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的花朵在物理课堂中绽放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新形势下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课堂这块主战场上,教师若能以“趣”唤起智慧,以“疑”激发智慧,以“活”诱动智慧,以“探”催生智慧,以“情”孕育智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定能使自己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关键词智慧 诱动智慧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智慧”即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技校物理课的主要任务是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时代呼唤素质教育,面对21世纪高科技时代,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展学生的智慧,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的活力。
  1 以“趣”唤起智慧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快乐,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构建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堂设计的起点。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奇特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唤起学生心中的智慧。
  例如:在“引言”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几个新颖独特如“喷泉、“煮不死的鱼”、“瓶吞鸡蛋”等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现了以人为本,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 以“疑”激发智慧
  教师针对探究的课题,恰到好处地创设好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索,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疑问的澄清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升华情感、激发智慧。
  “物体的沉浮”是物理教學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突破?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三个小实验,设置三个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分别放入水中,问:“木块为什麽浮于水面而铁块却沉入水底?”学生立即回答:“因为木块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接下来将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结果怎样?”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回答:“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完成最后一个实验,将铁皮制成的轮船模型投入水中,轮船浮在水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了,教师随之再激疑:“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能乘风破浪,漂洋过海呢?”此时学生无言以对,开始对自己的回答产生怀疑,期盼教师快讲万吨巨轮浮于水面的道理,这样设计,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情趣丰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精神享受,难点在疑点的化解中不攻自破,学生的智慧在探索中得以激发。
  3 以“活”诱动智慧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活”字。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是教师善于驾驭课堂的一个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动智慧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透镜”这一课题时,可通过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近视眼镜与远视眼睛),使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如何辨别凹透镜与凸透镜?):引导学生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在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归纳总结出通过“摸”“看”“瞧”“照”“晃”等方法辨别透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和把握方法,在合作的氛围中培养感情、形成态度,在共同分享乐趣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以诱动。
  
  4 以“探”催生智慧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一种创新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一泓启迪智慧的源泉。
  在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使光线汇聚”这一课题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北极探险队员在极地遇险,所带火种丢失虽然处在阳光照射下,仍然寒风刺骨,如何取暖?同学们能为他们想想办法吗?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几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索研究。一个学生回答找个向阳背风的地方。教师并不否认这一方法,只是提出有局限性。另一学生回答说可以用凸透镜对准太阳来取火。教师肯定这一方案可行。但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没有带凸透镜,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们又活跃起来,踊跃发言,一学生回答:“我首先考虑的是凸透镜是用透明玻璃制造的,而冰也是透明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就地取材,用冰磨成一个凸透镜,用冰凸透镜对准太阳,把可燃物放在焦点处,使可燃物燃烧,获得火种”。教师赞赏这名同学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创新意识,思维方法符合物理原理,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北极已由探险队员验证,是可行的,同时提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要求设计并验证你的想法,经过数分钟的讨论交流后,一些同学提出用一个充满水的圆柱形小瓶做凸透镜适当移动,使平行光汇聚在焦点上。这样教师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想象和探究,学生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张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维,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整个课堂生动、活泼、自由,创新意思在课堂中弥漫,学生的智慧得以催生,体现了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有的创新意思和氛围。
  5 以“情”孕育智慧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与学生平等的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科学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欢乐,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以情来孕育学生的智慧。
  一位教师在于学生共同探究:“液体密度的测量”这一课题时,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有常规的方法,也有散发出思维火花的独特解法,更有教师在备课时都没有预料到的解法,这位教师在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同时坦诚地说:“祝贺同学们,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我备课时没有想到这些,告诉你们,老师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不是什么方法都能想到,从你们身上我学到很多测量方法,也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我也很高兴。”其实教师也和学生一样,也会有过失、错误和不足,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让学生看到教师坦诚,并以此为榜样;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当然作为教师能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正是这种勇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正是这份情谊孕育了学生无穷的智慧。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在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同时,还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趣”唤起智慧,以“疑”激发智慧,以“活”诱动智慧,以“探”催生智慧,以“情”孕育智慧,让智慧在物理课堂上飞扬,让智慧的花朵在物理课堂中尽情绽放。
其他文献
交巡警合一的警务模式,是非常成熟的警务模式.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已经实行交巡警台一的先进模式,融入世界警务体制大循环,实现了警务模式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复
信息已众所周知的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大量信息的产生、处理、存储、传播和使用等过程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学科教师不断增进了对自己工作的新的理解,对自己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涌现。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旧课程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要实现三维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就势必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即是创新的一种。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来取得实效呢?本文在实践基础上对这
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研究所从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3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30年来在部、院和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兄弟院所和厂矿企业的支持下,依靠我所历届党政领导和全体职
传统的化学教学比较注重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出新的知识,比较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是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缺乏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使学生缺乏
当前中专学校校园网建设正处于不断发展时期,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校园网,发挥其巨大潜能,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及校园网设计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在建设校园网时需考虑的教学功能
摘要本文以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与索―砼弦支梁为例研究了体内、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不同性能。首先利用极限承载力确定预应力筋截面积与跨度、荷载的关系,并借助于这个关系,优化分析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两种梁在所用材料、截面形状及荷载一致的情况下各自的跨越能力和预应力筋应力,最后发现索―砼弦支梁在这两个方面均远远优于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因此索―砼弦支梁更适用于大跨度结构。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 最大跨度 优化
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而要顺利开展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必须解决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和师资短缺等问题.
摘要本文从基于任务的学习和分布式认知理论这两个方面对基于任务的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任务 分布式认知 学习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目前存在各种对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主要从四个视角探索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者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知识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评价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和社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①  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为学习者中心的学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