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与优势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我们在强调世界不了解中国的时候,其实中国人也常常在误读世界,特别是误读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宣扬他们的价值观与发展模式是唯一正确的,具有“普世价值”,并不遗余力地推销,其核心简言之就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而且一贯主张,只有实现“政治民主化”,才有可能实现和保证经济的发展。但中国却没有遵循和效仿“西方模式”,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实践证明已取得了巨大成功。
  新中国60年的成就表明,我们在中西比较当中,不能误读西方的成功经验,因为时代不同,国情不同,西方当时的经验可能是我国当前的陷阱。而当这种误读不能消解时,我们可能在发展过程中舍本逐末,偏离方向。
  当前,在中西比较中,仍有两大误读影响着很多人的思维,第一就是对西方民主的迷信,第二是对传统儒学的误解。我们约请专家进行了解析。
  
  我国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是:既要通过党的自身建设使党的执政成为最大的政治优势,建立优越于西方的有效执政和有效政府;又要保证人民的多数参与、全程参与、有序参与和真正当家作主。这种趋势已经显示,我国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政治发展道路
  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是民主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民能否真正当家作主
  人民论坛记者:西方的主流观点认为,两党制、多党制属于民主范畴,其他形式的政党政治则不民主。这个论断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支点,我国的部分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也是此论的支持者。这是一种对西方民主的迷信及对民主的误读。为什么说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陈红太:作为由人民来当家作主的制度,民主即使在西方也不是只有一种实现形式、一种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在建立近现代民主制度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以及秉承的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并且受某一种民主理念、制度模式甚至阶级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影响,其实现形式、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有较大的差别。
  不过,在上个世纪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对西方民主有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看法。如普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多党竞争的政党体制,民主的法制化、程序化,平等的选举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制度化参与的保障,等等。
  西方的多党制是西方议会民主和普选制度实践过程中的产物。这种制度机制在西方竞争型普选制度框架下,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政治集团的意志和政策选择、有效组织和参与议会和总统选举、锻炼和选拔政治精英和代表、监督执政党和政府依法和有效执政和行政都具有其他政党制度不可替代的制度效用。
  但多党制只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一党制度还是多党制度或是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等,都不是衡量民主制度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是民主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个国家的人民能否真正当家作主。具体说来主要看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能否真正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自治权以及权利救济和有序参与等方面的需要,这些政治权利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许多人迷信西方的多党制,认为多党制能够遏制腐败,我们该如何看待?
  陈红太:不是只有符合西方民主观的形式、道路、模式才是民主的,多党制对于防止和限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个人专断、小集团专断、非法执政、非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乱用和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是有一定制衡作用的。但腐败的发生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制度漏洞、行政权过于集中形成的没租和寻租、民主监督和法治监督制度的缺位、社会转型期自律文化和制度机制的失效等等,都是腐败发生的客观因素。不是单一通过改变政党制度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许多实行多党制国家的腐败问题比我国的还严重。
  人民论坛记者:为什么完善中国的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
  西方民主政治的某些建设经验和实现形式可以为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服务。如建设法治、责仟和有效政府,政党制度的法制化,公民社会的建没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强调和保障等等:但西方的民主政治从主导模式来说,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基础上的民主政治,与我国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和人民大众的民丰政治是两种件质根本不同的制度模式。
  目前我国形成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改变这种政党制度实质上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
  从我所了解的我国地方和基层的政治建设实践和经验来判断,我国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是:既要通过党的自身建设使党的执政成为最大的政治优势,建立优越于西方的有效执政和有效政府;又要保证人民的多数参与、全程参与、有序参与和真正当家作主。这种趋势已经显示,经过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我国已经走七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政治发展道路,西方的多党制住我国目前还看不出有哪些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民主政治的最大优势与党的领导和执政相关联
  
  人民论坛记者: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盲目推行西方民主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有目共睹。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而不能单凭良好的愿望,误读西方的成功经验,盲目崇拜国外的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其突出优势是什么?
  陈红太:我国民主政治的最大优势与党的领导和执政相关联。优势在于可以集中我国所有的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用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目前也就是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
  有的学者把我国的民主政治概括为协商型或协商和竞争型相结合。我认为不能仅仅从政治运作的形式和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定义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类型和模式。协商型民主政治在西方的语境中和我国学界的语境中含义是不同的。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结构之上,也不是建立在限制大众民主和保障个人权利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首先保障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和根本利益基础之上。因此,我国的民主政治实质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政治。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框架内,能否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是最重要的
  
  人民论坛记者:西方国家一般是通过发展社会民主,然后逐步推动政党实行党内民主。而在我国则采取了首先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先行和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党内民主和 人民民主的互动。有专家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奠定了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陈红太:目前我国在基层和一些地方实行的双推直选和公推直选已形成制度并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对领导干部的选任和党委决策中党员的民主参与力度不断加大;党代表任期制也逐渐制度化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能;党委集体决策和票决制、党委向党代会报告制度也普遍实行;领导干部离任、任中和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及问责制度等法治监督制度也取得很大进展和成效。可以说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
  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党员权利的满足和实现需要党内扩大民主选举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这不仅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党内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
  当然,我们绝不照抄照搬西方党内民主选举的制度模式和做法,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和现实需要及可能,不断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参与,逐步满足和实现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以及权利救济和有序参与等方面的需要,把授权民主和落实上级党委、尤其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意志统一起来,即既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又能够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人民论坛记者: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等重要论断,当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要着重哪几点?
  陈红太:党的组织和党内民主建设搞得好,不仅可以实现有效执政和有效政府,还可以以高尚的集体主义和道德主义改造社会和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和人际和谐。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力量和有利环境,还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创造活力。
  但问题在于执政党自身能否保持先进性和正确有效领导,党的建设能否保证党以民主和法治的方式实现领导和执政。这些问题不解决,党的领导和执政的优势不仅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和体现,还可能导致党的个人或领导小集团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垄断,形成如敌对势力所说的“党专制”。因此,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框架内。能否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是最重要的。
  目前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已不同于党的非执政时期和计划经济时代。从我这几年在地方和基层调研的实践经验来说,主要靠以民生和民主换民心,以民心筑核心。搞好民生建设,搞好民主建设,主要是通过现有制度运作和制度创新,不仅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需要,满足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自治权以及权利救济和有序参与等方面的需要,实现科学发展和民生和民主双进步。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三,并且将很快发展到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民营经济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巨大。民营经济不是为社会主义添乱,而是为社会主义增光。  中国民营经济60年历程曲折,独具特色。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一些焦点问题仍待厘清。“中国民营经济60年”研讨活动邀请了理论界、实务界知名专家
期刊
被“逼”出来的投融资平台    在政府大力刺激经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信贷政策的背景下,各个地方的政府投融资平台不断涌现。对这种现象,有的担忧,有的认可,意见纷呈,莫衷一是。  应当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的。地方政府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在实施为期两年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地方必须给中央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的情况下,如何为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是头等大事。正是
期刊
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即中国世界观,既受中国发展水平与地位的影响,也受世界中国观的影响,中国世界观与世界中国观在比较中存在,在博弈中变迁。  我们常常将是否具有正确、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人心智成熟与否的标志,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准确地认识自身所处环境,冷静地判断自身的优势劣势,从而明确和坚持自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其心智是否成熟的标准在改良政治、发展经济和弘扬文化的同时,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来
期刊
狮岭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落户狮岭    狮岭,素有中国皮具之都的美誉,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西北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首批中心镇,曾获得“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全国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中国乡镇投资潜力500强”、“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
期刊
公务员做生意现象由来已久,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国家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但屡禁不止。近期有不少读者反映,基层公务员做生意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当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应读者要求,人民论坛杂志社在人民网、新浪网、人民论坛网等网站推出“您如何看待公务员做生意现象”专题调查。截止到4月13目,网络调查共有6579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还采访调查了150位党政干部,共计6729人。网络留言达1
期刊
编者按:历史总是叫人惦记。近年来,历史成了各方面挖掘的富矿,各界人士纷纷在历史中探宝。历史从板着面孔说话的“大砖头”,变身为光怪陆离的“戏说”影视、通俗讲史等。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场纷争不可避免,那就是: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严肃的历史,还是娱乐化的历史?   为此,“读史札记”栏目对孙立群、袁腾飞两位老师进行了专访。他们在进行科学而严肃的历史研究和讲授工作的同时,也对通俗讲史有着深入的探索。他们妙语
期刊
目前仍然在流行或者前不久还在流行的“中国威胁”和“中国崛起”的说法代表着关于“中国”这个概念的典型误解。“威胁”和“崛起”本质上是同样的或者说对应的说法,只不过“威胁”是他者的一种缺乏善意的消极看法,而“崛起”是自己的一种积极看法。当然,不管是“威胁”还是“崛起”,其所指是个客观事实,但说出这样的事实陈述没有很大意义,因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似乎应该说,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大的国家个个都
期刊
我们现在回顾6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自然地会把这60年分为两个部分,即改革开放的前后30年。前30年,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实际上是走了弯路的,有着惨痛的教训。1948年的西柏坡会议中,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讲了一个进城以后的计划,“三年准备、十年建设民主主义,然后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在这个会上也说,进城以后主要矛盾转化了,转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共产党进城以后
期刊
人类观念变迁有其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归根结底要服从社会演变的规律,其本质是时代与社会变迁在人类观念中的集中反映。数千年来,中国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天下”到“世界”的变迁过程    有评论称,10月1日的国庆盛典,不仅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更将使中国重新认识世界,因为庆典所展呈现的自信的中国风范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中国人。  中国对世界的认知(简称“世界观”),从根本上讲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中国
期刊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  曹远征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教授 曹远征:目前金融危机还在深化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去杠杆化,我们担心的问题是去杠杆化会不会导致去全球化。于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开始用美国货,全球会不会有一个保护主义的倾向。我们知道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有历史之鉴。应对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国是出口导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