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AD模式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必修课程。基于国内该课程教学现状,本教学改革采用了“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内容侧重其高阶性和挑战度,课堂组织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小組讨论等形式。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课程组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AD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卓有成效,对改善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参与度、加大课后投入等方面效果显著,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也为解决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诸多共性问题、推进专业改革提供了实证。
  关键词:PAD模式;高级英语;教学改革;一流本科课程;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0-0039-04
  Abstract: Advanced English,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enior English majors,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this study applies PAD class teaching method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arranging teaching contents aiming at developing students' high-order thinking capacity, designing assignments requiring students' full efforts, and combining the teachers' lectures and students' discussion in class. The study do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form based upon the data collected in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founding shows that the PAD class contributes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interests in the cours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akes effective requirements from the students to engage fully in the study both in and after the class. This method offers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ith a concrete example of how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for English majors and to push the teaching reform further.
  Keywords: PAD class;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course; English majors
  高级英语(以下简称“高英”)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李言荣称:核心课程体系的课必须都是“金课”[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强化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升人文素质,提高学习能力”。[2]然而,中国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往往过于专注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英语专业的大量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低级思维层面展开’”。[3]我校采用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授课教材,目前有70%的高校采用此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主题深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每学期选取7-8个单元精讲,充分考虑内容的经典性、前沿性和趣味性,涉及不同体裁,同时辅以丰富的阅读书目和网络资源,并融入思政元素。
  一、“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有助于“金课”建设。“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核心是课堂一半时间由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理解和讨论,分为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课后或当堂)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故又称为PAD课堂。其创新之处在于教师讲授之后,注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内化吸收,再进行讨论[4]。“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实现“权责对分”;“金课”的课程设计贯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5]。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通过讲授定框架明方向,按照布鲁姆(Bloom)认知分类安排教学内容,而“金课”的“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人格养成、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知识探究”。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完成低年级基础阶段
  学习之后,旨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综合类课程。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对分”理念,采用PAD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教师讲授内容迁移到自学内容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批判性地看待所学内容,并提出个人见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总体而言,在本课程教学中,PAD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思”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高英”课程教学改革的由来与现状
  (一)调研对象及调查问卷
  本课程组分别对一组教师和两组学生实施问卷调查,以了解“高英”课堂的教学情况。针对教学情况,90位英語教师填写了问卷,他们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的70所高校,涵盖综合类院校20所、外语类院校3所、师范类院校12所、财经类院校6所、工科类院校24所、医科类院校等5所,其中30位教师讲授“高英”课程。针对学习情况,课程组对我校2016级英语专业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对比研究,一个班级实施了PAD教学模式(31位同学),称“对分课堂”班级;另一个班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29位同学),称“传统课堂”班级。问卷从课程的难度、教(或学)的难度、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调研,相关结果将在后文呈现。
  (二)“高英”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本课程是英语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后续综合类提高课程,具有一定难度,经调查统计,15.6%教师认为本课程难度很大,78.9%的教师认为有一定难度,认为难度一般或难度不大的教师仅占5.5%。问卷还就造成“高英”课程教学困难的因素和常用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从教的角度来看,“高英”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难度因词汇、句式造成。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仍将教学重点定位在词汇(58.89%)、句法(53.33%)等层面,就本课程而言,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单词、语法的讲解或单从语言层面理解文章,这种教学理念使课程教学目标停留在低阶思维。其次,教学方法与模式保守。讲授法(83.33%)和讨论式(80%)教学法最受教师欢迎;但不容忽视的是,43.33%的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氛围沉闷是该课程面临的重要困境,同时,面面俱到的讲授方式使34.44%的教师感到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第三,学生基础薄弱,自觉性和积极性差,无异于雪上加霜。文本文化差异大、历史背景复杂(40%),学生兴趣不足、方法技巧薄弱(40%),或基础差、跟不上进度(32.22%),种种因素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兴趣不足,教学效果只能差强人意。
  三、PAD模式下的“高英”教学改革实践
  课程组自2017年在我校实施“高英”教学改革,
  2018年在部分班级试行“对分课堂”,2019年在更大范围推广。课堂教学过程采用PAD的模式,按照布鲁姆(Bloom)的低阶到高阶认知理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组织教学内容,融合思政元素,打造“金课”。该教学改革意在发挥教师指导性,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找准学习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应用和思辨能力。
  (一)课前准备及教学活动设计
  课前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是准备完整的教学大纲,列出本课程的时间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作业、考勤要求和考核方式;教师尽可能详尽地分析即将面对的学生群体;内容整合切割,确定每一次教学活动需要完成的内容。其次,了解学情,教师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即将面对的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此前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再次,建设教学平台、QQ班级聊天群,方便与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学情。课后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做作业,教师不过多干扰。
  (二)课中教学活动
  课堂上有教师讲授、学生小组讨论,还有课堂展示、课本剧表演、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对分的讲授原则主要是精讲与留白,简称精讲留白。对分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缩短,应该做引导性的、框架式的讲授,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其它内容的关联等。对分课堂中的讨论分4个环节: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次序重要,不能变动。后三个环节总称为全班交流。小组讨论通常4-5人一组,时间为5-20分钟。课前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对于学习能力和语言上有异质性的学生,小组作业和各种合作或协作学习模式被作为有用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围绕作业,针对各自的收获、困惑、疑难,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督促所有学生认真参与,但不要过多涉入。以《外婆的日用家当》为例,本次课是最后一个模块“象征与主题”(90分钟),学习“百纳被”的象征意义,即其文化遗产主题。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及运用(40分钟)。首先,教师讲解(Presentation,15分钟)。教师说明文化遗产的定义,侧重介绍本文中涉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学生讨论(Assimilation & Discussion,15分钟)。根据教师对“百纳被”这种文化遗产的分析,学生个人考虑自家的“老家当”是否属于文化遗产,之后在组内讨论和互评。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及时督导。最后,全班分享及教师总结(10 分钟)。第二个阶段是“文化遗产传承”主题探讨及拓展(45分钟)。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就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献计献策。有的同学现身说法,讲述最佳的文化传承方式,两位来自河南的同学自告奋勇登台即兴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第三阶段是教师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文章主题后,强调文化遗产就在身边,通过讲述身边的人与文化遗产的故事,旨在加强学生对文化遗产、民族身份的情感认同,辩证思考和评述其传承方式与现状。
  (三)课后学习活动
  作业是连接讲授与讨论的核心环节,是“对分”成功的关键,也是初期实施“对分”最重要的抓手。本课程的作业主要有两大类:常规作业和个性化作业。1.常规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归纳总结,是学习、理解相关内容过程中的整理和思考,鼓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出独特的分析、思考和体会。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拘一格,比如思维导图形式,重质不重量,不拼字数。2.个性化作业,是指根据课文内容、时事热点及现实生活布置的个性化作业,包括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课本剧表演、辩论等。创意写作任务根据文章体裁分模块布置,如根据叙述文的要素写一个故事,可真实、可虚构,字数不限。如《外婆的日用家当》通过引导学生最终完成一篇题为《XXX与我家的“老家当”》的叙述文,提升学生的文化遗产意识,引导学生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实施“PAD”教学模式班级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1.43%的同学认为课后总结对理解和复习课堂讲授内容很有帮助;71.4%的同学认为课程负担比较合适,“负担较轻或很轻”的选项为零,真正实现了“学生忙起来”。在“对分”教学模式下,作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工具,教师批改的意义和价值大大降低,同时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对分课堂实施结果分析
  本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方面检验PAD教学模式对“高英”教学的有效性,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改善,总结该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探讨PAD教学模式对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根本上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调查对象是2016级英语专业两个平行班,以PAD教学模式的班级(31人)和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班级(29人),两个班级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进度相同。
  “对分”教学模式是中国原创性教学模式,目前尚没有权威的问卷,因此本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对分”教学调查较成熟的设计,根据“高英”课程特点进行了补充完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总体体会;二是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认识及认可度;三是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评价。问卷的选择题分为单选与多选两种,单选题记分采用莱克特五级记分制(Likert-scale),答案根据题目大致为“很不认同”“比较不认同”“一般”“比较认同”“非常认同”,在SPSS统计中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1、2、3、4、5。
  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各项量表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实施对分课堂班级各项平均值均在3.5左右,标准差在0.529与0.802之间,说明实施PAD教学模式的班级对该教学模式及考评方式认可度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正向认知和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优点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消极参与教学、被动接受知识等现实问题。
  此外,问卷也对课程难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传统课堂学生和对分课堂学生对课程难度的认知上存在较大不同,实施对分课堂教学班级认为课程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在难度很大、有一定难度、难度一般、难度很小四个选项中,传统课堂31%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很大,有一定难度占65.5%(合计96.5%),而对分课堂学生认为难度很大仅占2.9%,有一定难度占51.4%。实施“对分”教学模式后,4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一般,难度很小分别为5.7%、3.5%。可见,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对课程难度的认知居高不下,而对分课堂模式下,这一情况得到了较大的缓解,有助于学生打消畏难情绪,扫除心理障碍。
  问卷还就“对分课堂”的好处以多选题的形式进行调研,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的优点统计如表2。
  调查显示,62.86%学生认为对分课堂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更好地锻炼听说读写译的能力;77.14%学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获取更多看问题的角度;51.43%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最重要的是,65.71%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促进了学生内部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整体而言,74.3%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模式的“高英”课堂比较有趣,2.8%认为非常有趣,该教学模式初步受到了支持和肯定。
  当然,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提供了寶贵的建议,如在小组讨论时注意组内成员分工、组长和计时员等角色的设置,保证讨论效率;辩论环节如何保证全员参与、重点分享;更多的随机分组,打破固定小组成员的依赖;常规作业与个性化作业比重的平衡,避免负担过重等。在未来教学中,作者及团队也会总结同学们的建议继续改进完善,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PAD教学模式下的“高英”课堂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成功实现师生角色转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幅度大大提升,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文本鉴赏的同时,体味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成功实现了教学目标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提升,对解决课堂沉闷、学生参与度低、课程定位不准等教学困境具有积极借鉴作用。本课程真正实现了“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为我国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言荣.对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9(9):4-6.
  [2]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56-462.
  [3]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1-23.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5]蔡映辉.评估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49-54.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解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并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088-04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
期刊
摘 要:针对高校课程思政统一认识不够、教师能力不足、资源建设匮乏、教学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以ERP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基于学生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核心宗旨,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和育人元素设计;以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为依托,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了以课程知识点育人元素为切入点,以精品资源建设为核心,教学全过程环节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开展了
期刊
摘 要: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等为背景,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导师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整个培养体系中,引领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5-0
期刊
摘 要:核工程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对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核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师资队伍作为工程教育认证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学生培养质量与毕业要求的达成。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于2019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以该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师资队伍建设为例,归纳了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探讨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举措,总结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为核工程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
期刊
摘 要: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进程中,以广东纺织职业教育集团为主导,通过集团办学模式的指引,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思路贯穿到教学、科研与实践环节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竞赛,重视招生工作,争取到优质生源,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成为一所珠三角地区行业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深受企业欢迎的高职院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期刊
摘 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社会乃至教育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开展了在线网络教学。文章探索了特殊时期线上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性线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通过慕课以及线上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线辅导及答疑等,既能有效避免教师扮演“主播”角色以及因高峰期教学直播带来的网络堵塞等弊病,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当然
期刊
摘 要:研究生交叉创新人才是部分高校,特别是行业性院校着重培养的新型人才类型,其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培养过程的有效监控是判断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油气光学学科方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油气光学学科方向的基本情况,进而分析了该领域交叉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平台、导师队伍、文化建设、奖助体系,对标培养效果,就几个部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进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破了高校教师的常规上课形态,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设计方式,成了学者纷纷讨论的热点。文章以市场调查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对比,重点阐释了疫情下市场调查课程可以从教学软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线上教学设计,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比线下教学设计,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更加适
期刊
摘 要:“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是学习的一种过程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活力,重构课堂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去学习。文章对“激活、重构、拓展、自主”四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同时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某一章节为例,阐述了“激活、重构、拓展、自主”的具体应用过程,以期对生物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激活;重构;拓展;自主;教学模式;辩证关系;植物组织培养  中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所以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与元素,提出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专业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这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做坚定的“环保守护者”,实现使学生将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