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深入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提出在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综合素质等各个环节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改革。
  【关键词】国学素养 大学语文 影响因素 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095-02
  国学教育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为主的教育。大学语文是面向非中文系学生开始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一种文化教育,应根据自身特点,立足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国学主流思想,肩负实现大学语文的文化教育使命。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学在教育内容上存在关联性,在教学目标上具有共通性,连同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都有交叉共融关系。当前,可利用“国学热”这一个契机,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大学语文课程得以发挥学科的应有作用。
  一、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对于培育人才素养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鉴于大学语文与国学存在内在联系,高校大学语文应该密切联系国学教育,这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的发展。大学语文课程本身既老又新,“老”是语文类课程开设时间较早,“新”是该课程曾中断过数十年,尔后又重新定名,在全国推广开设时间并不太长。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主要目的。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无一不对当代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旨在传授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哲学、科技等学识的课程,更需要关注本身如何发展的问题,去适应社会的变迁。
  大学语文课程需密切联系国学精品,丰富大学语文教育中国学教育的内容,为大学语文教育注入鲜活的血液。这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国学认知的需求,也可以提升课程魅力,只有赢得更多的学生认可,课程的发展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在实践过程中,要有历史的眼光,清楚认识到大学语文与国学教育在内容上本身就存在一种血肉联系。要积极利用这层关系,将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学素养培育紧密联系,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国学教育的重要载体。“国学热”本身就给了大学语文课程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把握时机,看清局势,不仅有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学的宣扬,这是双赢的局面。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与国学教育在目标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国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吸收,唤起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足。而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本身也具有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教化的作用。两者的目标趋向是一致的,紧密联系在一起,都强化精神层面的教育,可见,两者的共通性就是一座无形的桥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正遭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抛弃历史,忽视传统的思想在不断渗透,崇洋媚外的社会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大学语文课程的长期教学目的必须坚守,并在此基础上更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古人以文载道的思想,应该贯穿于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选取不同体裁的作品让学生去领略先哲们博大精深的学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为己用,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唤起学生心中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心,最后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
  二、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民族文化,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母语教育危机日趋严重,外语在中国受重视程度远超过母语,许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对英语水平的硬性要求。为了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能够掌握主动权,大学生忙于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致使母语教育受到冷落。可见,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目的非常明确,求学功利色彩较浓厚,往往忽视个人文化修养和国学涵养的培养。再者,由于社会快速变动,媒体信息层出不穷,大学生的生活圈也由原来单一化转向多元,他们崇拜偶像,追求时尚,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由于他们内心缺乏一种主流文化帮助他们认知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往往出现迷失自我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国学素养的培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校因素。大学语文除了传授国学知识,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学科中却逐渐被边缘化,出现学科危机。一是高校对大学语文学科不重视,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职称学历低的年轻教师居多,专职教师少于兼职教师,教师学科素养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二是高校课程设置趋向功利化,热衷将雄厚的师资投入容易出成果、为学校带来荣誉的课程,而对大学语文这门人文学科则表现出不冷不热的态度。
  (三)教师因素。从大学语文教师队伍而言,部分教师始终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单向式的灌输为主,始终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对学生要求则带有较明显的强制性色彩,必须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丝毫没有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纯知识,更注重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部分老师采取的教育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单一化,缺乏互动,甚至整堂课都在照本宣科,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积极性。
  (四)学生因素。从学生自身来说,在学习大学语文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从学习内容角度看,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有一些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这就使得学生对其提不起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二是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一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就万事大吉,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该课程对自身人文素质、道德培育的重要性。三是对大学语文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语文不像大学英语,学好英语获得考级证书,能在求职中获得优势,大学语文也因为没能立竿见影给学生带来好处,而成为他们眼里可有可无的课程。   三、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目标须明确。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的工具性课程,也不仅仅是专门研究学术的学习场所,更应该是建立完备健全人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门课程。而人文素养的提升,更是大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大学语文应用传统文化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课堂上,老师有责任强化文化素养重要性,并努力塑造他们成为有见识、有知识、有胆识、有自信心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在未来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不能因为国学教育的缺失,过度的功利化,让大学生成为了缺乏精神内核的机器。
  (二)教学编写须实用。教材是国家实施教育目标,教师用以教学的主要材料。教材选编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一是以古文为主,而且自身不成体系;二是偏重文学作品的语文知识分析。面对大篇幅的文言文,学生自身文言功底薄弱的话,就等于直接将这批学生拒之门外。因此,教材的选编,一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际需求,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通俗易懂并且适合当下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需要的文章,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二是注重人文教育与语言训练完美契合,通过渗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为人处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领悟文章背后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实现开设大学语文这一课程的真正功用。
  (三)教学方法须灵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方法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不当,用力虽勤,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活动也一样,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则端坐在下面倾听,这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课堂。现今的课堂需要打破固有的模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达到视听说兼具的效果,多种感官交替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另外,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夯实所学知识;组织即兴演讲,帮助学生体悟文章中的情感流露;举行诗歌朗诵,引导学生领略诗人的独特思想感情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身临其境的感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教师素质须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教授的内容庞杂、学生兴趣低迷。要改善这种不利尴尬局面,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在外因无法掌控的时候,只有从内因入手,一是教师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变得学识渊博,提高自身学科素养;二是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修养,德育素养的培育从来都不是单靠说教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往往通过教师以身作则,生活细节中起表率作用,无形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在与教师交流时,都能在老师的举止行为中习得为人处世的方法、道德品质、知识学问,这才是真正合格的大学语文教师,才真正做到以身传教,使学生从中获益。
  大学语文教育进行的是人文素质教育,为顺应社会的期待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角,重视其学习成效,并且以培育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为目标。在国学素养培育方向指导下,以大学生为中心,重视大学生的个别需求,顺应时代的需要。同时,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理念,用全方位眼光重新审视大学语文教学与国学之间的互融性,审视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弊端,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寻求大学语文学科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功效,为社会输出高品质、高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忠芳.大学生国学教育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11)
  [2]骆兵.关于大学语文与国学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2009(5)
  [3]况晓慢.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4]张宝林.论大学语文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其他文献
引入自组织研究视角,立足学生内在需求,采用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探究高校班级管理方式。通过分析自组织和高校班级管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提出自组织视域下的高校班级管理方式,以
绿化种植改良技术可以对铁路沿线的盐碱地进行有效的绿化和改良,因此应充分认识到盐碱地绿化种植改良技术在铁路施工中的重要性与技术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用措施,保证盐碱地绿化种植改良技术能够得到有效运用,确保铁路的通行质量和安全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拓展”成了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确实,有效的拓展能使数学课堂更深刻,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然而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为了拓展而拓展,一味追求教学难度,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一脸茫然,最终使学生因基础不牢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拓展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只有内容,没有深度,没有达到拓展的真正目的。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拓展呢?下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和
[目的]确立分级护理的决策主体。[方法]在确立分级护理决策主体层次结构模型后,请医生和护理专家就指标间相对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最后得出分级护理的最佳
以宜昌市旅游业发展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全面、科学、可行、权威、可比为指导原则,构建了由旅游业发展规模、速度、结构、效益、旅游业人才、资源、环境、游客满意度等8个一级
""黑框眼镜几千度,来海边穿西装裤。烤肉自带水壶,走路不小心会撞树。"周董的一曲《阳光宅男》,迷倒了宅男宅女无数。蜗居宿舍,何止是一种现象,简直就是潮流!"
【摘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对学生干部队伍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抗挫能力较差、团队意识不强、过分自信等问题,提出要提高认识,认识到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有效激励,保证学生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管放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干部的潜能,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职 学生干部 管理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讨通过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途径。结果表明,每667 m2用8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 g+35%甲霜灵种子处理干粉剂40 g与每667 m2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
<正>江西贵溪工业园区位于贵溪市城西南320国道两侧,距市中心3公里。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0km2,分四大功能区:一是位于中心地带的一、二类工业用地,二是行政办公用地,三是与城
99年昆明召开世界园艺博览会时,她绣了一副"拥抱",图案由99个9构成的敞开的拥抱姿势,寓意为敞开双臂拥抱美好,献给世博会。11年过去了,她的世博情结更深更浓了,为献礼20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