大学生本来就“素质差”,朽木不可雕,教育热情不高,责任感缺乏,于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落到了大多数不能代课的年轻辅导员和班主任身上。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设立时间不长,办学历史较短,一般院、系(部)总支书记的学历层次不高,而且过去从事的多是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他们往往沿用中专模式来管理高职生。辅导员、班主任多是新分来的年轻大学生,有的还是从机关科室、总务后勤精简下来的人员,不说学历层次,连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都匮乏,更不用说探索、把握高职生的成长规律了。
3、管理不善
一是管理模式程式化。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院长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生处指定具体方案,由辅导员、班主任具体实施,而授课教师、一般部门干部职工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二是教育方法不对头。管理的多,教育的少;批评教育的多,自我教育的少;单纯说教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三是教育能力不强。仅以演说能力为例,对牛弹琴的多,抓住心理教育的少;居高临下的多,平等待人的少。
4、管理条件欠缺
这里讲的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指的是制度条件。比如,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没有或很少有切块管理的资金,他们组织队伍培训提高、对大学生奖优扶贫、开展党建活动等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一般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委员会都成立较迟或没有,也不如教学工作委员会那样健全运行,这样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协调必然会受影响。硬件条件涉及院、系(部)总支书记、辅导员的办公条件“,两课”教师的报刊音像资料,专门从事心理咨询教师的办公室、访谈室等设施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这一块一般投入相对较少。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应成为“本科压缩型”,应有自己的培养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领导科学决策、各部门精心协调,院系部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建立高效工作队伍,保障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讲大话、空话
在学生的生活中备课。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并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做到深浅适度、有的放矢。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了解本地区、本省、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要特别留意与所授课程相关程度高的那些事件报道,这些资料可以作所授理论以现实的切入点在课堂上拿出来分析。理论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开展新闻大讨论或时事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素质。
(三)、以引导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是采取学生易接受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或用富有感性的评价来吸引学生,告诉学生要找出学习的内容、重点、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分享,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导入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
3、加强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一)、充分利用外显的教育因素和潜隐的教育因素
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但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德育课程主要由三类课程组成: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德育课程主要是以下三类: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称之为“知识性德育程”;二是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组织实施的德育实践活动,称之为“活动性德育课程”;三是由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因素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称之为隐性德育课程。这种模式可称之为“知行统一模式”。
(二)、合理利用学生的质疑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么让学生盲从和屈从,要么让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认同课程宣传的观点和理论,就必须让学生先进行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逐步澄清学生内心的迷茫,从而对教材陈述的观点和理论有一个合理的、客观的认识。这样通过质疑让学生独立地、自主地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选择获得的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理性的认同。
五、结束语
因而在学院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怎么针对高职学院的特色,这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辅导,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都是中国高校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工作者重视的焦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宗新.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2]冀学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3]郑永廷,朱礼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课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4]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