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软权力”的应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权力”这一概念,最早是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负责国家安全的官员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软权力”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常见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中。事实上,软权力这个词语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也适用于其他一切管理领域。从某种意义上看,管理工作就是为达到管理者的目的而去影响他人的行为,而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通过威胁和奖励他人,也可以引领、吸引、激励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是运用“硬权力”,后者是施展“软权力”。同理,学校管理仅仅依靠制度、考核的约束是不够的,因为制度、条例更多的是属于“硬权力”,带有强制性。在学校这一大家庭中使用“硬权力”会伤感情、伤心,会在干群之间产生隔阂,使学校管理陷入机械、死板,甚至陷入僵局。学校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工作技巧等非权力因素却有着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是主动的、积极的、持久的。
  一、尊重与激励:软权力应用的出发点
  “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学校管理者在学校要用心去尊重人,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自爱心,尊重他们的进取心、好胜心,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尊重他们在缺点、弱点、错误中埋藏着的优点、长处和正确的闪光点,人人都需要尊重,人人都能从尊重中得到激励。
  学校要通过活动来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为教师铺设前进、成长的阶梯,如: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切实解决教师困难。工会组织开展系列体育、娱乐活动,甚至在教师生日之际送上一份蛋糕和一份祝福等等。这些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工作有精力不分心,在思想上相互理解,及时卸掉教学压力。每学期结束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优评先,如教学常规执行先进个人、教科研标兵、优秀班主任等,通过奖励来承认教师的辛苦付出,用奖励来提高大家的士气,克服职业倦怠,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能够在新的平台上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在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有时也会有工作上的错误,对照硬制度该受的处理是要有的,但要做好思想工作,尊重其主观上的努力,指出问题,找到改进措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望其理解,这就是“软权力”的作用。
  二、示范与引领:软权力应用的重点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学校管理中“软权力”的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软权力才能发挥作用。
  1.领导干部勇担重任、以身作则,有利于强大凝聚力的形成
  一般来说,学校领导干部都是由业务骨干成长起来,能力强,经验多。在担任领导工作以后,如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勇担重任,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所以领导干部战斗在教学一线、管理一线,负责多方面工作,与广大师生有着直接地接触与合作,就能形成强大的管理上的“鲶鱼效应”。
  2.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领,有利于促进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
  在管理中,领导干部从走进课堂做起、走进师生听声音开始、从走出校园收集群众意见开始,领导带头落实学校强化管理相关要求,以过硬的作风、刚性的工作,为全体同志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学生看教师,教师看领导,领导看校长。让制度不再是写在纸上的条文,而是自然而然地变成全体师生的行动。学校工作量最大的是领导,操心最多的是领导。教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各项管理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3.领导干部一心为公、心系集体,有利于团结协作、精细高效的战斗力形成
  一个学校,领导集体一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一心为教师的工作生活考虑,一心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努力,一心想着把好事干好,必将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校风文化,从而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在具体的困难面前,只要领导干部冲锋在前,一定可以振奋士气,带动全体同志奋勇争先,共同克服各类困难。
  三、交流与沟通:软权力应用的难点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使用,也包括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环节的协调监控,仅靠硬指令是不够的,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就必须搭建一个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1.要从“管理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
  但凡受众人爱戴的领导者,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总是那么的亲切和蔼,所以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更应该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在与教师沟通时要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要与教师平等相待,倾心相交。在与教师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说话时的语气,和老师们沟通时要面带真诚的微笑,因为真诚的笑容是走进人心的最好通行证,往往一个微笑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沟通时如果领导者能从“领导”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就能与教师在情感上拉近距离,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还能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
  2.要学会倾听
  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交谈可以直接及时地交换信息、沟通意见、融洽人际关系。说话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信息,而听话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情绪、传播出信息,并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学校中,许多教师往往不是埋怨工作辛苦,而是抱怨自己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教师的心情愉快莫过于学校领导能在工作中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倾听还可以消除误解。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都是因为没有机会申述或彼此没有认真听而造成的。学校领导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倾听”能手,这样才能使沟通更加有效。
  3.要学会消除沟通障碍
  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难免会与教师积累一些冲突,如:工作任务的安排、无意中言语的伤害、工作失误时的批评、评优晋级的偏差,这势必会导致部分教师与领导产生心理上的隔阂,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一旦形成这种情况,工作往往很难开展,甚至会引起敌意。这种情况如何解决,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度量,心胸要开阔。如果领导者抱着宽容的态度去沟通交流,一切的矛盾都可以化解。有时领导会错怪教师,这时领导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平等的身份主动找他们谈心、认错,并在适当的场合消除影响。消除隔阂还要学会依靠“第三者”,巧化矛盾。如当与某位教师产生误会时,正面沟通行不通,我们可以请与他亲近的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场合和时机心平气和地找他谈谈,沟通解释,从而消除隔阂,达成团结。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解释,达到解除误会的目的。
  总之,学校管理牵涉学校方方面面,不仅需要“硬制度”“硬权力”的保障,更需要“软权力”去润滑。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刚柔相济地管理学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提高管理的效能,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学)
其他文献
<正>传统教学中,教师&#39;迷恋&#39;于考分追逐,困囿于教材,机械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过程体验。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配角,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致学习兴
德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始终把德育工作当成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社会实践最具
为了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试行了学生自编题库的做法,鼓励学生自读、自编练习题,进行自测、互测,应用效果不错,现对此活动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明确怎样出题  我向全体学生详细介绍试卷命题的形式和要求,建议同学在近期所学中,参考各种考试类型题自由出题,可以仿照、复制,鼓励创编,不出错题、怪题、偏题、超难题,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标清序号、题型、题干、解析等出题要素,以作业形式上交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多领域间的融合,实体经济的创新力与生产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要想互联网真正
<正>《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学科,要教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功课,需要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一、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问
[摘 要]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送来了最新的理论成果,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笔者以此为契机和切入点,在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丰富发展高校思政工作的形式和内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政治认识,培育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  [DOI]10.13939/j.cnki.zgsc.201
<正>我校是一所新开班不到三年的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来源于各个乡镇甚至更远的其他县,基本都是占地移民子女或进城务工子女。因此,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不好,家
伴随着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对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语感的培养,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语言文字的情感认知上升到理性层面的理解与运用的过程。语感的培养与环境有关,不同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不同。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这句话,道出了学习一门语言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英语语音、语义、语言感情这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的学习从“听”开始,语感的培养却高于听。语感的
期刊
青海省是我国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以金矿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介绍了位于青海省青山地区的地质成矿特征,并且对该地区金矿的找矿前景简单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