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层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会计教育行业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故本文主要对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 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会计教育方面,我国原有的会计教育模式也收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我国会计教育要也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提高自身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1、会计具有天然的国际性。会计在数千年前相继产生于埃及、巴比伦、中国等不同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复式记账法也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相继产生.目前已知的有埃及、古罗马及汉代的中国、中世纪的意大利等等,只是因为语言不同、记账符号不同,后人的命名也不同。会计和复式记账具有不同的发源地,充分说明适应经济管理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会计,在其早期就具有天然的国际性。
2、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跨国上市及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的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及参与竞争提供真实的、公允的、可比的、能满足国际化决策需求的会计信息,所以要求我国的会计惯例必须要趋同于国际会计惯例。
3、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母公司为了加强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这都要求我国的会计国际化.
4、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进程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早在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就初现端倪,并为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发展到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国际化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1、通过“三步曲”使在制定会计政策及其规范内容上与国际惯例接轨。l985年颁发了“两外会计制度”,吸收许多诸如“资产=负债+资本”的会计平衡式,在存货、应收帐款和固定资产计价中尝试运用稳健原则等国际会计惯例;l 988年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开始着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制订我国的会计准则;1992年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接受了西方国家通用的会计惯例,逐渐把国际会计惯例推广人我国一般企业。
2、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分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会计规范体系,此后又逐步颁发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1997年5月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实现了在会计实践中普遍以会计准则和以之作为依据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来操作会计实务.使我国的会计规范惯例趋同国际会计惯例,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和可比,基本能满足我国参予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等的需要。
3、建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体系,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考试逐渐接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生,会计师事务及事务所的国际合作也不断加强。
4、逐步树立了与国际趋同的会计思想,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建立企业税务会计体系.明确会计是旨在向有关利益集团提供可供决策的信息系统,会计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是不可协调的矛盾等观念。
三、我國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1、构建国际化的会计框架体系。
(1)我国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造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不是建立在一个规范的基础上,给会计的国际协调造成了障碍。因此,在会计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应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一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2)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我国可以在已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有逻辑地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
(3)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2、强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构建与会计国际化相适应的会计环境。
要想使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必然要加强我国自身的会计准则建设工作。会计准则的制定离不开会计环境。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用户、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等。这就必然导致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有所区别。鉴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但我们不应过分地强调会计环境的差别,对于我国一些还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如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应找出差距并努力使之与国际会计环境趋同,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我国国内准则的制定,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形势。 3、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监督机制。
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标准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执行标准成为能否顺利贯彻标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4、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义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四、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趋势,对中职会计教师提出的一些建议
1、更新专业知识体系
近年来,财政部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面对国际化的新形势,中职会计教师要有忧患意识,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新法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在没有新编的专业教材可供使用之前,要将《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中有关新的会计核算原则、新的概念、新的核算方法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熟悉财务会计环境,提高专业判断能力
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将变得更复杂,不确定因素大为增加,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尽快熟悉变化了的会计环境,熟悉和掌握我国财务制度的各种变化。所有这些变化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和使用会计政策时有了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也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较大空问。会计人员应熟悉新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而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教师更应先行一步。
3、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中职会计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职会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中职会计教师,要深入地学习、较为全而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在会计工作和教学中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紅侠. 浅谈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 田冠军; 张亚连. 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财会通讯.2011(4)
[3] 许家林. 经济全球化下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J]. 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4(7)
【关键词】 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会计教育方面,我国原有的会计教育模式也收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我国会计教育要也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提高自身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
1、会计具有天然的国际性。会计在数千年前相继产生于埃及、巴比伦、中国等不同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复式记账法也在不同的国家与地区相继产生.目前已知的有埃及、古罗马及汉代的中国、中世纪的意大利等等,只是因为语言不同、记账符号不同,后人的命名也不同。会计和复式记账具有不同的发源地,充分说明适应经济管理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会计,在其早期就具有天然的国际性。
2、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跨国上市及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的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要求会计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及参与竞争提供真实的、公允的、可比的、能满足国际化决策需求的会计信息,所以要求我国的会计惯例必须要趋同于国际会计惯例。
3、我国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母公司为了加强各子公司间的经济联系和实施国际经营,需要了解公司整体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这都要求我国的会计国际化.
4、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我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进程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早在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就初现端倪,并为早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我国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过渡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发展到现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国际化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1、通过“三步曲”使在制定会计政策及其规范内容上与国际惯例接轨。l985年颁发了“两外会计制度”,吸收许多诸如“资产=负债+资本”的会计平衡式,在存货、应收帐款和固定资产计价中尝试运用稳健原则等国际会计惯例;l 988年成立会计准则研究组,开始着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制订我国的会计准则;1992年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接受了西方国家通用的会计惯例,逐渐把国际会计惯例推广人我国一般企业。
2、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建立了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分行业会计制度为补充的会计规范体系,此后又逐步颁发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1997年5月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实现了在会计实践中普遍以会计准则和以之作为依据制定的行业会计制度来操作会计实务.使我国的会计规范惯例趋同国际会计惯例,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和可比,基本能满足我国参予国际经贸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等的需要。
3、建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体系,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考试逐渐接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考生,会计师事务及事务所的国际合作也不断加强。
4、逐步树立了与国际趋同的会计思想,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建立企业税务会计体系.明确会计是旨在向有关利益集团提供可供决策的信息系统,会计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是不可协调的矛盾等观念。
三、我國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1、构建国际化的会计框架体系。
(1)我国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缺乏深入的认识,这就造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不是建立在一个规范的基础上,给会计的国际协调造成了障碍。因此,在会计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国应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一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2)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我国可以在已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有逻辑地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
(3)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具体准则的制定工作。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2、强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构建与会计国际化相适应的会计环境。
要想使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必然要加强我国自身的会计准则建设工作。会计准则的制定离不开会计环境。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用户、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高等。这就必然导致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有所区别。鉴于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还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但我们不应过分地强调会计环境的差别,对于我国一些还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如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同,应找出差距并努力使之与国际会计环境趋同,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我国国内准则的制定,以适应我国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形势。 3、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监督机制。
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强调会计标准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标准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要使所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执行标准成为能否顺利贯彻标准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4、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义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四、面对国际化的竞争趋势,对中职会计教师提出的一些建议
1、更新专业知识体系
近年来,财政部发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面对国际化的新形势,中职会计教师要有忧患意识,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新法规,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在没有新编的专业教材可供使用之前,要将《企业会计制度》及具体会计准则中有关新的会计核算原则、新的概念、新的核算方法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熟悉财务会计环境,提高专业判断能力
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财务管理环境将变得更复杂,不确定因素大为增加,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尽快熟悉变化了的会计环境,熟悉和掌握我国财务制度的各种变化。所有这些变化使得企业在进行会计估计和使用会计政策时有了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也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了较大空问。会计人员应熟悉新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而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会计教师更应先行一步。
3、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中职会计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职会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现代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中职会计教师,要深入地学习、较为全而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在会计工作和教学中运用现代高新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紅侠. 浅谈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 田冠军; 张亚连. 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 财会通讯.2011(4)
[3] 许家林. 经济全球化下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J]. 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