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PD-1抑制剂相关垂体炎的诊治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该患者为59岁女性,因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参加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Ⅱ期临床试验,用药5个月余出现乏力、精神萎靡、恶心、纳差;实验室检查提示轻度低钠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鞍区MRI提示垂体增大伴明显强化。诊断为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予糖皮质激素及左旋甲状腺素钠生理替代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替代治疗8周后复查MRI,可见垂体大小恢复正常;此后每3个月复查垂体MRI,均提示垂体大小稳定。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中的患者,若出现乏力、纳差等情况,需警惕药物相关垂体炎的可能性,及时发现、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及规律的随诊对保证患者安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河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指总主动屈曲活动度评分(TAFS)优良率(95.0%比80.0%)、放射学优良率(97.5%比82.5%)、外
目的比较不同囊胚培养策略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使RIF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的机会,提供更好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249例RIF患者,按照囊胚培养策略分为新鲜囊胚培养组(166个周期)与冻胚解冻囊胚培养组(93个周期)。比较两组胚胎形成情况、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结果冻胚解冻囊胚培养组的囊胚形成率、可移植囊胚形成率以及优质囊胚形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有胆道手术史的肝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02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组42例(A组)和腹腔镜手术组60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近期、远期并发症等临床数据。结果A、B组手术时间[(2.8±0.4)h比(2.6
目的探讨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查对胎儿心脏异常的筛查价值。方法110例胎儿心脏异常孕妇均接受产前系统胎儿超声筛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其筛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尸检或随访结果对比后得出结论。结果110例胎儿心脏异常孕妇经产前系统胎儿超声检出率为97.27%,与手术、病理尸检或随访确诊结果(100.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心脏畸形胎儿中,心脏增大、
目的了解江苏省Graves病诊疗现状。方法参考2011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和2013年欧洲甲状腺学会的Graves病问卷调查表设计问卷,对江苏省12市共35家三级医院的内分泌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Graves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76份。对于有甲亢症状的患者,内分泌科医生多会选择FT3、FT4、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超
本研究分析由于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TSK)基因突变导致的致密性成骨不全症一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该家系先证者为8岁男性,非近亲婚配后代,身高116.6 cm(-2SD),牙列紊乱,胫骨骨折2次,全身骨骼密度升高,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证实其携带CTS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位于5号外显子的杂合错义突变(c.440C>T)为新生突变,
目的评估孕产期母体的碘营养水平对产后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为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女性的精确补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孕前无甲状腺病史的单胎妊娠女性,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连续监测其甲状腺功能和尿碘水平,分析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尿碘水平与产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招募孕产妇148例,其中亚临床甲减组4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07例。所有孕产妇的妊娠期平均尿碘浓度(UIC)高于哺乳期(中位数174.75对14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1型糖尿病。该患者为52岁男性,因转移性肾细胞癌接受PD-1抑制剂纳武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用药约9周后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反复呕吐、乏力纳差,2周后进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至50.9 mmol/L,HbA1C8.4%,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血清C肽均<0.01 n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循环microRNA与2型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其具有稳定性、特异性高及可诱导等特点,近年来成为在转录后水平研究其发病机制、预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物学标志物。现就循环microRNA预测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价值作一综述,从而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