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队伍的力量来源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无产阶级的问题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需要伟大的无产阶级队伍,无产阶级是最富于革命性的阶级,正是在阶级斗争理论的指导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队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实现宏伟目标。重温经典,探溯无产阶级队伍的力量来源,对于当前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队伍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10-0034-0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着重探讨了无产阶级队伍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队伍的产生与发展,在他们的笔下,无产阶级不是纯粹的受奴役的被压迫者,而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冲破剥削“藩篱”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革命先锋。无产阶级肩负着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源自这支队伍中信念坚定的组织成员、科学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重温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正确把握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真理,有助于充分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和時代价值。
  一、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力量:无产者、中间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部分群体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256。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制度从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又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产生、成长、壮大。具体而言,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力量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无产阶级队伍的主体是无产者。无产者是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时代的产物,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获取生活资料,在出卖劳动力的过程中,饱受资本家因无限度追逐剩余价值而对他们进行的残酷剥削。在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人们只是被要求做简单、单调且极易学会的操作,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工人们逐渐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质,他们手中掌握的原有技艺也不被资本家所看重,一些妇女、儿童也加入了产业后备军的队伍,从而对一些在业工人构成潜在的威胁。由此,资本家变本加厉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就有了不可反抗的理由。无产者对资本家的不满情绪愈演愈烈,“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是长期存在的”[2],无产者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在他们产生之后的那一刻起就已存在。他们从最初的单个人到后来的一个工厂里的工人再到某个地方的工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内心对资产阶级的愤恨与不满:捣毁机器,摧毁工厂,赶走资本家……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工人们逐渐意识到联合的必要,“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一旦发生冲突在生活上有所保障。有些地方,斗争转变为起义”[1]260,工人们反对资本家的斗争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他们在这种斗争中不断得到锻炼,并且在斗争中一次又一次得到重生,一次比一次强大、坚定、有力。正是这种不满于现状而决心行动的坚强品质,使无产者蕴含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必然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主体力量。
  其二,中间阶级的下层成为无产阶级队伍的补充力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中间等级的下层如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等也加入到了无产阶级队伍的行列。“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1]259。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些小资本家在与大资本家的竞争中衰落下去,同其学徒或帮工一起沦为雇佣工人,加入无产阶级队伍的行列。大资本的竞争和自身工业的落后现状使得阶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中间等级的下层而言,无论是他们的工艺抑或是他们的资本,都很难和大资本家进行较量。在这个过程中,阶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得日益简单化,大多数人包括中间阶级的下层在资本主义竞争中衰落从而处于贫困状态,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进一步论证了“两个必然”的严肃性。然而,中间阶级“降落”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他们的反抗意识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意识不可等量齐观。因为他们是为了免于自己的灭亡而站到资产阶级的对立面。因此,他们受自身利益的限制无法真正投身于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有时甚至是作为反动的代表出现,因为他们以维护自己目前的利益为目标,这样则可能使历史的车轮倒转。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也是革命的,因为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所以,中间等级的下层作为一种补充力量,使得无产阶级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其三,统治阶级中的某些阶层被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在阶级斗争愈加尖锐的时期,统治阶级中的部分阶层受到生活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大工业中被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我们已经看到,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中的整个整个阶层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受到威胁。他们也给无产阶级带来了大量的教育因素”[1]261,从而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教育程度。这其中也包括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已经开始在理论上认识整个运动。在这里,部分统治阶级中的人员,或者说是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理论层面认识到历史运动的规律,从而看到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前途,他们自觉加入并成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归附于革命的阶级、掌握着未来的阶级。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政党组织不是由具体的人来组成的”[3],无产阶级作为一支富有革命斗志的队伍是由多种人员所构成的,同样,在无产阶级队伍中,受压迫最深而最具革命斗志的当数无产者,与中间阶级的下层、统治阶级的部分人员相比,他们不具备经济基础,沦为机器的附属品,受到资本家最为残酷的剥削。当然,也正是由于中间阶级下层人员、统治阶级中的部分人员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才使得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值得一提的是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思想家,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他们给无产阶级队伍不仅带来了人员力量,更是带来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些思想家以其尖锐的思想武器极大地明确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升了阶级斗争的理论水平,为后来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支撑”[2]。   二、无产阶级队伍的理论力量:阶级斗争理论
  《宣言》中一个核心思想是阶级斗争理论,“它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始终”[4]。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力量指引着无产阶级队伍前进。“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31,《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了阶级斗争的客观性、长期性和历史性。《宣言》中阶级斗争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力量指导着无产阶级队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阶级斗争理论作为认识工具深化无产阶级队伍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认识。阶级和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的,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6]365。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之所以日益简单化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经济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生活资料占有状况不同。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正是由于两大阶级之间的不平等才产生了对立关系,从而论证了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在历史上,不同阶级之间还存在着对立现象,如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在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常常会出现时而隐蔽时而公开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就是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的改造。因此,阶级既属经济范畴也属历史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客观的、历史的。
  其二,阶级斗争理论作为理论武器能够提高无产阶级队伍在斗争中的自信心。历史上,阶级之间的斗争结果使得整个社会受到革命的改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层面表现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社会的革命性改造,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宣言》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1]257,可见,马克思在这里明确预告了资产阶级走向没落的前景,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合理性。但资本主义的灭亡并非自行消亡的结果,无产阶级无疑将承担起历史重任。《宣言》在经济和意识形态层面驳斥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非难,同时也对当时各类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特别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看到阶级之间的对立,但是他们却“拒绝一切整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甚至“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1]282,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甚至想通过和平改造的幻想不仅在现实上缺乏一定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对工人运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失去实践意义和理论根据。阶级斗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三,阶级斗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能够增强无产阶级队伍在斗争中的战斗力。无产者没有任何私有财产需要保护,他们要做的就是摧毁现有的私有财产。《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时代,工人阶级的队伍比较壮大,但是作为构成社会结构的多数群体却一无所有。因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62,所以,无产阶级将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承担起资产阶级掘墓人的责任。工业的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反抗资产阶级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资本主义积累更是加速了这种可能性的进程,于是,工人们由原先的分散状态转变为一个革命联合的团体,这将进一步加速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进程。
  “《共产党宣言》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道路,它是一面旗帜,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方向”[7],而《宣言》中的阶级斗争理论则无疑成为无产阶级队伍的重要理论之一。无产阶级队伍通过阶级斗争理论的科学理论武装,既能充分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又能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在历史上不乏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以失败收场的结局也论证了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将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无产阶级队伍的领导力量:共产党
  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共产党无疑成为这一专政中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8]611,《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组织成为政党的必要性,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自发的群众运动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而自发的工人运动则只能导致工联主义”[9]。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队伍的领导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共产党的阶级性。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級性质的政党,共产党的目标、纲领以及策略原则都体现了无产阶级性质。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特别强调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属性,而且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做斗争的同时也极力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264,马克思从利益角度出发明确了共产党所代表的就是无产阶级。此外,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队伍有什么“特殊的利益”,就空间角度而言,共产党的胸怀和视野并不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是着眼于整个世界,共产党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就时间角度而言,共产党并不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他们自始至终都代表着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   其二,共产党的先进性。正是共产党的阶级性表现,才使得共产党的先进性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显得格外耀目。《宣言》充分肯定了共產党在实践、理论层面的先进性,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无产阶级所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从而也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推翻资本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力量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则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在理论层面,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他们有较好的理论素养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他们不仅着眼于运动的表象,而且对于运动背后的根源、未来运动的发展趋势以及运动本身的发展规律都会进行深刻剖析。此外,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没有单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更侧重于理论的实践。“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1]264,共产党人的原理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在实践运动中总结出来的。
  其三,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由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所规定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5]65,马克思谈道:“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264。最近目标的实现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后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克思在对最近目标的论述中,用了“夺取”而非“掌握”,这也就意味着无产阶级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自己在政治上的目的而非单纯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则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从而进入无阶级社会,也就意味着无产阶级也消灭了自己的统治,“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身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1]264,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上最后一个阶级将先完成消灭资产阶级的任务,然后进一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达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只有当一切阶级压迫消失,当共产主义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助推器时,每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人类社会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7]
  共产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与其奋斗目标是三个相关的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联合成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仅需要理论力量更需要领导力量,由共产党的阶级性引申出共产党的先进性,在拥有其他无产阶级政党所不具备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成为无产阶级队伍的先锋队组织,历史和实践证明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队伍的先锋队将胜任领导无产阶级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贾晓煜.重读“资产者与无产者”——对《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解读[J].南方论刊,2019(8):36-39.
  [3]杨永志.论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C]//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48-658.
  [4]陈学明.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2(11):23-28.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陈红军,曾旗.《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34(3):5-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李崇富.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领导力量——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0-11-06
  作者简介:于蒙蒙,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中,强调和突出了体育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不可取代的功能价值;而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途中,体育的内在功能可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多次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要求;契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契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价值与实践的良性互动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自主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考量,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人才自主培养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充分阐明了我们党对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党组织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国之大者”,树立信心、勇担重任,理清思路、攻破难关,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摘 要:高校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中,舆论的特点表现为舆论扩散的迅速性、舆论群体的高知性、舆论议题的多样性、舆论影响的破坏性、舆论关注的广泛性。在剖析目前高校公共危机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缺陷及不足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原则和路径,构建舆情研判和预警机制,健全协调联动处置机制,完善新闻信息发布机制,加强高校舆论队伍建设机制,建立舆论恢复重建机制,为化解高校风险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纪委监委驻川投集团纪检监察组迅速行动,立足纪检监察职责定位,服从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开展監督。要求各级纪委强化“四个督查”,确保“四个到位”。督查各所属公司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等情况,确保各所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督查全体职工异地返岗人员疫情排查工作,确保分类轮流复工复产有序到位;督查川投各所属公司复工情况,确保能源保障、医疗救援、信息技术支持、物资供应等民生保障服
期刊
摘 要: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其有一系列优势作用,一方面能够管理社会,另一方面也能够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内容也随之增多,其对依法行政来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为此需要立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协同配合控制自由裁量权,寻求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平衡。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创造了足以使我们自信的大量文化遗产,然而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自信满满的心理优势逐步丧失,认为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最后得出“文不如人”的结论。由此可见,文化自信的建立不仅仅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个系统工程,文化自信是建立在科技、制度、理论和文化等全面发展进步基础上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来增强文化自信,解决增强
摘 要:发展目标是发展主体对于客观发展事物在某一时期所能达到的状态或程度所做的展望和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特征。从逻辑关系来看,新时代不同层次发展目标是在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历史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相结合中确立的,也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逻辑和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相统一中形成的,初级阶段是制定新时代发展目标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则是确定新时代发
摘 要:股权代持协议系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股权代持行为之载体,《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承认了股权代持协议的效力,但对其性质并未有明确的认定。厘清股权代持协议的性质以及解决该纠纷应适用何种法律规范,也是探求协议解除路径的必要前提。委托代理能妥当地解释股权代持法律关系,股权代持协议应当适用委托合同的法律关系。但基于股权代持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代持协议的解除方式并不能完全适用《民法典》中的法定解除、约定解
摘 要:《实践论》是毛泽东立足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光辉典范。随着时代更迭,世情国情党情发生重大变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声音纷至沓来,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刻不容缓。面对时代之诘问,《实践论》所蕴含的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原因、规律和方法,彰显了真理对解答时代课题的永恒启示。  关键词:《实践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