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概念。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战略位置。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立足于政治方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个基本定位就是意识形态举旗定向的安全航标。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重要选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首先要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始终坚定这个自信,只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才能确保意识形态的政治方向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道路就是旗帜,道路就是方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有高度的道路自觉和道路自信,才能在政治方向上确保安全可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立足于指导思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须臾不能弱化或淡化。
党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什么时候党的理论自信坚定,党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或徘徊不前,或遭遇挫折。进入新时代,只有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国内外各种敌對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这个论断精辟阐明了理论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逻辑,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高度警醒的重要论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立足于根本保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制度自信首要的是政治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保障,是中国人民自觉防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渗透侵蚀,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保证意识形态长期稳定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牢牢把握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把握了制度自信之魂,就是抓住了意识形态安全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我们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立足于精神家园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原色”,也构筑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深厚根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意识形态安全厚植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为政治安全树立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是人类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史,贯穿其中的精髓之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要始终不渝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积淀了富含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打上了红色的烙印,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文化,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才能确保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切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本质,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党史、国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之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和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由头,党史、国史上许多重大、敏感问题容易成为敌对势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借口。我们要以坚定的党史文化自觉,旗帜鲜明维护真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向一切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的斗争。
意识形态安全关乎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是“制脑权”的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是重中之重的安全。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会抵御任何破坏势力的侵蚀和渗透,也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行稳致远与发展壮大,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群众稳定持续的安全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谢 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立足于政治方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这个基本定位就是意识形态举旗定向的安全航标。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重要选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首先要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始终坚定这个自信,只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才能确保意识形态的政治方向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道路就是旗帜,道路就是方向。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有高度的道路自觉和道路自信,才能在政治方向上确保安全可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立足于指导思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有力武器,须臾不能弱化或淡化。
党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什么时候党的理论自信坚定,党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或徘徊不前,或遭遇挫折。进入新时代,只有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国内外各种敌對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这个论断精辟阐明了理论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逻辑,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高度警醒的重要论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立足于根本保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制度自信首要的是政治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根本保障,是中国人民自觉防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渗透侵蚀,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保证意识形态长期稳定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牢牢把握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把握了制度自信之魂,就是抓住了意识形态安全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我们要以坚定的制度自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立足于精神家园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原色”,也构筑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深厚根脉。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意识形态安全厚植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为政治安全树立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是人类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史,贯穿其中的精髓之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要始终不渝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确保意识形态安全。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积淀了富含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意识形态安全打上了红色的烙印,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精气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文化,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才能确保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切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本质,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党史、国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之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和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由头,党史、国史上许多重大、敏感问题容易成为敌对势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借口。我们要以坚定的党史文化自觉,旗帜鲜明维护真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向一切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的斗争。
意识形态安全关乎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是“制脑权”的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是重中之重的安全。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会抵御任何破坏势力的侵蚀和渗透,也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行稳致远与发展壮大,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群众稳定持续的安全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谢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