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表达是交流,更是一种创造。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遵循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表达。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自由、宽松、愉悦与和谐。
  在新课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知识和能力的达成,更要关注写作过程,情感态度,让他们不再惧怕作文,乐于作文。鉴于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写作课堂氛围,便显得尤为重要。
  多发散、少限制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如同样是写一件事,教师如果把话题限定在老套话题,学生肯定不会太有兴趣;但如果教师放开限制,让他们写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学生兴趣就会提高了,且有的可写。
  2、多漫谈、少技巧
  《新课标》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并没有十分具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学生少一些技巧的训练,更多一些随笔式的漫谈,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由此可见,多一些童真,多一些烂漫,少一些说教,少一些技巧,学生乐于说,乐于写,不但不会对作文教学有什么坏处,还会让课堂增色不少,让作文光彩许多。
  二、激发表达欲望,创造性开发利用素材。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现实的矛盾,怎么办?那便是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同学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至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同学们一起,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课堂也可以这样,越上表达交流的越多。在很多的案例中,学生为什么对“有些话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就是因为这是学生普遍经历的和深思熟虑的或有兴趣思考的,也认为比较有趣的是共同,或是他们兴趣中的焦点之一,所以表达的欲望会很高。同样,表达欲望高,大脑中呈现的写作素材就多,选择利用就准确精当。文字表达就会更加辩证和流畅。
  三、适度的交流体验、唤起学生写作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
  学生的习作不能“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伙伴之间的交流,有时会起到教师难以起到的作用。学生有了感受,也就有了体验的乐趣,有了表达的冲动。
  1、提醒关注,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醒孩子们去关注生活,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所以,我们要提醒学生,关注萧条的冬天过去以后那一片嫩叶的萌发,那一朵花蕾的绽放;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午夜的鸟鸣、风过的声音……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感性的言语、音乐乃至影视作品来诱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这种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感受能力的发展。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
  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诱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然后作相应的写作。这样读写互动,逐层深入。
  3、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我們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两点一线。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如电视中的一些访读节目,学生对长辈、师长的访读或是社会现象的调查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而为之,是成功和成才的内因、是关键。为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一片灿烂春光。让我们真真正正做到,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根据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根植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写作兴趣,让兴趣引领写作,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质疑问难能力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任何创造的开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
期刊
好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无数事实表明:一本坏书可以把人送进地狱,同样,一本好书也能把人送上心灵的天堂。我校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一直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在有充分时间保障、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展着。我们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熟知这样一句话:积极地读书,读积极的书,有系统地读书,读有系统的书。我们努力把学生领进人类知识的殿堂,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陶冶,精神生活更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总之,传统语文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要想改变过去这种死板、僵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育理念,必须变单一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力军,他们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是空间和时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以抛砖引玉。  一、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必然带来“教案的革命”,教案应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特别是语文课,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要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创新。例如《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教学的态度,也要从以前的只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向重视教学过程和培养能力转变。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以及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将知识逐一牢固地掌握,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美好。二是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转变观念,立足改革,适应学生的新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合理组织,及
期刊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
期刊
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闪光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讲究它的导入技巧。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倾心于此,
期刊
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往往对课本爱不释手,他们津津有味地翻看一页页精美的图文。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分明告诉我们:他们多么希望自己会认,会读啊!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最佳求知期,识读同步,引发兴趣。我们在实验初始,即摒弃独立识字,提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识。  一、识读同步,引发兴趣  首先识读词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词语后,即识读句子。一年级第一节语文课新授之前,老
期刊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呼唤教学改革。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壮,倡导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必须改教學法,通过教学法的改革体现正确的教学思想,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下面就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法革新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选
期刊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