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而现在很多警校学生很多都是单身子女,他们在心理方面还很不成熟,这对他们将来的警务工作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警校擒拿格斗训练不仅是一种警务基本能力训练,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发展学生体质上,对于学生心理素质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现有的研究资料出发,通过实证调查法详细论述了警校擒拿格斗训练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以期能够给当前警校擒拿格斗训练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 擒拿格斗 心理素质 发展
作者简介:赵美环,河南警察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擒敌散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196-02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为了给本研究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查阅知网等论述数据库,收集到了国内外在警校擒拿格斗训练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及擒拿格斗训练与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关系的资料,分析这些资料当中的观点和数据,了解警校学生入校时幸福感的常模,通過研究充实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实证研究法
笔者在2009级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建立了警校擒拿格斗训练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一年的教学,对比两个班的心理成长情况。在实验班积极推广以打代练以“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擒拿格斗训练理念,实施体验式教学法;而在对照班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对照研究,通过测试、调查和分析,详细了解这些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特点、问题以及成因,对照两种教学方法的之间的效果。
(三)数据分析法
运用spss12.0软件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警校擒拿格斗训练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结论,揭示擒拿格斗训练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次测试选择量表考测的方法,以国内学者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为基础,对照警校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特征,将其中前18项经过修正完善以后进行实测。测试在注重学生幸福感的基础上,涵盖了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测试,测试采取公开的方法进行,所得数据真实可靠。
(二)测试规则
本次测试采用计分法的方式计算,按照选项得分累计相加的方法计分,以得分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幸福感的依据,得分越高学生的幸福感也就越强烈。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XX警察学院2009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其中实验班共计四个中队250名学生,对照班4个中队247名学生。
(四)第一次测试
第一次测试是在2009级学生入校一个月之后开始,通过实测结果表明,实验班男生共计175人,平均得分为75.3分,女生共计75人,平均得分为75.1分。这一分数与全国其它研究在这一方面的得分基本相同,可见在入学的初期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都接近常模,这也从客观上说明在入学初期实验班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情况不容乐观。对照班的学生也是在入学后一个月开始测试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在幸福感方面与实验班的学生基本相同,其中男生共计173人,平均得分为75.4分,女生共计74人,平均得分为75.5分,基本上接近常模。上述两个班的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入学的时候,其心理素质和幸福感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学生的幸福感的起点是一样的。另外,男女生之间的幸福感水平也基本持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五)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是在两个班擒拿格斗训练教学课进行性一年以后进行。这一次测试在测试项目上与第一次测试完全一致,仍然是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为主。主要测试学生六个方面的情况,也就是对健康的担心、个人精力、生活的满足感、兴趣爱好、愉悦心境、思想和情感的控制力、紧张或焦虑的情绪。结合第一次测试情况,对照测试结果如下:
从上述两个调查结果来看,在实验班通过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在第二次调查当中比第一次调查,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兴趣等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高尤为显著,学生情感和控制力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得分上第二次测试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精力、满足、和控制力这三个方面,这与擒拿格斗的日常训练有着的密切的关系。在日常训练当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精力也就越来越旺盛;不仅如此,擒拿格斗的当中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交往,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使学生情感方面的需要得到充实,学生的满足感也就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日常训练当中,为了完成擒拿格斗的各项动作要求,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动作,其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在对照班的调查中,第二次调查相比第一次调查虽然也有一些进步,但是进步却步怎么明显,前后两次调查没有明显的差异。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在满意度、精力等方面虽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非常有限,几乎是没有明显的变化。对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结果,充分表明了在警校当中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精力与活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在警察院校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训练当中能够形成忍耐、控制力,让学生在训练当中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够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这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各警察院校应该继续完善、坚持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完善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体系,使其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议
1.完善体验式教学方法
由于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现在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压力、情绪、兴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给他们的警务生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当中应该综合运用游戏法、比赛法和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产生体验的快乐,在擒拿格斗当中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互助快乐掌握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在训练当中体会胜利的喜悦。同时,在擒拿格斗训练当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学,在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心理素质培养计划,通过设置良好情景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掌握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逐渐提高学生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对能力。
2.逐渐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擒拿格斗训练的同时,警察院校应该不断丰富心理教学的内容,同心理辅导消除擒拿格斗训练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断疏导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一方面,教官可以借鉴武警部队当中擒拿格斗的训练方法与训练体系,在训练当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学生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和情绪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警察院校的警官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警校学生擒拿格斗学习的方式、方法,利用擒拿格斗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警察院校应该根据当前的需要建设一支实战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擒拿格斗教官队伍。
参考文献:
[1]蒲澍潍.警用格斗擒敌术.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国海,许国彬,肖沛雄.大学生心理学训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殷恒婵,卢敏,王新利,陈雁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体育科学.2007.
[4]孔凡同.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舞蹈课中协调能力的训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0).
[5]罗智.比较优势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
[6]焦芳钱,黄景东,李焓铷.运动训练理论争议性问题探析.体育学刊.2007(8).
关键词 擒拿格斗 心理素质 发展
作者简介:赵美环,河南警察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擒敌散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196-02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为了给本研究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笔者通过查阅知网等论述数据库,收集到了国内外在警校擒拿格斗训练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以及擒拿格斗训练与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关系的资料,分析这些资料当中的观点和数据,了解警校学生入校时幸福感的常模,通過研究充实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实证研究法
笔者在2009级学生刚入校的时候就建立了警校擒拿格斗训练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一年的教学,对比两个班的心理成长情况。在实验班积极推广以打代练以“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擒拿格斗训练理念,实施体验式教学法;而在对照班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对照研究,通过测试、调查和分析,详细了解这些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特点、问题以及成因,对照两种教学方法的之间的效果。
(三)数据分析法
运用spss12.0软件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警校擒拿格斗训练在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结论,揭示擒拿格斗训练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过程
(一)测试工具
本次测试选择量表考测的方法,以国内学者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为基础,对照警校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特征,将其中前18项经过修正完善以后进行实测。测试在注重学生幸福感的基础上,涵盖了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测试,测试采取公开的方法进行,所得数据真实可靠。
(二)测试规则
本次测试采用计分法的方式计算,按照选项得分累计相加的方法计分,以得分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幸福感的依据,得分越高学生的幸福感也就越强烈。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XX警察学院2009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其中实验班共计四个中队250名学生,对照班4个中队247名学生。
(四)第一次测试
第一次测试是在2009级学生入校一个月之后开始,通过实测结果表明,实验班男生共计175人,平均得分为75.3分,女生共计75人,平均得分为75.1分。这一分数与全国其它研究在这一方面的得分基本相同,可见在入学的初期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都接近常模,这也从客观上说明在入学初期实验班的学生总体幸福感情况不容乐观。对照班的学生也是在入学后一个月开始测试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在幸福感方面与实验班的学生基本相同,其中男生共计173人,平均得分为75.4分,女生共计74人,平均得分为75.5分,基本上接近常模。上述两个班的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入学的时候,其心理素质和幸福感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学生的幸福感的起点是一样的。另外,男女生之间的幸福感水平也基本持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五)第二次测试
第二次测试是在两个班擒拿格斗训练教学课进行性一年以后进行。这一次测试在测试项目上与第一次测试完全一致,仍然是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为主。主要测试学生六个方面的情况,也就是对健康的担心、个人精力、生活的满足感、兴趣爱好、愉悦心境、思想和情感的控制力、紧张或焦虑的情绪。结合第一次测试情况,对照测试结果如下:
从上述两个调查结果来看,在实验班通过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在第二次调查当中比第一次调查,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兴趣等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在学生精神层面的提高尤为显著,学生情感和控制力等方面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得分上第二次测试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精力、满足、和控制力这三个方面,这与擒拿格斗的日常训练有着的密切的关系。在日常训练当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精力也就越来越旺盛;不仅如此,擒拿格斗的当中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交往,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使学生情感方面的需要得到充实,学生的满足感也就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日常训练当中,为了完成擒拿格斗的各项动作要求,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动作,其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在对照班的调查中,第二次调查相比第一次调查虽然也有一些进步,但是进步却步怎么明显,前后两次调查没有明显的差异。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在满意度、精力等方面虽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非常有限,几乎是没有明显的变化。对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结果,充分表明了在警校当中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精力与活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在警察院校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各种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训练当中能够形成忍耐、控制力,让学生在训练当中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能够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这对于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各警察院校应该继续完善、坚持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完善开展擒拿格斗训练课程体系,使其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议
1.完善体验式教学方法
由于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现在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压力、情绪、兴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给他们的警务生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擒拿格斗训练课程当中应该综合运用游戏法、比赛法和情景教学法,让学生产生体验的快乐,在擒拿格斗当中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通过互助快乐掌握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在训练当中体会胜利的喜悦。同时,在擒拿格斗训练当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学,在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心理素质培养计划,通过设置良好情景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掌握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逐渐提高学生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对能力。
2.逐渐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擒拿格斗训练的同时,警察院校应该不断丰富心理教学的内容,同心理辅导消除擒拿格斗训练带给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断疏导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一方面,教官可以借鉴武警部队当中擒拿格斗的训练方法与训练体系,在训练当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学生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和情绪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警察院校的警官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警校学生擒拿格斗学习的方式、方法,利用擒拿格斗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警察院校应该根据当前的需要建设一支实战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擒拿格斗教官队伍。
参考文献:
[1]蒲澍潍.警用格斗擒敌术.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国海,许国彬,肖沛雄.大学生心理学训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殷恒婵,卢敏,王新利,陈雁飞.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体育科学.2007.
[4]孔凡同.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舞蹈课中协调能力的训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0).
[5]罗智.比较优势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
[6]焦芳钱,黄景东,李焓铷.运动训练理论争议性问题探析.体育学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